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1917年8月23日
——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此人似乎当了一世教员。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职,大概就是当教员当到死吧!我们要学习黑格尔,学习孔夫子。我们三四百人,可否出几个孔夫子,出几个黑格尔呢?孔夫子是圣人,几千年只此一个。
《毛泽东在抗大干部会上说》1938年5月21日
——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他的志向。但是为什么当时的孔夫子不作共产党呢?那是当时的老百姓不要他作共产党而要他作教书先生,而今天的老百姓则需要我们作共产党了。
《毛泽东在抗大讲话说》1938年7月9日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谈》1938年10月
——郭沫若曾经用很多材料证明,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是孟子讲的。
——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对孔夫子,自董仲舒以来就说不得了,‘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四日
——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一门。
《毛泽东同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的谈话》一九五四年1956年8月24日
——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八年三月
——孔夫子在青年时也没有什么地位,当过吹鼓手,在人家办丧事时,给人家喊礼,后来教书。
——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也是短期的,鲁国不过几十万人口, 只顶上我们一个县那么大,他那个司法部长只顶得上我们县政府一个科长。他还当过管钱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农业社的会计,但他学了很多本领。
《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5月8日
——一个人学问很高,如孔夫子、耶稣、释迦牟尼,谁也没有给他们博士头衔,并不妨碍他们行博士之实,孔子是后来汉朝董仲舒捧起来的,以后不太灵了。
——到了唐朝好一点,特别是宋朝朱熹以后,圣人就定了。到了明清两代才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位”。到了五四运动,又下降了。圣人不圣人,吃不开了。
——我们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承认他的历史地位,但不承认什么圣人不圣人。
《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谈说》1958年11月21日
——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他也收。
《毛泽东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1964年8月18日
——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驾车子,也了 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做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不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
《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1964年2月13日
——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们都主张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则满口仁义道德,主张厚古薄今,开历史倒车。
——(毛当场念《读<封建论>呈郭老》七言律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对江青讲述中国历史的“儒法斗争情况”》1973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