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原因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具有激励斗志、催人奋发、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功能。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当前大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凡此种种,带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显著增强。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使他们面临着信仰困境。
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容乐观。据某课题组对一些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2.06%的大学生坚信自己有信仰,而有37.94%的学生没有信仰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在有信仰的学生当中,只有23.76%的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另据调查,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稿,大学生读得很少,系统地读过马列著作的仅占4. 7%,一篇也没有读过的高达45. 9%。另外,入党动机功利化,很多人带着明显的功利目的要求入党,是出于个人前途的考虑,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仰成了一种逐利的工具。
另一方面,一些低级、腐朽、不良的信仰正在日益侵蚀着当代大学生。有些大学生受西方腐朽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崇拜金钱和权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有些人盲目崇拜歌星、影星、球星,甚至达到疯狂的状态;有些人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特别是部分女大学生;有极少数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对党和政府抱有不满的情绪等等。
究其原因,多元信息的吸引与诱惑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不可回避的是,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腐败的滋生与蔓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公正、公平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悬殊,资源与利益分配失衡等大量不公平现象,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必然带来大学生这一敏感群体的心理震荡与失衡,产生某种消极心理与情绪。腐败现象影响大学生对党的信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社会现实来看,腐败、民主制度的缺陷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了一些学生入党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高远的志向、进取的锐气等积极的精神追求越来越淡化,精神家园越来越贫乏,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自然也就淡漠了。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善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结晶。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伟大的作用决定,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世界局势已截然不同,学习毛泽东思想还有现实意义吗?这是许多人的疑问,但是我们要说,即使在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仍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不在于你用其中的某一条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而在于给你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些能给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好的思考方法。有些时候我们也在不自觉地应用毛泽东思想,当你读过后能更系统的了解这些思想,会发现你应用这些原理时会更得心应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误入歧途。所以,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毛泽东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毛泽东思想为大学生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要求立足本国实际走自己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着眼于本国的力量,依靠本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最有恒久价值的内容,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坚持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同样,大学生只有坚持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毛泽东思想还树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的优秀典型,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揭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仅成功地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进行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因此,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可以使他们了解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从而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措施
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新课题,要开展好信仰教育,就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认识。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一个宏观的切入点,即要让学生明白,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信仰、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另外,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推向深入,并把最新成果充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要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不是过时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二)培育公正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塑造公正和诚信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也出现日益复杂的趋势,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以公正和诚信为内容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坚持进步的正确方向,在纷纭复杂的世界中理解人生的意义,在社会多样化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以崇高的价值导向规范自己的行为,合理协调社会利益格局,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通过每个人的高尚行为来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塑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环境。
(三)克服低俗之风,弘扬积极向上的新文化。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一些人的精神生活有庸俗化的倾向。有人主张将道德标准下移,认为只宜提倡最低限度的公共伦理,如不偷盗、不杀人、不违法即可,甚至因此提出“躲避崇高”、“拒绝传统”、“远离英雄”等错误观点。在文明社会,人不能没有道德理想的内涵和崇高信念作为精神支柱,不能拒绝理想和崇高。如果放弃了崇高,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将生活庸俗化,一切崇高、美好的事物都将受到冲击,低级、鄙劣、粗俗的东西必将泛滥成灾。人活着不能没有崇高价值标准的指引,如果任由市场交换原则泛化成为人处世的准则,社会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就必须注重人民的信仰教育,引导人们以追求崇高的精神来指引自己的行为,塑造完善人格,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