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释迦禅院  >  谈生死(王志成)

谈生死(王志成)

2011-04-19
谈生死
  有人询问生死问题。我的回答如下。因为是即时性回答,我没有特别展开讨论。如果要深入了解,我认为参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及相关的书,例如《智慧瑜伽》等,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要在生存论上体验到,则需要修行,需要瑜伽锻炼。
  第一,最终来说,死亡根本没有发生过。
  第二,人们谈的死亡是什么?什么东西死去了?肉身以及相随的心意面临依附的对象出问题了。但你会死吗?你不会死。
  第三,是因为你认同你就是身体(感情、生命等),于是你对短暂性的身体之变化而生恐惧。
  第四,如果你没有认同,哪里会生恐惧?哪里有死亡发生?不存在的。
  第五,人们的恐惧根源是什么?不认识自己,不认识人存在的奥秘,不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展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大小便的每天排放心生恐惧,因为那是我的消失,你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因为人们不认同大小便是“我”。其实,它们可以被认同为“我”或“我的”。
  第六,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心,他或她一般很容易认同自己的身体,以及相关的一切:把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家庭、妻子或丈夫、孩子、财产、工作、地位、名声、利益认同起来。不认同都不太可能。但正因为如此,人才不断生恐惧。一个人如果超越了这些,虽然她或他根据其业同样会有这些,但他或她不会被它们束缚,不会执着,甚至不会对这些的消失或产生感到一丝的“吃惊”。她或他享受到一些,却并不属于它们。死亡不会威胁他或她。《薄伽梵歌》上说,身体如人的衣服,到时需要换。换衣服,在一般人看来就是死亡。但在觉悟者看来,根本不是。
  第七,人们所从事的清明节,是属于“人”世的一些活动。它们属于情欲和善良这两个德性发挥作用的空间。它们属于轮回性空间。圣人不会反对,尊重人们在这样的世界里活动,但并不会迷信这些,也不受其影响。
  第八,我似乎说过,你根据你的业力,含有三德,只要不被它们束缚,你还是“享受”到三德带来的各种“果实”的。
  2011/4/3

上一篇:慈悲化身:摩耶夫人(佛陀母亲)和马利亚(耶稣母亲)

下一篇:为何要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