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国学资讯  >  西安国学发展2014年度报告

西安国学发展2014年度报告

2015-01-23
西安国学发展2014年度报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国学传承者肩负的重要责任。贯彻习总书记国际儒联会议等一系列讲话精神,国学传承形势越来越好。陕西西安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大省大市,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应该大有作为。一年来,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民政厅、文化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陕西省国学研究会、陕西孔子研究会和西安市长安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西安的国学汉服传承活动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大力研究,采取措施,迎头赶上,力争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武汉、曲阜、太原、兰州等地的国学活动相映成趣,各具特色。现将一年来西安国学发展主要情况简述如下:

一、主要国学组织。

1、国学协会。现有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为省级一级法人组织,成立于2011年4月,主席为李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为王盛华,办公地址在大唐西市古玩城,办有陕西省国学网、国学书画苑,下设传承部和宣讲部。陕西省孔子学会,原为陕西省哲学学会下设的二级学会,2015年1月18日成为一级学会,会长为刘学智,位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办有三秦儒学网。陕西关学研究会,与陕西孔子学会一套班子。西安长安文化研究会和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前者会长为西北大学韩理洲教授,后者会长为长安大学刘兆英教授,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为阎靖元,位于北池头中海御湖,主要从事长安文化和老子文化推广。西安长安老子文化研究联谊会,位于西市佳苑,会长为李醉。陕西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为西北大学谢阳举教授。陕西周易研究会,会长为李耀堂。西安周易研究会,会长为西北大学张茂泽教授。

2、国学机构。西安现有国学机构分为国学类、汉服类、研究类、文艺类和营运公司类。

国学类主要有终南山书院,位于秦岭沣峪口,院长为白梓林,主要做经典诵读。墨兰国学院,院长为乔万才,主要做经典诵读、书画及写作培训。中和书院,院长为韩星,执行院长为余江苇,位于高新四路,主要举办中和读书会。和儒书院,院长为唐记华,主要做国学运营活动。陕西传统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为张勤生,位于高新区光华路,为非盈利机构,主要发展会员。陕西君道文化研究院下设传统文化专项基金,负责人为赵秦伟,其户县基地为伏羲班模式,主任为王荣生。西安孔子学院,院长为刘金田,副院长韦树立、张奎林、王为民等,办公室由陈永利负责。西安孔子学堂,位于长安五台中心小学,为伏羲班模式,负责人为何达乘。丽泽堂,堂主为杨北社,位于纬二街,主要做经典诵读。长安书院,位于长安区炮里乡,院长为付守生,主要做经典诵读。八水书院,位于培华学院家属区内,院长为解庆有,主要做经典诵读。老蜂农三圣学堂,堂主为左云玲,位于南二环老三届大厦,主要做经典诵读。西安弟子堂,位于含光门内,主任为何媛,公益经典诵读。汉吟堂,位于凤城四路,主任为魏俊梅,主要做经典吟诵。长安国学院,院长为阎靖元,由西安长安文化研究会管理,主要做道文化推广和国学师资等级研究。长安兵学院,院长为刘军成,办有长安新兵家网站。长安儒学院,院长为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副院长黎荔教授,执行院长为王博太。西安易经转运俱乐部,位于十里堡苏王村,主任为苟洋鸣。陕西道心国学讲堂,为伟志集团创办,位于高新二路西口,主任为孙勇翔。长安弘文馆,主要协办国学机构,主办楼观大讲堂和长安国学论坛,协办长安汉服会、长安宗亲会、长安儒学会和三秦国学书画院等。至善学堂,堂主为陈保忠,位于李家村万达广场,主要做经典诵读。艺海学堂,位于康乐路,主任为刘永峰。西安国学公益中心,主办国学讲座,主任为张涛。西安仁礼书院,院长为叶龙滨。西安若兰国学馆,馆长为赵若兰。市老科协国学院,位于长安东大东石村,院长为胡娟娟。西安孝亲研讨中心,位于长安小新村,主任为叶强。西安闻道私塾,主任为佘林翰。

汉服类有妙音缘汉服中心,主任为王少峰。安心书舍,负责人为子恒。华服文化高端培训,主任为赵晁艺。长安武道团,团长为胡宗宝。

研究类有陕西师大国学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4月,院长为曹胜高教授。西安文理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为李小成。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为王即之。西安东方生命研究中心,主任为潘麟,主要做国学和瑜伽文化,10月份因场地问题迁移深圳,西安还有分部在活动。长安国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为李建宏。西安终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为任亮。西安藏释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为王为民。

文艺类有终南书院,位于小寨,院长为曹伯恩,主要做古琴培训。汉传古琴中心,主任为刘凯,主要运营古琴。秀秀茶书院,位于电子一路,院长为陈秀秀,主要培训古琴和茶道。陕西国学研究院和西安沉香书院,位于兴庆公园东门里,院长为张剑波,主要做书画、汉服、乐器和棋类培训。白鹿书院,位于狄寨思源学院对面,院长为邢小利,主要做文学研究。世宗学堂,位于高新区光华路,堂主为肖学元,主要做经典诵读、教材推广和销售读经机。“醉东方”国学网和汇德轩国学书画网,负责人为谯波。咸阳承贤书院,院长为唐美娟,主做国学和国艺 。西安仰光学社,社长为雷江,主做书画。雨花斋国学基地,主任为白西平,主做素食。

公司类主要有陕西盛德文化传播公司,经理为李源,位于凤城二路。西安弘道文化传播公司,经理为王毅峰,位于玉祥门。西安七星轩汉服公司,经理为张禧松。陕西尚道文化有限公司,位于西梢门,经理为胡光明。中国人大国学院西北教学中心,主任为缴阳,位于高新二路。北京大学国学院西北办事处,位于南新街,主任为张中亮。

二、国学活动。

今年以来,主要活动有:

一、元旦在南门成立三秦国学书画院,张建武、王根权、庞任隆、杨建明任名誉院长,孙见喜任院长,韩歌子任执行院长,云墨、王品霞、古敏峰、李涛等24人任副院长,以国学书画为主,主打作品有《弟子规》《道德经》《心经》等长卷;

二、1月5日,长安国学论坛在八天酒店举行开幕式,长安文化研究会闫靖元会长、西安交大人文学院黎荔副院长、陕西中小企业协会韩武侠副会长等出席,闫会长阐发了“长安文化精神”;1月12日,邀请北京西岳书院副院长胡一帆老师讲座;2月9日,长安国学论坛举办了第十讲:易经专家乾泉《国学文化与志愿者行动》;

三、1月19日,和赵合心等人召开长安宗亲会筹备会;3月2日,长安宗亲会百家姓代表团先后参加了穿汉服徒步华胥寻根和万人民祭华胥陵活动;

四、1月25、26日,分别在南门、八天酒店联合西安彩云艺术团举办首届长安国学汉服春节晚会;

五、3月29、90日,在长安码头举办了西安首届灞柳节活动,表彰文艺表演及汉服形象代言人各10人。

六、4月5日清明节,先后联系关中书院、远东二中,后改为生物学院举办了祭孔大典;9月28日,又在该院举办了孔子诞辰祭孔大典;

七、4月26、27日,第三届中华母亲节活动在莲湖公园举办,联合爱心企业表彰了好母亲好女儿20人。

八、五一节,北京弘道书院和西安中和书院在三原联合举办的“儒家之道”会讲。

九、5月31——6月2日端午节,在西安世博园举办了第三届西安唐诗节活动,表彰了10位获奖诗人;

十、7月,组团参加了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在兰州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国学研讨会;8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七届书院论坛,召开了陕西国学联席会,陕西国学机构联盟和陕西国学会所联盟正筹建。

十一、2014年7月陕西宝鸡第三届文化论坛顺利举办,西安20多人参加。

十二、2014年7月西安交大学而讲坛成功举办300期,庆祝活动为邀请易中天讲演《中华文明之根在陕西》。

十三、8月2、3日七夕节,联合雁塔诗词学会、高陵诗词学会等单位在兴庆公园沉香书院举办了长安汉服七夕鹊桥会;9月8日中秋节,又在此联合举办了长安汉服中秋拜月仪式;

 十四、8月19——24日,在西安生物学院举办了首期公益国学讲师班;10月2——6日又在此地举办了二期公益国学讲师班,近200人参加了学习交流。2日重阳节,举办了敬老孝亲座谈会。

十五、2014年10月19日到21日,西安首届传统文化论坛在西安交大思源学术中心胜利召开,每天3000人左右参加学习交流。

十六、10月20日,组织西安五环中学国学诵读团参加了由中国公共关系学会在合阳举办的“黄河雅集——诗经经典朗诵会”,受到了多家媒体报道。

十七、冬至节,宗周儒联在唐天坛遗址举办了祭天仪式。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咸阳文庙也举办了同类活动。

十八、张涛负责的西安国学公益沙龙发展迅速,从四月份的一个场地一个老师发展到10多个老师十多个免费的场地,志愿者数百人,每天晚上有公益国学讲座,每场有30人左右参加。

十九、《国学与生活》经过数月筹备,由《三秦国学》改版更新,新一期为西安首届传统文化论坛专号。

二十、陕西国学机构联席会下半年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陕西国学讲师团、诵读团、汉舞团正在筹建。

二十一、云南师大陈杰思教授来西安宣讲“中华十大义理”及其新版图书。

二十二、年底长安弘文馆组织撰写了《西安国学发展2014年度报告》。

二十三、咸阳国学馆已成立,临潼国学馆正筹建。临潼华乐国际学校、浐灞一中、西安承孝国学幼儿园、终南山书院等国学实验基地正洽谈合作。

二十四、长安老子文化研究联谊会举办了“寻找长安的前世今生”、“国学有大美”、“大象无形”、“龙门论道”等活动,编辑出版了《道家三百问》《道德经今解》,创办了《国脉》杂志等。

二十五、西安长安文化研究会正筹办两岸和平论坛、世界文化奥运会和全国道家论坛等活动。

三、国学活动特色。

1、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国学汉服活动,清明祭孔、端午唐诗节、七夕汉服鹊桥会、中秋拜月仪式、汉服春晚等节庆都有相应的国学汉服活动;

2、和大学国学社团加强合作联办国学汉服活动,和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等国学社团联系密切;

3、以公益活动为主,多方联系企事业单位支持合作,公益和运营相结合;

4、和刘学智、韩星、韩养民、王盛华、孙见喜、刘炜评、陶冶、陈杰思、黎荔、李小成等相关专家学者加强联系,加强对国学汉服活动的指导。

四、媒体关注。

为了更好的扩大我市国学汉服活动的影响,我们和新闻媒体加强联系,每次活动力争得到宣传和报道。先后有《西安晚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商报》、《文汇报》、《阳光报》、《中华风采人物》、西安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部网、新华社、和谐中国网、陕西国学网、当代儒学网、西电国学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市国学活动,特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1、机构纷杂,缺少合作。我省、我市国学组织较多,有国学研究会,有孔子学会,有长安文化研究会、老子研究会、周易研究会等,国学研究会、长安文化研究会以传承活动为主,其它以研究为主。研究多,普及少。各自为战,缺少合作。

2、经费欠缺,入不敷出。我市国学机构都缺少经费,有的靠企事业单位资助,有的靠运营发展。资金缺少,活动规模偏小,有的入不敷出,有的筹不到钱只好取消。比如2015汉服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因未筹到费用而缩小了活动规模。

3、场地缺少,规模偏小。由于缺少经费,大多数国学机构都靠企事业单位提供活动场地,地方偏小,时间如有冲突就不能保证。有的公共场地需要交租金,开展活动受影响。感谢南门医药城、金时代广场、西安沉香书院、福星茶楼、奇园茶社、西安生物学院等单位为国学活动提供场地等支持。

4、活动零乱,影响力小。我市国学活动协调不够,大多数由传承部组织,有的由国学机构自行组织。由于缺少合作,未形成合力,资源未能共享,活动零乱,规模小。有的不愿宣传,有的藏在地下,活动悄无声息,自娱自乐,社会影响力小,还易被人们误解。

六、措施和建议

1、党和政府应加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活动的形势越来越好。尤其是习总书记国际儒联会议重要讲话以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习总书记赴曲阜考察孔子研究院并带走两本书要好好研读,教师节将改至孔子诞辰,都将为传承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我市具有历史文化优势,应该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大有作为。望党和政府加强研究,文化、教育等部门应出台传统文化方面的实施细则,力争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国学内容,建设西安为“国学之都”、“游学之都”,明确政策和态度,力促国学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形成学国学、用国学、传国学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形成特色活动,为创建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大都市做贡献。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我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稍显滞后。国学组织规模不大,国学活动缺少特色,社会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不高。山东曲阜是孔子故乡,全国孔子文化活动优势明显。成都国学教育已进入课程,进行了多年探索和实践。北京有人大国学院、清华国学院、北大国学院等多种机构,国学专家云集。武汉“童学馆”、深圳“孟母堂”、北京中国人大“育灵童”、“四海”、王财贵读经推广中心蓬勃发展。河南郑州先锋学校规模化发展。河北儒教研究会筹办了正定高标准的“祭孔大典”。山西太原、甘肃兰州祭孔大典都有省市领导参加。上海、广州等地国学机构遍地开花等等。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以关中书院作为全市国学、儒学、关学传承基地,以关中书院、白鹿书院、横渠书院作为关学主要基地,以楼观台、八仙庵、湘子庙、重阳宫作为道文化基地,以大雁塔、卧龙寺、小雁塔作为佛家文化基地,以兵马俑、韩信墓为兵家文化基地,以阎良为法家文化基地等,开展富有我市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以期在南门内形成“儒家有关中书院、道家有湘子庙、佛家有卧龙寺”、省内“道家有楼观台、儒家有横渠书院、佛家有法门寺”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体验游学格局。国学研究会、中和书院等单位从香港为关中书院联系捐赠了孔子铜像,可一年多未举行立像仪式,国学活动无法合作开展。

3、给编制、给场地,给经费,给刊号,确保国学活动持续开展。建议省市领导专题研究国学传承活动,解决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力争明年能给省国学会等机构每年10万左右的活动经费,能给10人左右的编制,能将关中书院作为我市国学机构的办公和活动场地,能给国学网站以政府域名和空间,给国学刊物内刊号,为国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国学活动持续开展,走在全国前列。

4、适时出台《全社会开展国学学习教育传承活动倡议书》。结合我市历史文化教育发展特点,我们应该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加大力度,探索新方式、新途径、新经验。我们不仅有死的文物,我们更应有活的文化。现在的国学传承活动全凭个人爱好和领导兴趣,成为小众活动,与我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大市极为不符。建议加强政策研究,借十八大精神东风,适时发布《在全社会开展国学学习教育传承活动的倡议书或指导意见》,为全社会开展国学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教育部门应探索国学教育,形成素质教育新特色。国学教育研究所应充实力量,提供经费,为国学教育活动提供支撑和参考。

5、加强高校专家学者与国学机构的合作,指导其健康发展。我省我市文化教育优势明显,专家学者众多,建议应继续加强专家学者和国学机构的联系,发挥智力资源,指导国学活动健康、快速、稳步发展。重视和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充实完善陕西国学讲师团,为他们开办国学论坛,提供交流平台。防止专家学者流失,形成儒道释等皆有代表人物的专家队伍。

6、打造品牌活动,形成古城文化风景线。国学活动林林总总,有诵读,有讲座,有文艺表演,即就是诵读,有读儒家的,有读道家的,有读兵家法家的,有读文学史学的等等。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建议我市主做如下活动,力争形成品牌:祭孔大典实现申办制,实现春秋两祭,与曲阜相映成辉。加大力量办好长安国学论坛,和周至县在楼观台继续开办道文化论坛,筹办儒商、道商年会,形成西部知名论坛和品牌活动。在南门举办汉服入城仪式、成人礼、婚礼等,形成汉服礼仪品牌活动。在大雁塔北广场和相关公园、广场举办汉服国学诵读活动,引导穿汉服游古城,形成古城文化风景线。和西安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筹办中国汉服博物馆,继续办好陕西国学网、三秦儒学网、中华人文文化网、西电国学网、“醉东方”国学网、长安弘文馆博客、《国学与生活》国学赠刊等,形成陕西国学文化阵营。继续组织人力撰写好《西安国学发展年度报告》,筹办陕西国学书院年会及全国国学书院年会、国学文化博览会等,借此宣传陕西国学现状,提高陕西国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西安为中华第一古都,国学传承任重道远,长安复兴重任在肩。既要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还要有鲜活的文化成果。愿各界同仁齐努力,有力出力,有智献智,努力把西安建成“国学之都”,让西安国学令世人惊叹!

                                                         陕西省国学研究会    西安市长安文化研究会   长安弘文馆

                                                                                                     2015年1月5日

上一篇:2015年陕师大历史学院度学术年会日程

下一篇:陕西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西部项目立项名单200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