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内容简介:
《禅学秘籍:儒道佛三家哲理比较》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儒、佛、道等家,传统上称为三教(“教”的涵义与现代所云宗教不同)。三教的来源各别,自有其演变脉络,在历史上还曾相为水火,但都是我国先民智慧之所凝聚,彼此融会影响,研究学术史者实难截然分划。此书兼取三教原典,备极精粹,然后加以品鉴,使读者有所遵循,渐入堂奥,确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编辑推荐
《禅学秘籍:儒道佛三家哲理比较》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
修身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自然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喻事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道德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律已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处世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进取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言语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治学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见识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哲理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修身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自然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喻事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道德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律已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处世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进取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言语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治学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见识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哲理篇
儒家
佛家
道家
序言
荆三隆先生新著《儒佛道三家名言品鉴》,近日杀青,来函嘱写一小序,这对我说来是不容推辞的义务。尽管三隆先生的治学范围同我距离较远,我还是觉得应该在这里饶舌几句。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儒、佛、道等家,传统上称为三教(“教”的涵义与现代所云宗教不同)。三教的来源各别,自有其演变脉络,在历史上还曾相为水火,但都是我围先民智慧之所凝聚,彼此融会影响,研究学术史者实难截然分划。三隆先生此书兼取三教原典,备极精粹,然后加以品鉴,使读者有所遵循,渐入堂奥,确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荆三隆先生的父亲高杨教授在西北大学多年执教,是我的老友。我从他那里获益甚丰,深知其识见深远,成就卓异。前人说治学譬如积薪,三隆先生有这样的家学根柢,达到今天的诰诣乃是情理中事。
荆三隆先生的父亲高杨教授在西北大学多年执教,是我的老友。我从他那里获益甚丰,深知其识见深远,成就卓异。前人说治学譬如积薪,三隆先生有这样的家学根柢,达到今天的诰诣乃是情理中事。
文摘
道
家
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十六章》
【品鉴】不认识自然,不了解事物的规律,而一味蛮干,其结果必然会出乱子。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二章》
【品鉴】以顺其自然、静观其变的冷静眼光来看待事物,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教育他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老子·五十一章》
【品鉴】法则受到尊重,规矩受到重视,就在于它符合规律,顺应自然。只有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威之。
——《老子·五十一章》
【品鉴】法则生成万物,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的进化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具形态,客观环境决定着万物的演变、生长。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庄子·人间世》
【品鉴】桂皮可以食用,所以砍伐它;漆能为人所用,因此被人割取。对社会和大家无用的人,人们也不会重视他。傀成俏成,佹败俏败。——《列子·力命》
【注释】佹(gui):偶然。
【品鉴】偶然的成功,好像是必然的,但并非必然;偶然的失败,也不等于最终的失败。不要为意外的得失而忘乎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三十九章》
【品鉴j富贵是以贫贱为根本的,高大是以低下为基础的。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老子·五十二章》
【品鉴】知道事物的根源,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溯本探源是把工作引向深入的方法。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列子·说符》
【品鉴】知道支出就可以推算收入,考察过去就能预测将来。认真观察和研究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庄子·秋水》
【品鉴】岁月更替,时间不会停止不前。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品鉴】大自然对生物有润泽却不讲,四季有更替也不炫耀,万物有各自成长的规律也不说。最有力量的现象莫过于自然的规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七十九章》
【品鉴】自然法规对万物都一视同仁,但总是扶助着善良的人们。人世间善良人还是多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老子·七十三章》
【品鉴】自然法则,不强争而能得胜,不表现而能应付,不召唤就自然而来。顺应自然,适应自然,也往往能适应你所面对的生活。
家
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十六章》
【品鉴】不认识自然,不了解事物的规律,而一味蛮干,其结果必然会出乱子。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二章》
【品鉴】以顺其自然、静观其变的冷静眼光来看待事物,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教育他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老子·五十一章》
【品鉴】法则受到尊重,规矩受到重视,就在于它符合规律,顺应自然。只有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威之。
——《老子·五十一章》
【品鉴】法则生成万物,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的进化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具形态,客观环境决定着万物的演变、生长。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庄子·人间世》
【品鉴】桂皮可以食用,所以砍伐它;漆能为人所用,因此被人割取。对社会和大家无用的人,人们也不会重视他。傀成俏成,佹败俏败。——《列子·力命》
【注释】佹(gui):偶然。
【品鉴】偶然的成功,好像是必然的,但并非必然;偶然的失败,也不等于最终的失败。不要为意外的得失而忘乎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三十九章》
【品鉴j富贵是以贫贱为根本的,高大是以低下为基础的。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老子·五十二章》
【品鉴】知道事物的根源,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溯本探源是把工作引向深入的方法。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列子·说符》
【品鉴】知道支出就可以推算收入,考察过去就能预测将来。认真观察和研究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庄子·秋水》
【品鉴】岁月更替,时间不会停止不前。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品鉴】大自然对生物有润泽却不讲,四季有更替也不炫耀,万物有各自成长的规律也不说。最有力量的现象莫过于自然的规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七十九章》
【品鉴】自然法规对万物都一视同仁,但总是扶助着善良的人们。人世间善良人还是多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老子·七十三章》
【品鉴】自然法则,不强争而能得胜,不表现而能应付,不召唤就自然而来。顺应自然,适应自然,也往往能适应你所面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