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君子
蒋丹容
我既不是圣人。饶是圣人也有喜恶,我不过是喜恶中带着些更多的个人色彩罢了。人因是一种有感情的生物,所以更会带着感情因素去看待身边的人,更容易因为好恶去全盘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而往往这种评判标准是不客观的。
人作为一个主观的、自我的存在,可以说是自私的、利己的。我很难在普通人中寻找到一位殉道者,或是有着决心为人的。其实就连普通人都难以定义,只是我作为一个太过平凡的个体,所以看待别人的目光也平凡吧。
为身边人列举“闪光点”这种事情,若是给我的朋友来做,我可以写上几千字——因为三观相合。但非要从我有些怨气的人来说,倒是需要静下心来挖掘。
我于是想起高中班上坐我后桌的男生。他算得上是位知识渊博的人,从古到今,似乎没有多少他的知识盲区。偏偏是这份渊博让他在班里不那么“受欢迎”,他很爱“显摆”自己的知识,又总是不顾别人感受,当面纠正他人大大小小的知识错误。他可能就是当代人最害怕的,“让空气突然安静”的那类人,总是能在一瞬间,只用一句话就把气氛变得尴尬。
说是缘分也好,我和他竟然高中三年有多半时间都是前后桌。实话说,我有时候也对他有些怨愤。他算是班里成绩前列的人,又总喜欢在考着高分的时候懊悔自己考得不好。久而久之倒也习惯了,大部分时候还是友好相处的。其实现在想来,他也算不上一个坏人。除去他的尴尬能力,他本人也是个热心肠的同学,很多时候他也给予过我各种方面的、或大或小的帮助,我自然是心怀感激的。除此之外他也很优秀,他凭着自己的本事高三取得了北大夏令营的推优名额,完全可以说是稳进北大,却没有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丝一毫,因为他的志向是靠高考分数去清华。或许这就是“学而不倦”的、有着远大目标的人,或许是真的学而为己。
虽然最后他没有完成这个志向,但也是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而且也是孽缘罢,我们二人的父亲刚好是同一个公司的同事,从他们口中我也得知,我这位同学在家也是位孝子,从不要父母过多操心。他是个有自我主张的人,包括参加夏令营也是他自己的决定,只身前往北京;毕业后的假期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应邀去给一些高中的学生指导了信息竞赛。
若说他所做的有什么普世价值,其实也算不上。和平年代,网络兴起,人们开始拥有更多的“自我感”。这算不上坏事,但有的时候当一切追赶潮流时,被遗忘在身后的中国文化传承千年的美德也值得被注意。我们有时总说“人心不古”,叹惋这个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缺少了太多曾经的痕迹。却没有想过,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我们多少也算是孔夫子跨时代的学子,也应有自己的思考和完善。
就像待人处世一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凡不是穷凶极恶之人,总有他自己的优点。很多时候,误会总是起于不了解。放下偏见去看别人时,可能就会让生活变得更加平和美好。有时或许只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
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让精神层面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的更进一步。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化高科技中,但脑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因为科技发展就自己填充,现代人类仿佛集体患上了精神饥饿。一切变得更加功利、更加自我,才会出现这样的精神饥荒。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君子,不一定要做殉道者,而是能一点点改变自己的偏激,填充自己思想的贫瘠,感恩生于世上的一切。
新时代君子。听着倒也像个时髦的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