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人之道
一、圣人之信念——坚定无比。
22.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70.圣人被褐而怀玉。
26.圣人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二、圣人之治原则:客观、民心、谦下、无欲、自知、自爱。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9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34.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
57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7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三、圣人之治的方法:不居功、中庸、自省、不责人、善用人、聚民心、划清人神鬼界、使民节欲善智。
2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2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71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不病。
79.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28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60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3.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而无为,则无不治矣。
12.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四、圣人之作为:身先士卒、勇于牺牲、推功于下、智慧声望成就第一、礼贤下士、承担苦难、先人后己。
7.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7.圣人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其不欲见贤。
58.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47.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
63.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78.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66.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4.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