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权体制中,最高领导、官僚集团、军队、平民百姓始终是政治结构组成的要素,他们互相需要又互相排斥。两千年的皇权专制在辛亥革命的语境中失去了合法性,代之以政党政体。无论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还是经过延安整风壮大的毛泽东的人民政府,都以政党政体的形式走上历史舞台。蒋家王朝先在官僚系统腐败中在内部打跨了自己,又在共产党摧枯拉朽攻势下,退出了大陆,走上蜗居海岛之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政党政体在大陆确立后,同样面临
在四个政治要素中力量排序是:毛泽东个人权威最强、军队次级强势群体,官僚系统较弱、百姓最弱。控制军队是保持最高首领权威的核心,在这个前提下,元首推动官僚系统的运作。当官僚系统内出现对军队、对最高权威、对百姓不利的局面时,最高首领将对官僚系统及其附属势力采取措施,反右、文革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出现的。专制系统不能发挥专制效能,即官僚系统将最高意图延搁或改写,矛盾出现后,发动民间支持力量成为最高元首调整官僚系统的手段。而发动过程中,官僚系统又可以借助组织力量改变民间力量对自己不利的取向,最高首领的意图落空了。权力中枢及其继承者遭到颠覆。政治四要素平衡打破了,邓小平上台后,稳住军队系统,壮大官僚系统及其附属力量,分散民间组织,完成集权制度的重组。政治要素排序变为元首、官僚系统、军队系统、平民百姓。
改革过程中,由于大面积的权力寻租,出现了民间腐败舆论的流行,八九风波实质上是党内不同力量对民间反官倒的不同态度斗争的结果。邓小平南巡是借助退位元首身份与军队系统联盟,推动新国家元首迟延的改革,市场化进程加快了。权力寻租以英国的圈地运动速度迅速展开。元首、经商的军队、权力寻租的官僚走到一起,促成了新一代资产阶级的崛起,平民百姓牺牲了改革前期所获的成果,贫富问题也就是官民问题成为时代的主要问题,民间社会流传着对官员的仇视的谚语,官民的对立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以工农为基础的政党面临如何弥合脱离工农造成的裂痕,这是新一代最高元首面临的严峻课题。新元首上台举措是明显的:保先运动、免收农业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荣八辱观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就是重塑政党政体的合法性的努力。既得利益官僚系统对这些政策的如何执行与利用是考验新元首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第一个回合保先运动中,让我们看到事实是进行了一场虚拟化的运动,并没有在整个官僚系统中发挥深入人心的作用。其他举措如果想顺利执行,没有民间群众的参与也将成为泡影。而民间的参与前提就是新闻舆论的敞开及普遍民间组织的建立,而这是非法的新兴阶级所恐惧的。虽然最高层曾用外围人士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进行三次言讲,试探性地发动民间对宪法中言论、结社、出版、集会自由的落实,但实际在扩招后的年青的新知识分子中并没有发生有效触动,这个阶层更多关注自己的饭碗问题,依然是梦想在市场化后的官僚系统下分一杯羹。
未来的发展结果究竟如何?也许依然是元首、军队、官僚达成一致,继续拉动贫富差距的步伐。土地私有化是最大私有化资源,这方面进程的推进,平民百姓将回到历代农民所走的老路。也许元首推进电子政府进程中,民间话语权力得到保证,普遍的民间组织可以形成,新知识分子的分一杯羹的梦想破灭,才能完成元首与民众的联手,制约官僚寻租推动的贫富两极化。但军队问题始终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由一种神秘力量掌握着,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天知道。
期盼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中产阶级,这才是社会长久稳定的前提,而稳定是国家的最大美德。评价政治家也要看其在全民族利益分配中是否实现了中产阶级最大范围化及在国际地位中我们的民族及个体有尊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