一、
必读书目
〈〈国际汉学著作提要〉〉李学勤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美)本杰明.史华兹,江苏人民,2004
〈〈孔子思想思微〉〉(美)郝大维、安乐哲,江苏人民,1996
〈〈中国文论〉〉(美)宇文所安,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中国与基督教〉〉增补本,(法)谢和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比较文化学〉〉方汉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东方学〉〉(美)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中外文化交流、传教士与汉学
《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张国刚等,中国社科,2001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王立新,天津人民,1997
〈〈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 (法)安田朴,商务,2000
〈〈中外宗教交流史〉〉 楼宇烈、张志刚主编,湖南教育,1999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冲突〉〉 林仁川、徐晓望,华东师大,1999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顾长声,上海人民,1985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阎守诚、阎宗福,大象出版社,2003
〈〈中外文化交流史 〉〉沈福伟,上海人民,1985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m从利玛窦到郎士宁 〉〉东方出版社,1993
〈〈中西文化之交流〉〉 (日)石田干之助,长沙商务出版社,1941
〈〈国学与汉学m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桑兵,浙江人民,1999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 顾卫民,上海人民,1996
〈〈中国与罗马教廷关系史略〉〉 顾卫民,东方出版社,2000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范存忠,上海外语教育,1991
〈〈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法)维吉.毕诺,耿升译,商务,2000
《中国的使臣m卜弥格》(波)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张振辉译,大象出版社,2001
〈〈马礼逊m在华传教士的先驱〉〉 (美)汤森,王振华译,大象出版社,2002
《利玛窦中国札记》 广西师大 2001
《丝绸之路》 (法)布尔努瓦,耿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发现中国〉〉(法)维克布鲁斯,耿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 张西平,东方出版社,2001
〈〈晚明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 范明生,上海人民,1993
〈〈莱布尼兹和儒学〉〉(美)孟德卫,张学智译,江苏人民,1998
〈〈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的传播及其反应〉〉严建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朝鲜、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韩)郑判龙、李钟祥主编,中国社科,1995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m马可波罗〉〉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编,商务,1995
〈〈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余三乐,北京出版社,2001
〈〈马可波罗时代〉〉申友良,中国社科,2001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法)杜赫德编,(中)郑德弟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沈定平,商务,2001
〈〈东方文学交流史〉〉孟昭毅,天津人民
〈〈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史彤彪,河北人民,1999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朱谦之,福建人民,1985
〈〈孟德斯鸠与中国〉〉许明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UGG boots cheap,1989
〈〈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王宁、钱林森、马树德,河北人民,1999
〈〈欧洲与中国〉〉(英)赫德逊,王遵仲等译,中华书局1995
〈〈论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李寅生,巴蜀书社,2000
〈〈西学与晚明思想裂变〉〉 何俊,上海人民,1998
《中西交通史》 方豪,中华书局,1988
〈〈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 徐宗泽,中华书局,1989
〈〈中国与基督教〉〉增订本(法) 谢和耐,耿升译 上海古籍,2003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刘登革、周云芳,中国社科,2000
〈〈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 安田朴,巴蜀书社,1993
〈〈中国基督教史人物〉〉 朱维铮主编,上海人民,1994
〈〈道与言:华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相遇〉〉 刘小枫,三联书店,1995
〈〈基督教与明末儒学〉〉 杨尚远,东方出版社,1994
〈〈庞迪我与中国m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
<<西学东渐与中日两国的对应》》 赵德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 徐善伟,上海人民,2002
《从利玛窦到汤若望》 (美)邓恩,余 三乐译,上海古籍,2003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上海人民,2004
汉学史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法国当代中国学〉〉(法)戴仁主编,耿升译,中国社科,1998
〈〈德国的汉学研究〉〉张国刚,中华书局,1994
〈〈瑞典汉学史〉〉张静河,安徽文艺,1995
〈〈明代欧洲汉学史〉〉吴孟雪、曾丽雅,东方出版社,2000
〈〈汉学发达史〉〉莫东寅,大象出版社
〈〈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计翔翔,上海古籍,2002
〈〈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中华书局,1995
〈〈日本汉学史〉〉李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朱政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海外汉学研究》刘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影响与研究
〈〈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龚刚编选,江苏人民,1998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编选,江苏人民,1996
〈〈国外学者看中国文学〉〉戴侯建编,中国物质供应社,1982
〈〈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宋柏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东方美学对西方的影响〉〉陈伟、王杰,学林出版社,1999
〈〈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卫茂平,上海外语教育,1996
〈〈中国古典小时戏剧名著在国外〉〉王丽娜,学林出版社,1988
〈〈中国文学在苏俄〉〉李明滨,花城,1990
〈〈中国文学在英国〉〉张弘,花城,1992
〈〈中国文学在法国〉〉钱林森,花城,1990
〈〈中国文学在日本〉〉严绍汤、王晓平 ,花城,1990
〈〈中国文学在朝鲜〉〉韦旭升,花城,1990
〈〈中外文学交流史〉〉周发祥主编,湖南教育,1999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饶凡子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法)克劳婷苏尔梦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亚洲汉文学〉〉王晓平,天津人民,2001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赵毅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东方文学交流史〉〉孟昭毅,天津人民,2001
〈〈中国的自传文学〉〉(日)川河康三,蔡毅译,中国编译出版社,1999
〈〈与中国作家作跨文化对话〉〉(德)卜松山,刘慧儒等译,中华书局2000
〈〈中国诗史〉〉(日)吉川幸次郎,章培恒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韩)闵宽东,学林出版社,1998
〈〈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中华书局,2002
〈〈〈管锥编〉与杜甫新解〉〉(德)莫芝宜佳,河北教育,1998
《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叶维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美)夏志清,江西人民,2001
〈〈〈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 (俄)李福清,上海古籍,1997
《古典小说与传说mm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李福清 中华书局,2003
〈〈〈西游记的秘密〉〉(日)中野美代子,中华书局,2002
〈〈清水茂汉学论集〉〉(日)清水茂中华书局,2003
(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近代白话小说研究〉〉(日)小野四平,上海古籍
〈〈中国小说世界〉〉(日)内田道夫等,上海古籍
〈〈文学经典的挑战〉〉(美)孙康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中国文学在德国〉〉花城出版社,2002
〈〈初唐诗〉〉 斯蒂芬.欧文,广西人民,1987
〈〈追忆〉〉 斯蒂芬.欧文,上海古籍,1990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江苏人民,2002
〈〈唐诗的魅力〉〉(美)高友工、梅视鳞,上海古籍
〈〈中日比较文学资料汇编〉〉王琢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日)林木修次,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
〈〈20世纪法国作家与中国〉〉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迷楼mm诗与欲望的迷宫〉〉(美)宇文所安,三联书店,2003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美)格里德,江苏人民,
《礼乐之邦mm中国美学问题》(美)苏源熙,江苏人民,2004
〈〈法国作家与中国〉〉钱林森,福建教育,1995
《悲秋:古诗论情》(法)郁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迦陵论诗丛稿》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宋名家词论稿〉〉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美)倪豪士,上海古籍
〈〈中国文章论〉〉(日)佐藤一郎,上海古籍
〈〈李白说抒情艺术研究〉〉(日)松蒲友久,上海古籍
《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日)松蒲友久,中华书局,2001
〈〈中国小说世界〉〉(日)内田道夫等,上海古籍
〈〈中国的宗教与戏剧〉〉(日)田仲一成,上海古籍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小尾郊一,上海古籍
《中国诗歌写作》(法)程抱一,江苏人民,2004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虹,三联书店,1999
《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 王晓路 , 巴蜀书社,2003
〈〈中国诗学〉〉(美)叶维廉,三联书店,1996
〈〈比较诗学〉〉(美)叶维廉,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8
〈〈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美)叶维廉,北大出版社,1987
《中国文论:英译与批评》 (美)宇文所安,上海社科,2003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小尾郊一,上海古籍
〈〈中国诗学〉〉刘若愚,中州古籍,1996
〈〈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5
《中国戏剧史》(日)田仲一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明清的戏曲》(日)田仲一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吉川幸次郎研究》张哲俊,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叙事学》浦安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浦安迪,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黄鸣奋,学林出版社,1997
周发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西方》,载《国际汉学》第二集,和平出版社
周发祥《西方汉学界的文类学研究述要》,载《国际汉学》第二集
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周发祥《国外中国文论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余虹,三联书店,1999
儒、道、佛研究
〈〈在上帝面具的背后――儒道与基督教〉〉(美)南乐山,辛岩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美)杜维明,钱文忠等译,上海人民,2000
《中国宗教与基督教》秦家懿、孔汉思,三联书店
《儒家与自由主义》哈佛燕京学社编,三联书店,2001
〈〈道家思想与佛教〉〉(日)蜂屋邦主,隽雪艳等译,辽宁教育
〈〈孔子与中国之道〉〉(美)顾立雅,高专诚译,大象出版社,2000
〈〈东方价值与多元现代性〉〉(美)杜维明,中国社科,2001
〈〈儒学的复兴〉〉(澳)李瑞智等,商务,1999
〈〈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美)赫大维、安乐哲,施忠连译,江苏人民,1999
〈〈孔子m即凡而圣〉〉(美)赫伯特.芬格莱特,江苏人民,2002
〈〈中国的思想〉〉(日)沟口雄三,赵士林译,中国社科,1995
〈〈西方道教研究史〉〉(法)安娜.塞德尔,蒋见元等译,上海古籍,2000
〈〈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法)索安,中华书局,2002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美)列文森,郑大华等译,中国社科
〈〈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思.韦伯,江苏人民、商务印书馆
〈〈二程兄弟的新儒学〉〉大象出版社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日)冈田武彦,吴光等译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杨焕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神体儒用"的辨析mm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王健,大象出版社2002
〈〈道教在海外〉〉 陈耀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孔子哲学思微〉〉赫大维、安乐哲,江苏人民,1996
〈〈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刘述先,中国社科,2001
〈〈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杜维明,中国社科,
〈〈国际儒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合外内之道m儒家哲学论〉〉(美)成中英,中国社科,2001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日)沟口雄三,中华书局,1997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张祥龙,三联书店,1996
〈〈爱默生与中国〉〉钱满素,三联书店,1996
《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美)本杰明 .史华兹, 江苏人民1996
《儒家思想新论》(美)杜维明,江苏人民
《摆脱困境mm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美)墨子刻,江苏人民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余英时,江苏人民
〈〈通向禅学之路〉〉(日)铃木大拙,上海古籍
〈〈道教〉〉(日)福井康顺等,上海古籍
〈〈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美)欧大年,上海古籍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美)爱莲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关于中国历史与社会的研究
〈〈世袭与禅让m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美)艾兰,2002
〈〈中国:传统与变迁〉〉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转变的中国〉〉(美)王同斌,李伯仲等译,江苏人民,1998
〈〈大中国志〉〉(德)曾德劭,何高济译上海古籍,1998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美)包弼德,刘宁译,江苏人民,2001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谢和耐,刘东2译,江苏人民,1998
〈〈中国转向内在〉〉 刘子健著,江苏人民,2002
〈〈中国问题〉〉(英)罗素,学林出版社,1996
〈〈德国思想家论中国〉〉(德)夏瑞春编,江苏人民,1995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维科学主义〉〉(美)郭颖颐,江苏人民
〈〈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江山人民
〈〈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美)史华兹,江苏人民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英)冯客,杨立华译,江苏人民,1999
〈〈传统中国的内发性发展〉〉(日)三石善吉,余项科译,中央编译局,1999
〈〈西方的中华帝国观〉〉 (英)M.D.马森,时事出版社,1999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法)魏丕信,江苏人民,2003
<<美国的中国形象》(美哈罗德.伊萨克斯,时事出版社,1999
《白银时代》 (德)贡德.弗兰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中华帝国文明〉〉(英)莱芒.道逊,上海古籍
《中国的现代化》 (美)罗兹曼,江苏人民
〈〈内闺mm宋代婚姻和妇女生活〉〉(美)伊沛霞,江苏人民
〈〈中国食物〉〉尤金.N.安德森,江苏人民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日)谷川道雄,中华书局,2002
〈〈纵乐的困惑mm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加)卜正明,三联书店2004
〈〈在中国发现历史mm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美)柯文,中华书局1994
〈〈东方的文明〉〉(法)雷奈.格鲁塞,中华书局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维坚主编,中华书局
《当代美国的显学mm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侯且岸,人民出版社,1995
汉学丛刊
〈〈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大象出版社
〈〈法国汉学〉〉清华出版社、中华书局
〈〈汉学研究〉〉阎纯德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国际汉学漫步〉〉李学勤主编,河北教育,1997
〈〈清华汉学研究〉〉葛兆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辞典《北美汉学家辞典》 (中)安平秋、(美)安乐哲主编,人民文学,2001
二、
附:汉学、中国学书目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辅仁大学图书馆,1930(中华书局1977年有重印本)
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华书局,1946(1989重印)
(德)利奇温:《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朱杰勤译,商务印书馆,1962
严绍璗:《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汪雁秋编:《海外汉学资源调查录》,汉学研究服务中心,1982
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华书局,1988
莫东寅:《汉学发达史》,上海书店,1989
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上海书店,1990
王家凤、李光真:《当西方遇见东方:国际汉学与汉学家》,台北:光华画报杂志社,1991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近二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学林出版社,1991
范存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法)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陈卫平:《第一页与胚胎mm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王勇主编:《中日汉籍交流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孙越生、陈书梅主编:《美国中国学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许明龙:《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东方出版社,1993
(法)安田朴等:《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耿升译,巴蜀书社,1993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世界中国学家名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张国刚:《德国的汉学研究》,中华书局,1994
孙越生、李明德主编:《世界中国学家名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罗浦洛主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文化》,包伟民、陈晓燕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侯且岸:《当代美国的显学mm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
林徐典主编:《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中华书局,1995
张静河:《瑞典汉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朱静编译:《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法)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95
(法)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耿升译,中华书局,1995
(英)赫德逊:《欧洲与中国》,王遵仲等译,中华书局,1995
李学勤主编:《国际汉学著作提要》(上下),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严绍璗、源了圆:《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严绍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李学勤主编:《国际汉学漫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马祖毅、任荣珍:《汉籍外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法)戴仁主编:《法国当代中国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王宁、钱林森、马树德:《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吴孟雪、曾丽雅:《明代欧洲汉学史》,东方出版社(张西平、方鸣主编:大航海时代),2000
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东方出版社,2000
(法)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
张国刚、吴莉苇等:《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丛书),2001
安平秋、安乐哲主编:《北美汉学家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收近500人)
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2001
(法)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大象出版社,2001
葛兆光:《域外中国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何寅、许光华主编:《国外汉学史》,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2002
计翔翔:《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大中国志〉和安文思〈中国新志〉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刘正:《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研究和发展的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吴伯娅:《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李庆:《日本汉学史》(五卷:起源和确立、成熟和迷途、转折和发展、新的兴盛、变迁和展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与世界丛书),2002-2004(已出前三卷)
陈君静:《大洋彼岸的回声:美国中国史研究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黄长著、孙越生、王祖望主编:《欧洲中国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张西平编:《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
严绍璗:《日本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即出(250万字)
文学类:
赵毅衡:《远游的诗神mm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李福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苏联:小说b戏曲》,田大畏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宋伯年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学林出版社,1988
(法)苏尔梦:《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颜保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李明滨:《中国文学在俄苏》,花城出版社,1990
韦旭升:《中国文学在朝鲜》,花城出版社,1990
严绍璗、王晓平:《中国文学在日本》,花城出版社,1990
钱林森:《中国文学在法国》,花城出版社,1990
范存忠:《中国文学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花城出版社,1992
施建业:《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黄河出版社,1993
倪豪士编选:《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黄宝华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严绍璗、中西进:《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7
(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8
乐黛云等编选:《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王晓平、周发祥、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丛书),1998
孙歌、陈燕谷、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丛书),1999
夏康达、王晓平:《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王晓路:《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巴蜀书社,2003
刊物:
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商务印书馆(第一辑,1995),大象出版社(第二辑,1998mm)
世界汉学,刘梦溪主编,1998年创刊mm
汉学研究,阎崇年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第一集,1996mm
清华汉学研究,葛兆光主编
国际汉学集刊,陈学超主编
中国学研究,吴兆路、金伯昀主编
法国汉学,(法)龙巴尔、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辑,1996mm
外国研究中国,第一、二、三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1978
三、
海外中国学丛书总目(转自数典)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1、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套) 总策划:周文彬 ,已出66种.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传统与变革、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台湾:走向工业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