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感恩文化  >  破解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掠夺人民财富之迷

破解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掠夺人民财富之迷

2014-06-25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政府的经费已经严重不足,这时它就开始猛印票子,用来购物,致使物价疯涨了几千万倍,把人民的财富掠夺一空,很多人家里都有成捆的票子可是却无吃无穿。那么,滥发货币是如何掠夺人民财富的呢,人民为什么会同意的呢?这里我们就来揭揭这个迷。
  
  按理来说,政府的经费只能来源于税收,那么税收的实质是什么呢?税收的实质是物质,人民缴税,就等于直接缴物质财富。例如,一个农民卖了100斤小麦,卖100圆,他缴了10圆的税,这就等于他把10斤小麦缴给了政府。如果政府把这10圆钱作为工资发给官吏,官吏用它来买8斤大米,这就等于官吏用10斤小麦换了米商的8斤大米;如果政府用这10圆钱到武器商那里购买武器,这就等于政府用10斤小麦和武器商换武器——这就体现了物物的交换。总之,这10圆钱的税代表了一定量的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是人民上缴给政府的,政府只能用这些物质财富来支付一切开支;政府或官员用税来购物,就等于是物物交换。
  
  政府有印钞票的权力,那么政府能不能用自己印的钞票来开支呢,例如给政府职员发工资,买办公用品,买武器等?绝对不允许,政府只有印的权力,没有花的权力。这些刚印出来的钱,不能代表任何物质财富,和假币的性质一样,也可以叫“空头支票”,如果政府用自己印的钱去直接购物或发工资,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欺骗行为,因为政府在购买了社会的物质同时,没有向社会提供物质,它得到了物质,人民什么也没得到,这破坏了物物交换的原则。
  
  那么政府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印出来的货币呢?应该把它交给银行。银行也没有花这些钱的权力,也不能用它给职员发工资,也不能用它直接买办公用品。银行只能用这些钱来放贷。假如一个做帽子的商人到银行里贷了1000圆的款,买了设备和原料,生产出100顶帽子,卖了1500圆;商人还给银行1000圆,同时还还了90圆的利息,还缴给政府120圆的税,那么银行要开支只能用这90圆的利息,政府要开支只能用这120圆的税。这90圆的利息代表了6顶帽子,120圆的税代表了8顶帽子,银行和政府购买东西,都等于用帽子和其他商人交换,这就是物物交换行为,不是欺诈。那个帽子商,开始贷的1000圆的款,这1000圆钱不代表任何物质财富,也是“空头支票”,他购买其他商人的东西时,虽然这时不是物物交换,可是等他生产出来帽子后,就把帽子投入了市场,向其他人提供了帽子,抵消了前面的“空白”,所以他也是物物交换。这和政府用“空头支票”购物不一样,政府用这些“空头支票”购物,购来后都被它消费掉了,没有向社会提供物质作为交换,所以这是欺诈行为。
  
  那么如果政府真直接用印出来的钱去开支,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假设政府现在把钱印出来了,它拿了100圆去买纸。这钱和原来的钱是一样的,卖纸的当然不会知道这是“空头支票”,当然就会卖给政府。这样政府就白捞了一沓子纸。卖纸的人会拿这100圆钱去买其他东西,他看起来一点亏都没吃。可是,这个社会却白白少了一沓子纸,这就要造成货币和物质对映不起来,就要造成通货膨胀,原来那么多钱并不能买到原来那么多东西。当然,如果这个社会很大,政府的这欺骗行为并不能造成多大影响,几乎察觉不出来。如果政府的这种欺骗行为搞大了,就不得了了。假设这个社会总共有10户人家,有生产粮食的,有造纸的,有做衣服的,有做帽子的,有造武器的等等,而且还假设这时政府的税已经用完了,政府就印了大量的钱去购买。它先到农民那里,要花原来10倍的价格购买粮食,农民一听很高兴,就把余粮都卖给了它。政府又到做衣服的商人那里,同样用10倍的价格也把所有的帽子都买走了,等等。反正政府把所有人的东西都买光了。可是,第二天,当农民高高兴兴地拿钱去买帽子时,卖帽子的说没货了;等做衣服的拿着钱去买粮食时,农民也告诉他都被一个胖子买完了。这时,大家才知道自己手里的钱全是废纸,不能吃也不能喝也不能穿,只能烤火。东西全被政府骗走了。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假设这时还有一家有一点粮食,必然价格能卖得很高,因为大家手里的钱太多了。
  
  如何防止政府的这种欺诈行为呢?没办法防。因为钱是政府印的,这些钱和税钱一模一样,它偷偷地用他给职员发工资,用它来买东西,谁会知道?监督也没法监督。而且这个也不犯法,因为法是政府制定的,它怎么可能定它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呢?
  
  最近,才听了一个笑话,就用这个笑话来结尾吧。一位记者采访一个犯人,问他犯了什么罪。这个犯人说:“正当竞争。”记者问:“竞争什么?”犯人说:“印钞票。”

上一篇: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报告:“大清全民腐败”

下一篇:上海金融界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