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志同道合  >  曹印双:人文通识论坛策划题目两月汇总

曹印双:人文通识论坛策划题目两月汇总

2012-07-11

人文通识论坛策划题目两月汇总

 

人文通识论坛(1

主题:重新回顾毛泽东时代初级工业化历程

主讲:田力为博士

主持人: 杨选德副教授

田力为博士,笔名老田,独立学者,网络思想家,工作单位南京师大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国发展战略与宏观管理问题。老田研究援引的思想资源主要为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和毛泽东思想,主要关注方向为国家发展的资源问题与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方面。

杨选德,人文学院副教授,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社科系主任。

 

人文通识论坛(2

论坛题目:

1、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

2、科举制与士人的流动空间

主讲人:肖守贸博士

主持人:刘建伟博士

互动交流:长大孙百亮博士、西安青年进步中心代表及本校青年教师、研究生等.
肖守贸,江西省泰和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毕业,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孙百亮,山东费县人,法学(政治学)博士,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

刘建伟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马哲专业,现西电人文学院从事思想课教学。

 

人文通识论坛(3

题目:中西马视域下的中国文化战略走向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官方马克思主义传播外,近年民间兴起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毛泽东主义等思想浪潮,而学术界中哲、西哲、马哲也成为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未来中国文化到底走向何方?这个问题从民间到学府都在困惑中问询,本期西电人文通识论坛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学界与民间的对话。

民间嘉宾:董建林、宁政宇、刘建安、陈永利

学院代表:杨选德、赵淑珍、刘建伟及学院研究生、国学社会员等。

主持:刘建伟

嘉宾简介:

董建林,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多年来从事基督教文化研究,有深厚西学功底。现西安第九医院心理咨询师,曾任高校教师、电视台嘉宾。

宁政宇:西安交通大学毕业,长期潜心研究国学、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著有《第二时空---信息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现任北京泽恒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西安办事处主任、高仁政商咨询中心主任。

刘建安:陕西金刚智文化公司总经理,多年来致力于文化产业开发,曾成功策划许多重大文化产业开发项目。

陈永利:民间独立学者,著有《老子译析》,西安市老子学会副秘书长。

 

人文通识论坛第四期

主题: 三线精神解读

——一位三线建设女兵的回忆

主讲嘉宾:刘欣荣老师

主持人:赵淑珍老师

主题背景简介:

在六十年代,面对美苏两大军事阵营的威胁,中国政府决定把以军工为主的一些基础产业牵往内地。按照军事对抗的安全程度,东南沿海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西部地区为三线。许多高科技人才都是那个时候从东南沿海相对发达地区虽企业西迁四川、贵州等地,不但个人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后代的生活也受到波及,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问题尤其明显。随厂内迁的这些人,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为了国家利益做出了很大的个人牺牲。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陕西省动员25000名初中毕业生(其中女学生5129名),到秦巴山区修建襄渝铁路。襄渝铁路当时是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战备工程,代号2107工程。这些初中毕业生按照部队编制,组成了141个连队,直接由铁道兵部队指挥。学生民兵连队当时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一般被简称为“学生连”,也有被简称为“学兵连”的。学生民兵连队退场后,社会上一般称之为“三线学生连”或“三线学兵连”。这种大规模的直接从学校组织初中毕业生到环境恶劣的山区修铁路的情况世界历史上没有过,这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的十六七岁的学兵大军,这支队伍比当时一个满员的铁道兵师的兵力还要多。没有路开路,没处住自己盖房,大山深处供应困难,常常不能饱腹,但并不影响学兵在施工中拼搏,3年间先后有100多人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襄渝铁路。

本期西电人文通识论坛请到西安碑林区市委党校高级教师刘欣荣老师,给我们讲述她亲身经历的三线建设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可以重新回顾那段激情延烧的岁月。老师将从毛泽东三线建设方针政策、三线建设精神及当代的启示三个方面来展开。

刘欣荣,曾经在学生时代参加过襄渝线建设——三线建设工程之一,后在碑林区市委党校任教,出版回忆三线学兵经历方面的书《铺路石》,认为三线学兵经历是其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赵淑珍,人文学院副教授,校国学社指导老师,开设多门传统文化课,深受学生爱戴!

西电人文通识论坛第五期

 

主题:西电人文通识论坛规划研讨会

主持人:曹印双

主要议题:

一、总结论坛前四期的经验教训;

二、探讨论坛未来规划相关议题:

1:人文通识论坛学术定位;

2、论坛的内容侧重点;

3、论坛展开的主要形式;

4、校内资源的整合;

5、校外资源的引进;

6、论坛组织架构及人员拓展渠道;

7、论坛运转资金的筹措及管理模式;

8、论坛的宣传工作及媒体建设;

 

人文通识论坛第六期

主题:关于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经验交流

为提高年青导师研究生教学与科研水平,也为了促进年青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本期论坛拟举办关于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经验交流,主要议题有:

1、硕士导师谈教学与科研经验体会;

2、硕士班级任课老师的教学体会。

3、博士们谈自己硕士及博士导师指导经验。

4、导师之间、研究生之间加强学术交往经验。

 

人文通识论坛第七期

主题:人文经典疏释与教育座谈会

 

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给人带来的迷惘,回归经典阅读显得尤为必要。

经典是巨人思想的化身,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站在巨人肩膀上是研究者成长的捷径。

在今天物欲横流的世界,普通民众寻找精神家园已经成为时代重大课题。

因此,无论学院与民间都正在兴起人文经典阅读的热潮,本期座谈邀请学院及民间研究经典的代表共同探讨人文经典的疏释与教育。

同时也为筹备西安人文经典教育研究会进行可行性探讨。(人文经典范畴含中西马)

会议议程:

1、荆三隆教授经典疏释经验谈;

2、人文经典教育研究会可行性论证大家谈。

 

人文通识论坛第八期

主题:西安高校儒家经典教学座谈会

儒家经典,位居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是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依托。

近百年来,神州大地历经欧风美雨,儒家经典也倍受催逼,但时至今日,当华夏大地物欲横流之际,从民间到学府再次兴起儒家经典的热潮,这是华夏族群寻找灵魂之表现。

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开设儒家经典课,新时代的解经之风也开始流行,西安是华夏传统文化重镇,为更好地服务今天高校学子的心灵与人文精神的需求,本期座谈特请陕西师大、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交大诸位经师共商儒家经典教学。

 

 

上一篇:通知:人文通识论坛第八期,因天气原因延期

下一篇:《论语》、《人文科学导论》选课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