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儒道学院  >  人文素质课《孟子》期末作业及要求

人文素质课《孟子》期末作业及要求

2011-10-22

人文素质课《孟子》期末作业及要求

 

作业要求1、在认真研读《孟子》原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题目;

2、可以参考有关《孟子》的注释和翻译本,推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焦循《孟子正义》和杨伯峻《孟子译注》,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切忌照抄;

3、务必端正学术品格,凡引用别人的成果必须注明,严禁抄袭;

4、作业自备稿纸,一律手写,打印稿无效;

5、交作业截止日期为2011129

 

作业题目:作答前请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

一、    名词解释(先解释含义,再引用原文为证,回答尽可能全面)

1、         仁义

2、         不忍人之心

3、         浩然之气

4、         反求诸己

二、  文句解释(先翻译,再简要阐述自己的看法)

1、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第19章)

2、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第17章)

3、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第21章)

4、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尽心下》第24章)

三、    论述(限1500字以内)

★结合孟子与告子的辩论谈谈你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

上一篇:公告:人文素质课《孟子》名句名段选萃及背诵要求

下一篇:东汉马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