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找优点
陈铭
身边的人,除了亲人外,周围毕竟都是大学生,总是有优点的。我们想要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却必然需要善于观察。这同时意味着,你同时介入了这个人的世界。因为只有介入他人的世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才能更好的观察,更好的得出不失偏颇的观点(如果控制好自己的主观情绪的话)。想来要为周围人找优点,则必然需要对其人有所了解。
口口声声声称自己深谙孝道的我们啊,双亲,与你最为亲近的人,却在有时候最为容易被忽略。为什么?接受莫大的爱意的我们,似乎把一切早早地视为理所当然。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测试,测试自己到底有多么了解自己的父母,熟悉孝道:在一分钟内说出十条父母的优点,或是三分钟内说出父母的二十条优点。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里的题。想来很简单的事,当时却是将我难倒了。一向自诩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父母的自己瞬间受到了打击。现在我能列举:父母在我小时候总是带我出去玩;父母为我很早做早饭;父母做的饭菜健康可口;父母在我生病时对我很关心;父母舍得花钱给我买很多玩具;父母对我总是在温和与严厉中努力寻找平衡点,没有一味地娇惯;来到大学时,父母经常要求我在闲下来的时候主动联系他们;父母总是会很努力地工作;父母对我的学习总是很关切;父母总是会时不时发来消息,叮嘱在大学的我注意别熬夜。这些,如果你不去感受,以一味地去接受,那么,直到进入社会,你才发现,你是多么地不适应这个世界。因为曾经主导你的人生轨迹的那道“助力”推力不是那么强劲了。
这时,你甚至会发现,你对朋友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父母。这显然有些可怕,因为对你生活付出的最多的人竟然因为“极为敬职”导致了你对他们的关注度下降,有时甚至是漠视或无视。细心观察父母的身影吧,那最爱你的身影。
继而我决定说说我的室友。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他们性格各异,但却是我乐于相处的人。室友是除双亲外,相处密切程度很高的人了。
在初入大学时,我很期待室友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抱着期待的心情,我在历经长途奔波后,抵达学校,与他们相会。刚刚接触的时候,性格各异的他们有的人很沉默,有的开朗。他们的习惯也各异,这很正常。正是因为人不是用模具制出来的,性格各异的我们,在渐渐相处的时候,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为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他们之中,有人在我发烧拉肚子的时候借给我温度计,安慰我,有总是带着我们一起娱乐的,有和我经常互相嘲讽的,有大大咧咧,真颇有几分豪杰的样子的……细心相处,其实开始的冷漠,只是因为互相不熟悉导致的,在时间的洗刷下,大家打成一片。勤劳的宿舍长,爱吃会吃,经常带我们尝鲜的舍友,不时买一箱水果给我们尝的舍友,我都很感谢,也很高兴与他们相处。也许我发现的优点并不多,但是我觉得,这样能让我安心地融入这个团体,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