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德胜学堂  >  谢文清:阳光与爱 续写他的生命

谢文清:阳光与爱 续写他的生命

2012-04-06

 

谢文清:阳光与爱 续写他的生命

来源: 科大报的日志

文/丁满

春分一过,暖意渐浓。

2012322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会议室的前排摆放了大小不一的六个红纸包裹的捐款箱。每只箱子里都装满了两天以来他们为2010级微电子专业谢文清同学募集到的善款。53499.7元,当最后一箱善款清点完毕后,募捐总数被定格在一个同学们为之兴奋的数目上,顿时会议室里响起了欢呼声。

“文清,我们等你回来!”面对镜头,二十多名大学生笑着挥手,在有些发黄的白炽灯的灯光下,显得温暖而充满希望。

“文清的病挺严重的,需要父母来西安照顾。”

201111月,大二的谢文清忽然感觉背后脊椎疼痛,并伴有强烈的胃胀胃痛。住院一个月后情况好转,谢文清就出院回来准备马上要开始的期末考试。可是没过多久,病情复发,且更加严重。“他就说自己背疼得睡不着觉,要我们帮他踩背才能睡着。”舍友樊星星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文清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有一天凌晨三点,我一下子疼醒了,整个床单都被我的汗浸湿了。”这样不寻常的疼痛让谢文清又去学校医院化验检测,这一次大夫发现他的白细胞指标极高,而起凝血作用的血小板指标却极低,这意味着文清随时可能有流血不止的危机情况出现。大夫怀疑,是血液病。

谢文清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最先预感到这一结果的是谢文清的辅导员刘阳。毕业没多久的刘阳才当辅导员不到两年,谢文清是她的第一批学生。去年12月末,刘阳接到了校医院大夫的电话,电话那头所说的话语,让她意识到文清的病情不容乐观。“大夫要求马上转院,当时文清还在校医院,情况很危急。我立马就赶过去把他送到交大附院。”刘阳回忆起那天晚上,表情有些凝重,“当时交大附院的床位非常紧张,文清没确诊前医院不给病床,他就一直坐在长椅上。因为紧靠急诊室,人来人往的,周围很嘈杂。”交大附院怀疑是出血热,刘阳带着血样样本半夜赶到传染病院做化验。“当时被排除后,我心里一沉,觉得应该是血液病。”当天凌晨三点,刘阳拿到西交大医院检验报告,医生告诉刘阳,病情不乐观,需要通知谢文清的父母。刘阳当晚拨通了远在江西吉安农村的谢文清的父母的电话——

“文清的病挺严重的,需要父母来西安照顾。”

20121229日下午五点,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血液科办公室里,谢文清的父亲站在医生面前,看着大夫将切片报告看完后,说出了“90%的可能性是急性淋巴白血病”的诊断结果。只有一米六左右的文清父亲站在那里愣了几分钟,一句话不说。当樊星星将他父亲拉到门外的时候,看到文清父亲的眼里红红的。“文清的父亲很少说话。”刘阳回忆起文清父亲第一次到达医院时大夫将厚厚的一沓“病情通知书”交给他签字时情景,“他没说话,但却看着那份通知书签不了字。手抖得很厉害,拿笔描了好几遍都写不出‘病情已告知’这几个字。”最后,是由在场的学生写下来,文清父亲照着写。

“文清是怀揣理想来上大学的。”

这是刘阳在介绍自己学生时说的第一句话。2011年谢文清考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里,谢文清知道自己从农村来,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他的生活很丰富,理想也很明确。”室友曾坤强说道。大一时文清参加了学校的“思辨社”社团,并代表学院参加了“新生杯”的辩论大赛。大二时他已经成为“思辨社”的主要负责人,文清还是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他对人特别热情,也爱帮助别人。”娄丽芳是文清的江西老乡,她甚至不相信文清会得这样的病。“他每天晚上都去操场跑步,也不喜欢麻烦别人。他住院之后,我和他聊了几次,他都没有告诉我他得的是白血病。”从别人口中知道是“白血病”之后,娄丽芳心里空空的,因为在江西农村,白血病被渲染成“治不好的绝症”和“要花很多钱的无底洞”。

文清的好人缘也被同病房的病友看在眼里。自从文清得病住院后,来看文清的人就没断过,文清最后只好给同学发短信,让大家不要在带礼物来,东西已经多得吃不完了。而最令人惊讶的是,有一天,竟然有三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大学生来看文清。这可成了病房的大新闻,连护士都过来看。“他们是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大学生。”曾坤强认识这三位“美国友人”,“去年,这三个大学生来西安旅游,到南校区来参观,谢文清路过时看到他们对着路牌犯难,于是就主动带他们逛校园,还和他们打了场篮球。”三位美国大学生就这样和文清成了朋友,得知文清生病后,两次去医院看望他。第二次去看望的时候,他们即将要回美国读书,离开时,把文清的父亲叫了出来,塞给他2000元。文清父亲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看到自己的儿子与美国大学生成了好朋友,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谢文清积极开朗的心态也成了一剂“良药”,“他的病情是整个病房里最好的,交大的大夫把文清当做经典病例给他的研究生讲解。”樊星星说到这些时,高兴地涨红了脸。2012321日,谢文清接到了大夫的通知,他的骨髓已经配型成功。“这是我最艰难的一关。”谢文清带着口罩,浮肿的眼睛笑成一条线。

“我们心里一直坚信,文清总有一天能回来!”

321日、22日是西安倒春寒最冷的两天。没有太阳,北风将本已吐青的路两旁倒逼成深秋景象。南校区礼仪广场上一群大二学生搭起帐篷,把红色的捐款箱抱起来到处奔走,捐款箱上的字并不好看,却写得极为用力。眼睛盯着那红纸久了,抬起头天地一片明朗的绿色。红色里蕴藏着生机,像是血液,涓涓催动生命。

这是为文清的第二次募捐。

2011年年末,刘阳根据谢文清的病情写了一封《倡议书》,并在晚点名上分发,准备在全专业进行募捐。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感动不已:当晚南校区交通银行的提款机前排满了微电子学院的学生;一位学生的妈妈特地打电话来询问谢文清的病情;大一的学生听说了谢文清学长的事情后,大家结队跑到大二点名的教室来捐款……“我们第一次就捐了3万多。”微电院人数比较少,这样一个数目实属不易。刘阳现在想起,心情仍不能平复。

而在今年321日进行的募捐,更是出动了微电院学生会和团委几乎所有学生。“文清骨髓移植需要30万元。”负责在礼仪广场组织募捐活动的学生褚洁连站了两天,手被冻得通红,“有可能为他筹到的只是九牛一毛,但能解决一点是一点,我们心里一直坚信,文清总有一天能回来!”“我们在竹园、海棠、丁香、礼仪广场等设了五个募捐场地。”微电子学院学生会主席谢凯毅介绍说,“我们最后还跑了综合楼所有商家。他们都很热情,捐了款。”

除了微电子学院外,谢文清参加过的西电志愿者服务总队也伸出了援手。去年年末,志愿者总队队长王鼎曾经在人人主页上发布了为谢文清捐献血小板的倡议。那段时间,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一百多个人响应了活动。”大三的王鼎十分心疼这个昔日健康淳朴的学弟,“最终合格的有三十多人,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协助微电院。”

上一篇:毛泽东震铄古今的抗日“出师表

下一篇:微电子学院教职工为重病学生谢文清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