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系统的理论是自己内心生出的根
一座楼有没有系统?不是一座楼的系统不够深刻,而是你可能只进了一个房间而已,没去理解这个房子的结构,所以就会觉得不够系统。难道想吃一杯“新文化的快餐”,吃下去就有新文化了?系统的东西不见得是要害,要害的东西是你内心是否有触动,开始是一点点,后来是两点点……“八荣八耻”你听了有感觉吗?如果你总是觉得“这个理论很好,但是是别人的事情”那就完蛋了。
新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人民服务,要害在于要身体力行,就是这么简单。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也没有长篇大论,也并不系统,但是深入人心呵!所以,为人民服务也不需要长篇大论,需要的同样是身体力行。我的东西也许零散,但是要害在于你是否体会到了。相当于一棵小树栽到泥土中,扎根初期与水、土壤结合,开始成长,但是不系统。如果说是别人帮你把根扎下去,虽然系统,但那是塑料根,是假的。真系统是你自己的根,塑料根代替不了真根,一本系统的《圣经》就是一个塑料根。
要记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这才是真的。当你逐渐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乐趣和价值的时候,你就是圣经。毛主席讲的还不够系统全面吗?问题是很多人就不去做,那就是塑料花。
张思德未必完整读过毛主席的书,但他就去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了。那他就是扎下根的一颗树,是有活根的,跟自己的实际生活是相连的。无数基督徒读完了《圣经》出来捞钱,那个《圣经》对于他就是假的,就是装饰品,就是“塑料根”,我们不要这种“假圣经”。
再能“说”的问题也是通向于实践
有人会问,我们是不是需要统一的思想?
统一必须要扎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两千年前与两千年后没有根本的差别,差别是在“做”,而不是多么能“说”的问题。一切都通向于实践!
人不是一台计算机,不能随便更换他的操作系统。人的思想是在生活中逐渐确立起来的,随随便便说几天之后给你换一个操作系统,这是做不到的。不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论述就可以解决你的困惑,而是要一层层地向心里发问为什么。思想可以是一张平面图,平面图可以很系统,但是这样的平面图可能是有问题的,最好应该是一张立体图,不能总是停留于平面上,要往深里走,这样才能把思想逐渐融会贯通起来。
实际上,所谓的系统是,只要我们抓住一些核心概念深入下去,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系统逐渐就出来了;如果只停留在概念的外表,就永远不可能系统。
数理化跟思想的区别性也是非常大的。数理化是确定性的,而思想的东西离开了阅历、经历,离开了不断的反思、辩论,就是空洞的。实际上,跟一个年轻人讲思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思想处理的是社会、人心,如果当自己处在自己的内心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让你去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使有系统的教案给你也看不懂,看了之后没感觉,味同嚼蜡。比如大家读马克思主义,基本是这种感觉。鲁迅的书很多人都特别喜欢读,非常有内涵,但是给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读的时候,他会抱怨这是什么玩意儿啊?跟童话没办法比啊!
很多人难以理解、体悟一些东西,难道是因为面对的思想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吗?实际上,社会本身也就是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系统,百家中的任何一家看其它九十九家都是错误的,旁人看各家都有道理,但是他们都觉得其他家是错误的,都会各自演绎出一个大系统来,角度一变化,就完全崩溃。
想看清楚这个社会很难,怎么办?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学科分类众多,但是根本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其实就是关于利己和利他、自私和无私、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才是要害。抓住这个之后,万事万物的要害就全部抓住了,它是一把钥匙。假设我们遇到一个博学的人,比如于丹,为什么出来讲学,真的是为了弘扬孔子的精神吗?很可能整个思想体系都是她的外包装。
思想必须和你的生活经历感受结合起来才能踏实,一棵树如果不和土壤结合,就永远不能踏实。一粒种子拒绝发芽,拒绝跟土壤结合,那长成什么都不踏实。小草就是“凡客”,要是一颗小草,给点阳光就灿烂,多廉价的灿烂!但是给点洪水就淹死。总想着能不能轻轻松松、一本万利、寻找捷径的人生,这样是不对的!要扎根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调动自己的各种体会,至少还有学校中的体会吧?还有被商家坑的体会吧?不是没有生活,而是要从生活当中去体会发现理论。理论一旦脱离了生活,那就是塑料花,我们要的是真实。
思想界有非常多的著作就是塑料花绑在了树枝上,看上去非常艳丽、系统,但是是假的;所以不见得首先要有系统,系统是自己生长出来的,首先是要真实,才能系统,系统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