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德胜学堂  >  秦行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秦行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2011-12-14

秦行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班

                          (报名截止日期:201111月25日)

【特别说明】如果此前您参加过西安进步中心主办的相关活动,则无须填表,可以直接将“姓名、性别、学校、专业、年级、参加过那次活动”等信息发短信息至小强 18710828305  报名,并会在随后收到录取与否的通知

 

一、项目背景

1999年以来大学不断扩招,并且伴随着风起云涌的大学城圈地运动,紧随其后的却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蚁族、蜗居等随即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群体的理想意识和生命意识淡薄,北京大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上海大学生杨元元自杀事件、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杀人事件等等,不断地挑战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心理承受底线。许多大学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而局限于校园和书本之间的在校大学生,则通过上网打游戏谈恋爱消磨时间,全然不知在校园之外的广大农村和工厂正在发生着激流般的变化,贵州瓮安农民群体性事件、吉林通钢工人打死总经理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广州本田工人罢工事件、西安赵东民工会维权事件等等,无不展示着底层的巨大矛盾,而很多由学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实践已经流于形式,成为观光旅游和争评奖项的活动,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国家命运、自身成长和底层生活的关注。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国际行动援助等在内的诸多国内外公益机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有的侧重于三农实践领域、有的侧重于社会工作领域,有的侧重于思想成长领域。于是许多大学生开始在体制安排之外走向社会底层、走进工厂和农村,并在这样的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中重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陕西大学生群体的一份子,自2005年开始走上了大学生与工农相结合的自我探索,期间从第一次支农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到后来建立起自己的初步的思想体系,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发起青年中国行动构建更为宽广的行动领域到现在我们在农民、农民工、青年方面都有探索,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微观改造综合支农到搭建平台推动城乡互助,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现在我们希望能够将这六年来的所做的大学生成长自我探索的诸多经验重新组合到一个新的命名为“秦行知”的项目当中,改变以往单批次或者短期的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面向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班。

 

二、项目意义与特色

我们认为未来有四种力量将会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它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同盟。第一是工人,因为它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及其发展方向,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第二就是农民,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民的数量和比重,决定了它的不可以忽视;第三就是农民工,它直接联系着城乡,解决不好农民工问题则会成为政治问题;第四就是大学生等知识分子,他们是改革的急先锋,是最先觉悟者。新的工农联盟应当由大学生等知识分子来做,而知识分子惟有主动与工农结合,支持执政党中央打破腐败特权阶层,中国的改革才会有大的新的质的突破。

六年来,我们所倡导的青年中国(志愿者)行动的宗旨一直没有变,那就是——让有理想者拥有思想,让无理想者拥有理想;让有理想者付诸行动,让持续行动改变中国。同时我们在当初为青年中国行动设定了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出一条解决目前中国底层问题的道路,这条道路能够被地方或者中央政府所采纳或者借鉴;第二个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人,这些人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并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六年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知识分子需要到工厂和农村,需要到底层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需要到底层重拾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信仰,反思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半个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我们到底在为什么活着?个人私利还是底层民众?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也是我们希望通过支农的逐渐深入期望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特色在于将大学生支农与思想成长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现行大学体制之外,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三、项目内容与时间

1)项目内容

1、学习:每两周周末我们将组织学员进行一次集中的学习与讨论(如遇其他实践安排则临时调整)。内容涉及时事热点、青年成长、底层生活、文史哲等内容。学习形式有讲座、座谈、交流、辩论、电影等多种形式。

2、实践:每学期内利用周末进行不少于两次小型短期社会调查或者志愿者服务,寒暑假则将进行一至两周的中期社会实践。

3、考察:每学期内利用周末进行不少于两次小型短期社会考察。

4、交流:每学期内我们将根据课程需要邀请著名学者、一线工农等与学员进行交流。

5、刊物:每月我们将指导学员自行编辑一期内部刊物《行知》,记录我们成长的点滴。

6、试验区:假期内我们可安排学员至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驻点协助当地合作社开展工作。

7、公益创业:我们将根据课程设置和学员个人能力安排学员至我们的公益创业基地协助基地负责人开展工作。

8、实习:假期内我们将会推荐部分学员至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公益机构实习。

2)项目安排

1、学期内安排:每学期开学后第三周周末开班,期末考试开始三周前结课。

2、假期内安排:结课前会具体公布假期社会实践方案,并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确定。

3)项目费用

该计划是一个公益学习项目,所有参与者均自愿自费参加,包括项目负责人也是以志愿者身份介入,因此所有学员在培训班期间所产生的交通和食宿等费用均自理。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几乎都在市内,而考察和实践等几乎均安排在省内就近进行,因此每学期实际所花费用很少(即仅需自付交通、食宿等基本费用)。

 

四、大学生报名资格与程序

1)报名资格:

西安高校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个别优秀的大三学生也可报名)。

1、关于自己:感觉自己不适应大学生活,并有一定的失落与迷茫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方向;自认为自己很有理想和济世情怀,但是找不到志同道合者;感觉自己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尤其缺乏激情和活力,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感觉很迷茫;

2、关于大学:感觉大学所学的内容脱离实际,但是又感觉自己无力改变;感觉大学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但是又找不到有一定学识的老师;感觉身边的大学生缺乏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又接触不到可以作为榜样的大学生;

3、关于社会:感觉社会有诸多问题,但是梳理起来毫无头绪;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希望自己能够投身到社会服务当中,但是不知道从何做起;

2)录取程序

1、交表:请按要求如实填写——秦行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班报名表并提交到zgjbqn@163.com

2、面试:经项目组人员初步筛选,符合基本要求的大学生将会接到我们的面试通知,届时我们将会组织统一的面试;

3、录取:面试结束一周内,参与面试且被录取的同学将会收到正式的录取通知,并会告知开课时间。未被录取的报名者信息将会被录入志愿者库,并会在之后收到不定期的公益活动信息,供其有选择地参与部分公开学习和实践活动。

4、考核:项目组会对录取学员在每一学期假期内进行学习和实践总结考核,凡两学期考核均合格者将会获得结业证书。

 

五、项目执行机构:西安市进步青年文化发展中心

西安市进步青年文化发展中心于2009年4月在西安市正式注册登记成立(注册号为610116600081610),其前身为西北政法大学马永红等人于2004年底发起的旨在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大学生反哺农村工程”,后进一步发展到“青年中国(志愿者)行动”,主要活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华商报《深度新闻》均有报道,被央视称为中国大学生乡村建设。

中心旨在实现进步青年的培养教育、基层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底层民众直接受益的多赢局面,最终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中心宗旨为弘扬进步文化,培养进步青年,为理想奋斗,为人民服务。

中心定位为进步青年思想的集训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倡导者、青年志愿者实践的推进器、基层合作组织的孵化器、社会综合改革的推动者、青年公益创业示范基地。中心的运作方式为以创业为基础,以公益为目的。以创业促进公益的深入和可持续开展,以公益目标升华青年创业。

中心第一理事常竹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与推进工作六年,曾经在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任职,现在某扶贫与救援机构工作,主要负责西北区域农村发展工作,曾经在《中国乡村发现》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中心理事长马永红延安大学研究生,曾于2005年志愿休学回乡支农,5年来一直从事与支农相关的试验性工作,曾经两次竞选当地村委会主任,三次提起涉农行政诉讼,多次参与支农调研,前后发布调查报告近百万字,发起青年中国(志愿者)行动并提出系列社会改革方案,自2009年9月始任西安市长安区炮里乡南桑村村主任助理。

 

网站:中国进步青年网(www.zgjbqn.org)       

联系人:陈星       手机:13619244951

地址:长安区西北政法大学西门盛世商都C119室

 

六、项目支持机构:

1、西北政法大学新农村建设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

西北政法大学新农村建设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是西北政法大学下设的二级学术研究机构, 整合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资源优势,是一个跨学科、跨学校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中心研究团队以专家、学者为主体,实务人员为辅助,主要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及援助。 目前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方向,并对我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咨询与法律援助。

中心负责人廉高波,法学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新农村建设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律协三农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致力于研究农村合作社和农村区域发展等农村建设政策与法律问题,著有《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组织体系研究》。

2、陕西省律协三农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律协三农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是由省律师协会会长赵黎明提议在原有几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新增加的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这也是全国律协中第一个以三农命名的法律专业委员会。

   “三农”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计划是: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就合作社的建设、新农村的建设的培训工作;对我省有志于从事三农法律业务和进行三农法律援助的律师进行培训,指导其中一些律师作为我省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委会的法律顾问并提供长年的无偿的法律援助;召开相关的理论研讨会,并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题会议;与有关媒体合作,围绕“三农”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宣传;创办并建设“三农法律服务网”。 

3、西安耕读者城乡互助中心

西安耕读者城乡互助中心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于2009年5月创立,中心试图通过宣传推广、技术培训、文化教育、农家体验、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使得城市的消费者和农村的生产者形成各自的组织,在生态有机农业合作上达成互助协议,重建市场公平与诚信,倡导新的生活理念,保证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城市反哺农村的渠道和平台,既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实现社会效益。

 西安耕读者城乡互助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如下:

宣传推广:主要通过网络,其次内部报纸、讲座等对文明消费合作社和有机农业生产合作社(含产品、理念)全方位宣传推广。

技术培训:主要通过培训班、现场督导、派驻技术员等形式对有机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培训。

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讲座、影片、交流会等对文明消费合作社和有机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城乡互助”文化理念教育,培养社员文明生活、健康生活的意识。

农家体验:组织文明消费合作社社员到有机农业生产合作社基地参加农家耕作(如播种和收割),体验农家生活。

交易平台:通过电话热线、网购平台等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平交易平台,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配送货服务。

4、西安城市人家消费合作社

西安城市人家文明消费合作社为一个松散的团购小组,创始成员20余人,负责人从首批参与城乡互助试验的市民消费者推选产生。该合作社具体负责社员的维系与联络,维护社员合法权益,并积极组织消费者参与城乡互助试验。

消费者合作社将通过宣传推广,将已有的客户和潜在的客户组织起来,然后和生产合作社面谈签订“城乡互助”协议,消费合作社社员预先付全额款或者部分定金,生产合作社提供部分产量和品质承诺保证。

5、西安白鹿人家生产合作社

该合作社全名西安市长安区白鹿人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10月正使注册成立,创始成员8人,经推选产生理事长和监事长,该合作社将致力于发展城乡互助式有机农业。

合作社生产基地位于炮里乡位于长安城区东南方向的白鹿原上,平均海拔675米左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适宜于西瓜、小麦等作物生长。

 

七、嘉宾名录

【注】人才班将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此前曾经与我们合作过的嘉宾,给学员们讲课,与学员们交流。

嘉宾:廉高波,男,法学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新农村建设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律协三农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致力于研究农村合作社和农村区域发展等农村建设政策与法律问题,著有《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组织体系研究》。

嘉宾:郑梦熊,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委政研室(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长期负责省内农村政策研究工作,为我省涉农惠农政策制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嘉宾:董顺利,男,陕西省委政研室(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工作处处长,长期负责省内农村政策研究工作,为我省涉农惠农政策制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嘉宾:张旭峰,男,合作社专家,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农业厅农经处副处长,长期负责农村经济领域工作,多次参与农村经济调研和农民合作社培训,为我省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推动者。

中心联络培训导师。

嘉宾:白忠伟,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职律师,陕西清涧县人。曾经承接国际计划农民工教育项目(2007年),发表涉农论文多篇,2009年承接省社科院关于村民自治的重点课题。白中伟研究员深入实践,讲课深入浅出,联系当前经济背景,思考新颖,见解独特。

嘉宾:吴南,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曾经承接国家社科基金多项,重点关注基层民主发展与改革课题,长期以来深入底层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讲课细腻委婉,极具亲和力。

嘉宾:李滔,男,长安大学教授,改革开放20多年来,除在校教课外,他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李老师眼界大开。 业余时间,利用所长,帮助别人,不要回报,快乐自己。这是李滔对他的志愿者理论下的20字定义。从事国际志愿者活动17年来,他不断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这个定义,并带领他的学生们加入这一队伍,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嘉宾:张宏志,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中共陕西省委讲师团教授、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博士、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5年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供职,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政治学院1982年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他出版著作9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诗、格言近百余首其研究成果获省、厅级奖10次;并获“在职干部理论教育做出重要贡献”荣誉证书;获学术界奖104次(项)。获世界杰出华人等各种荣誉称号13次。

嘉宾:李孑,男,陕西省韩城市人。 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天人古今》杂志主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一、三军文工团、文化部创作干部、俱乐部主任,西安作家协会《延河》编辑、作家,省艺术馆研究馆员。最初作品曾在西北军区(一野)获奖1963年后创作的报告文学等开始在全国和省市分别获奖。发表、演出过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近千万字。出版过专著《扁担的歌》等40多本。

嘉宾:谌洪果,男,四川西昌人,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供职于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自我定位为当代中国的一名法律人、参与者和观察者,在校任职期间,多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并因其独立思考精神在学校青年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

嘉宾:江雪女, 1996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行政法专业,法学学士。1998年3月应聘至华商报社。2002年,因对黄碟事件的报道,荣获 《南方周末》——“2002年传媒公众服务杰出表现奖”,《南方周末》做了专题介绍。主要新闻作品:陕西第一贪周长青报道、枪下留人报道、黄碟事件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报道。

嘉宾:曹印双,男,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对国学问题有深入研究,一直以来积极思考社会问题,更为可贵的是关心青年人成长,经常参加大学生的交流活动。

嘉宾:常竹青,男,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与推进工作六年,曾经在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任职,现在某扶贫与救援机构工作,主要负责西北区域农村发展工作,曾经在《中国乡村发现》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嘉宾:肖青,男,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代经济管理专业,八年来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国际小母牛中国项目、国际行动援助等非政府组织做农民合作培训、扶贫项目和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工作经历,注重能力建设的行动目标,对于农民合作和基层创业有着丰富的经验。

嘉宾:马永红,男,陕西省洛南县人,延安大学研究生,曾于2005年志愿休学回乡支农,年来一直从事与支农相关的试验性工作,曾经两次竞选当地村委会主任,三次提起涉农行政诉讼,多次参与支农调研,前后发布调查报告近百万字,发起青年中国(志愿者)行动并提出系列社会改革方案,自2009年9月始任西安市长安区炮里乡南桑村村主任助理。相关事迹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华商报等均有专题报道。

嘉宾:廉花睿,女,西北政法大学2000级学生,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学生辅导员,2005年开始参与支农活动,并迅速成为志愿者活动骨干,多次担任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指导老师,参与撰写调查报告80余万字,现为西安进步中心理事。

嘉宾:杜继文,男,西北政法大学2004级学生,毕业后在甘肃老家做过公务员、回西安办过公益组织、给别人打工下过苦力、现在西安家教行业创业。其2005年开始参与支农活动,并迅速成为志愿者活动骨干,参与发起服务于工友群体的公益机构——工友之家,目前已经通过司法考试。)

嘉宾:刘香果,女,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大学期间即参与支农活动,大四时参与创办服务于工友的公益组织——西安工友之家,并与组织一起度过最为困难的时期,现在该组织负责人之一。)

嘉宾:陈星,男,西北政法大学在校生,自2009年以来持续参与支农活动,曾经随队赴延安农村徒步调查、带队赴西安比亚迪工厂调查,参与撰写调查报告近40万字,现为西安进步青年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

嘉宾:王飞龙,男,毕业于西安解放军通讯学院,在校期间曾参与大学生下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西安等地公益机构和企业工作,尤其是在北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北漂”和“蚁族”生活,深具知识分子“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情怀,目前依然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行进。

嘉宾:张伟,男,毕业于西安欧亚学院,后留校工作,担任学生辅导员,自高三时即接触大学生支农,这个大学期间先后多次组织大学生至农村实践,为陕西大学生支农的核心骨干。

嘉宾:王永,男,西北政法大学09级研究生,在大学本科就读期间受《恰同学少年》电视剧影响,在校组织恰同学少年读书会,并且参与大学生支农活动,曾经多次带队赴农村调查,课余喜欢阅读与写作,人生格言:求知即求索。

嘉宾:顾春明,男,曾经在学生时代参加过襄渝线建设——三线建设工程之一,原为西安市公安局副处级干部,现已退休,比较关注社会关注青年成长。

嘉宾:张旭,男,现任西安市丈八路袁旗寨村村委会副主任,对基层农村复杂性有着深刻的体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终生坚持不断学习,热切思考社会问题,同样关心青年人成长。

 

八、秦行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班报名表

1、信息简表(此表为报名信息统计用)

姓 

 

性 

 

籍 

 

民 

 

学 

 

学 

 

政治面貌

 

现住地

 

出生年月

 

出生地

 

手 

 

固 

 

电子邮箱

 

QQ号码

 

参加社团

 

职 

 

备 

 

2、个人成长经历介绍

注:请以文章而非回答问题的形式记述个人成长经历,是否进入面试将会以此作为筛选资料,不要嫌问题多而费时间,请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这些年走过的路。

(1)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基本情况;

(2)请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记述,按个人成长经历的各个大阶段对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梳理及概述:童年阶段、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专本研阶段、社会阶段;在记述过程中能基本介绍一下各阶段自己身处的家庭和周遭社会的状况,以及在各阶段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或事情,谈谈自己的人生体会和思想变化;

(3)请对你自己的价值立场、性情特点、兴趣爱好、长处不足等方面综合分析一下,谈谈你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希望能较准确地提炼描述一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谈一谈你的人生理想志向,并结合成长历程谈一谈原因;

(5) 最后请你分别谈谈对国家未来命运、大学生成长、社会底层生活的认识

建议:内容不求华丽,但求真诚;行文不求冗长,但求清晰!

联系电话: 15902950290

联系邮箱: zgjbqn@163.com

 

九、咨询联系

联系人:马永红

联系电话:15902950290

联系邮箱:zgjbqn@163.com

联系网站:中国进步青年网(www.zgjbqn.org       

联系地址:长安区西北政法大学西门盛世商都311

上一篇:全国水资源调查活动“I water”联队水资源宣传活动

下一篇:一个西安女大学生的游学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