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庆阳 孝道与中国文化
主讲:季庆阳 西电机关党委书记
时间:10月3日上午 地点:西安生物学院主楼510教室
一 孝道文化热的背后
1 回家的渴望
五四以来对家庭价值观的批判,为了救亡图存,需要走出家庭确立个人自由为国尽大孝,那时候为了思想解放。当今社会由革命回归生活,需要重新确定个人的私人领域于是有了回家热。回家热也促进引发了房地产经济。
2 亲情的呼唤
革命激情的消退,物质利欲的横流,人际关系的冷漠,竞争生存压力的剧增。引起人强烈的共鸣,我想有个家,常回家看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一辈子操劳就图个平平安安。
3 文化复兴的自觉 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不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3年设立了终南书院,在德国建设一所孔子学院。
几年来中国官方弘扬传统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07年胡锦涛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不竭的动力。
11年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等。
二 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文化的初始含义,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传宗接代,尊祖敬宗。
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善事父母,子乘老,父慈子孝。
孝道基础含义的泛化。
三 孝道与古代政治 以孝治天下
四 孝道与古代经济
维护小农经济1 家庭的稳固2 经验的传承 3劳动力的保障
国家在经济上支持孝道
家长对财产的支配权。
唐律规定:凡是同居之内,必有尊长,尊长既在,子孙无所专。
五 孝道与古代文化
孝与宗教 与道教与佛教与基督教。佛教文化向孝道文化靠拢。佛教中有关于孝道的经典。无量寿经,血盆经。化解宗教的冲突。佛教的孝高于儒家的孝。
三教高度统一于孝道。共同办丧事。
基督教认为基督是唯一的真神,不能与中华文化对接。结果被康熙全部赶了出去。
孝道与文学 文以载道,祭文 碑志体。
孝与史学。为孝子立传。
孝与艺术 孝与医学
六 孝道与古代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一生四分之一的时间要穿丧服。
七 孝与传统文化的节日
八 孝与社会风尚
厚葬之风,行第之称 修普牒 修家训 修祠堂 重婚庆 祝寿庆生。
九 孝道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至德要道 百善孝为先。
十 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有助于养老问题的解决。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 老龄人口超过2亿。规模大,增速猛,老龄化与高龄化并存。
未富先老,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方式;农村养老靠子女。
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
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老吾老,幼吾幼。
有助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
百善孝为先,德之本,仁之本,教之所由生。
情的起点,爱的起点,责任的起点,道德的起点,教育的起点。
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具有宗教的超越性,热爱生命,追求永恒。
十一 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型
传统是依然活在现代的过去
传统与现代不是势不两立,而是一个继承转化创新的过程。
继承弘扬传统实质是实现传统价值精神与现代价值精神的有机结合。
自由平等与礼仪秩序的统一。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养育和教育的职责。
家庭是一个自然共同体,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的服从是天经地义的。 洛克
体现公平正义 代际关系互补。
体现情感性,互助性,自律性。克服奴役性,依附性,功利性。扬弃愚昧性是传承而不是复古。
社会要尽到应有的责任,、
经济的支持 事父母,蓄妻子
政治支持 纳入教育体系 为优秀传统文化立法
社会保障条件 社区建设 养老机构建设 孝亲假期
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陈永利 听课记录
听课感受,季庆阳的报告,图文并茂,层次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作者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全维的中国文化,作者为了此报告,花费的不是一两年的心血。理论的深度,与现实的问题紧密联系,既有对现实问题透彻的分析,也有解决问题清晰的思路和建议,这样的讲座要积极推广,多讲,群众官员党员多受益,这才是真正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共产党,党委书记。
2014年10月3日15: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