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邀记者 田 雨
“大学特色在本质上包含着两个关键内涵,即大学文化和教学科研;这两个关键内涵上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就构成了一所大学的特色;教学和科研特色是‘硬实力’,大学文化的特色是‘软实力’。”
记 者:请您谈谈对“大学特色”的理解。
王宇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大学是什么?从功能上看,大学是一个通过教学传播知识、通过科研创造知识、通过社会服务应用知识的场所,是一个聚集着一群知识分子,专门从事知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场所。从表现形式上看,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么,大师的标志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条:一是渊博的学问;二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三是独立、自由的思想;四是科学的行为方式。第一条是教学与科研成败的关键因素;后三条不仅是保证个人具有健全人格和正确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而且它们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文化环境。
因此,可以说,大学特色在本质上包含着两个关键内涵,即大学文化和教学科研。个人以为,在这两个关键内涵上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就构成了一所大学的特色。教学和科研特色是 “硬件特色”,是 “硬实力”,它包括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的特色,它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特色,往往容易量化;而大学文化的特色是“软件特色”,是“软实力”,它包括学校的制度政策、办学理念、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色,且不容易量化。
记 者:您觉得,西电在以上两个方面有哪些特色?
王宇平:我在西电学习和工作了20多年,从不太了解这所大学到逐步熟悉她,我感受比较深刻的西电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电人诚恳务实。从读研究生开始,我对西电教师兢兢业业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面貌就有了很深的印象。毕业留校后,自己对老一辈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德、踏实肯干的实际行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接受了无形的精神熏陶。应当说,老一辈的诚恳务实的精神品质在西电年青教师中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二是西电的专业特色鲜明。虽然西电目前拥有文、理、工、管等多个学科,接近于一个综合性大学,但是,我们的优势学科还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突出、特色明显,在大陆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历史上看,这些学科在发展初期就聚集了一批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做事认真、能力强的教授,在他们的带动和示范下,认真求实的态度得到了传承,科研得到了发展,学科的优势得到了保持,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成就了西电的美名。
三是西电的科研紧密依托军事。西电的历史和专业特点决定了西电的科研与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校有很多教授一直与相关的军事部门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维持了我校在军口项目中的优势地位和良好声誉,使我们的军口科研特色十分明显。
四是西电教师重视教学方法。当前,重科研、轻教学是大陆高校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我校没有给予教学与科研一样的重要地位,但我校对老师上课的管理比较规范,对教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学校重视青年教师讲课水平的提高,每隔几年就会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正因为我们重视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质量,西电才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良好口碑。
“要把大学文化建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要强化优势学科,支持有潜力学科,扶持弱小学科;要明确定位的精确含义,凝聚力量朝这个定位不懈奋斗。”
记 者:您认为西电要进一步凝练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王宇平:西电要进一步凝练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首先,要把大学文化建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其次,要强化优势学科,支持有潜力学科,扶持弱小学科;最后,要明确定位的精确含义,凝聚力量朝这个定位不懈奋斗。具体讲,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大学不是政府,不是企业,也不是军队。若办学理念不正确、不科学,是办不好大学的。我们不能像办政府一样办大学,使大学的运转完全行政命令化,这样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将会被排斥,创新思维的土壤将会被破坏;我们也不能像办企业一样办大学,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指标,这样就是无视学科的差别,无视各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结果导致研究科学的人不尊重科学,这样如何办好大学?我们更不能像办军队一样办大学,什么都整齐划一,下级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老师,那样,创新的火花将会熄灭。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西电人都认识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思维方式、行为习惯。
第二,制定现代大学的办学政策。要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必须制定科学的政策。这种政策要创造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学术的自由,激发创新的激情。这种政策不会因人的身份差别而有所倾斜倚重,而仅仅以观点正确与否作为是否予以支持的判断依据。很清楚,要做出这样的公平决策不能单靠权威或领导的拍板,只能靠科学的政策来决定。
第三,强化优势学科,支持有潜力学科,扶持弱小学科。我校的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信息为依托的相关学科,但从目前的形势看,这些学科在其他一些高校的发展也比较快,正在对我校的优势形成挑战或潜在威胁,加之我校地处西北,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强化优势学科,保持优势地位。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放眼长远,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应支持有潜力的学科及研究方向的发展,扶持弱小学科的成长,也许10年、20年之后,这些有潜力的或者弱小学科会发展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
第四,明确定位的精确含义,凝聚力量朝这个定位不懈努力。什么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美国有近40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约6%的大学(约240所)是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只有约3%的大学(约120所)才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如果我们研究型大学的含义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含义相同,我校的目标就是要向美国前120所大学的水平奋斗,这个定位我认为还是显得高了一些。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具体含义,全校齐心协力朝这个目标迈进。
“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前进的方向盘,它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制度政策及其产生的指导思想是大学前进的路标;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大学前进的变速箱、行为习惯是大学前进的发动机。”
记 者:您觉得大学文化对一所大学的发展有何作用?大学文化内涵又有哪些?
王宇平:总的来讲,我理解的大学文化就是大学的人文环境,它的内涵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政策及其产生指导思想、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是大学的“软实力”,是保证教学和科研长远发展的基石,是一所大学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假如一所教学和科研都很出色的大学,没有优秀的大学文化,人心会浮躁、人会投机取巧、钻营舞弊,公平竞争的环境就会被破坏,学术自由的氛围就会丧失,人的创造力就会下降。这样的大学,其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地位在不远的将来也是会丢掉的。反之,即使目前在教学和科研上很一般的大学,若其具有优秀的大学文化,则竞争公平、学术自由、决策民主科学、人心淡定、追求高尚、发奋图强,人的创造力会被激发。这样的一所大学,其教学和科研的地位将会不断得到提升。
具体来讲,我认为,大学文化包括如下内涵:
首先,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前进的方向盘,它决定着大学的方向,对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些世界知名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Truth)。一名刚进哈佛的新生曾对哈佛大学校长说:“我一直在跟踪你的数据,你的数据有错误”。一个新生可以不顾及校长的权威,只认真理,这就是哈佛的理念。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是:追求光明与真理(LightandTruth)。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崇尚学术自由。耶鲁大学校长说:“只有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潜能”。因此,我认为,办学理念的核心应该是“追求真理、学术自由”。
其次,制度政策及其产生的指导思想是大学前进的路标,它可以在大学发展遇到困惑时,辨明方向。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我们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如何制定政策。而好的政策及其指导思想又是实现大学理念的制度保证、是大学理念的守护神。好的政策应该包括这样的一些核心内容: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学术自由、促进创新精神、维护学术的高贵和学者的尊严。
再次,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大学前进的变速箱,它可以加快大学的发展,也可以减慢大学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可以加快大学的发展,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将会减慢大学的发展速度,甚至阻碍大学的进步。科学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讲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将追求真理、学术自由、崇尚创新、独立思维、善于质疑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最后,人们的行为习惯是大学前进的发动机,它直接决定着大学运转是否顺利、各项工作是否能够完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给大学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来讲,就是要将创新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为人师表的高尚人格内化为日常行为,传递给学生;对于管理者来讲,就是要将平等、公平、决策民主的理念转变为自觉的行动和习惯。 (下转四版)
(上接三版)
“每个人都有经历挫折和磨难的时候,做科学研究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文化氛围是‘多一点的宽容和关怀’,那我们的大学文化就会具有强烈的吸附力、凝聚力,会吸引到更多、更优秀人才。”
记 者:有人认为西电缺乏文化氛围,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西电大学文化建设,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王宇平:我觉得,目前大陆高校在大学文化方面有所欠缺并不是个别现象,西电也不例外。这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我们自己的因素。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不看长远、只顾当前;唯上唯权、不求实求真等,这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大学文化。从目前的形势看,我认为单靠大学自身的努力很难完全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建设西电的大学文化时,尽量加以避免和改进:
首先,要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学校的政策关乎学校的发展方向,只有群策群力,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制定的政策才能体现科学性、公平性。
其次,要维护学术的高贵和学者的尊严。大学是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的地方,它不是政府、不是公司、也不是军队。大学以学者为主体,要体现学术的高贵。若一所大学更注重一个人的官职,而不是注重他的真正学识,这会导致优秀人才争着去当官,而不愿踏踏实实做学问,这对大学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再次,科学地看待各学科和不同研究方向的差别,学校制定政策时应尊重这些差别。研究方向和学科不同,科研目标和结果就会不同。比如,做学术研究的追求的是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意义,对所发现的规律是否会在目前或近期产生经济效益则不应太过关注。对于学术研究者,重点应考核其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和文章的它引次数,而不应只追求SCI论文和科研经费的数量。也不应只看发表SCI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绝对值大小,应该学习中科院、国外与香港的大学的经验,对各学科专业的SCI杂志进行分区排序,这样的评价指标才是相对科学和公平的,这样才能鼓励学术研究出好成果、大成果,为建立国际知名大学做出积极的贡献。类似的道理,对做工程应用项目的学者,应注重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科研经费数量,而不应该仅仅追求SCI论文的数量。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更应该有不同的标准,用科研经费的多少进行衡量是有失公允的。个人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各学科和不同研究方向的差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政策,才能激发各类研究人员的创造激情,促进学校的学术繁荣。
最后,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研究,按成果数量进行评价的体系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不能鼓励产生好的、大的成果,不利于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因此,对科研人员的成长要放眼长远,要宽广包容,允许“试错”。这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普林斯顿大学,一所处处洋溢着一种宽容气氛的大学。她有着能够接纳各个领域的奇才怪客、科学狂人的广阔胸怀,关于这所大学与破解费马大定理的数学家怀尔斯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纳什的故事,已经被传为学术界的美谈。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经历挫折和磨难的时候,做科学研究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文化氛围是“多一点的宽容和关怀”,那我们的大学文化就会具有强烈的吸附力、凝聚力,会吸引到更多、更优秀人才。
“内地与香港大学的不同点,不是因为感观上的新鲜而产生的不同,也不是因为办学硬件比较优越的不同,恰恰是在细微之处体现出的文化的差异,这就是他们大学文化的独到之处。”
记 者:据我们的了解,您经常去香港做学术交流,您能谈谈香港与内地大学在大学文化方面的不同吗?
王宇平:从1997年开始,我多次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当地著名大学,近年来的交往也十分频繁,我个人对他们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加深,应当说,与大陆高校相比,香港的大学都有着很好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第一次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我明显地感觉到与内地大学的不同,但这不是因为感观上的新鲜而产生的不同,也不是因为办学硬件比较优越的不同,恰恰是在细微之处体现出的文化的差异,这就是他们大学文化的独到之处。这其中,第一关键的就是办学理念、制度政策的不同,学校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让教师和科研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去,而不必在这之外花费精力;其二,服务周到,做事规范。从事大学各方面工作的人员,都在尽心尽力地工作,认真负责地做事;其三,他们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术科研能力很强。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虽然大学文化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极其重要。优秀的大学文化对大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可能比“硬实力”还要大,文化的影响力更是持久和广泛的。在我校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奋斗的进程中,强调大学文化的建设,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