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自我
莫里斯
人们长期思考过怎样生活的问题。许多年代以来他们自问:他们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他们怎样才可能成为他们所想要成为的人。
下面描述十三种生活方式,这些方式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所鼓吹和遵循的。
方式一:在这种“生活计划”中,个人积极参加他的社会的交际生活,主要不是去改变,而是去去理解、鉴赏、保存人所得到的最好的事物。应该避免过度的愿望,并且寻求节制。人想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所采取的手段是有条理的。
方式二:个人应当大部分“单独活动”,使他自己确信他的住处有隐蔽的地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很多,并且试图控制他自己的生活。
方式三:这种生活方式以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为主。感情应当是生活里主要的东西,这种感情没有使别人屈从自己或利用别人为自己目的效劳的丝毫痕迹。
方式四:生活是某种供人享受的东西——是某种在感官上享受,津津有味地和狂放不羁地享受的东西。生活的目的应当不是去控制世界、社会或别人生活的进程,而是接受事物和容纳别的人们,并且喜爱这些事物和人们。
方式五:一个人不应当抱住自己不放,脱离人们,对人们敬而远之,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应当把自己归并到社会集团里去,享受合作和友谊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活动。
方式六:生活不断倾向于停滞,变得“安逸起来”,变成,“带上思想苍白无力特点的一种病态”。要反对这些倾向,一个人就必须强调有必要进行持久的活动——身体活动,冒险,现实地解决所发生的特殊问题,改进控制世界和社会的技术。
方式七:我们应当在不同时候用不同方法来从所有其他生活方式接受某些东西,而不是单单归依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一个时候这一生活方式比较合适;在另一个时候另一种生活方式比较合适。
方式八;享受应当成为生活的基调。这不是狂热地追求强烈和刺激的快乐,而是享受那种质朴和容易得到的快乐。有推动力的野心和对禁欲主义理想的盲目信仰都是不满足的人们的标志,而这些人已经丧失掉在简单的、无忧无虑的、健康的那条了的河流里漂浮的能力了。
方式九:感受性应当成为生活的基调。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自己来的 而 不是寻求的得来的。它们不可能用不屈不挠的行动来得到。
方式十:自我控制应当成为生活的基调。不是从世界退出来的那种毫不紧张的自我控制,而是对生活在世界上的自我进行一种时时警惕的、严格的、强大的控制,并且认清世界的力量和人的能力的限度。
方式十一:沉思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外部世界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外部世界过于庞大,过于冷酷,过于逼人了。
方式十二:利用身体的精力是一种有益生活的秘诀。双手需要材料来做成某种东西:建筑用的木材和石头,收获的粮食,模铸的粘土。
方式十三:一个人应当让自己得到利用。让别人在他们的成长中利用他自己,让宇宙的一些伟大客观目的来利用他自己,而这些目的是不声不响、不可抗拒地实现的。
莫里斯:《开放的自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