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创
真理是发现的,不是发明的,从发现角度讲,展示真理的学术文章谈不上原创。如果从首先发现真理角度谈原创,还是可以讲得通的。
技术是发明的,可以大谈原创,因为不是造物主提供的,是人根据造物主的造物原理进行制造的。因此,技术发明领域谈专利、谈原创。
原创话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科技主义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在科技主义话语霸权时代,人文社科领域被边缘化后,人文艺术也被裹挟着谈原创,这本身就是违背人文艺术的规律,是被动适应科技主义霸权的表现。
如果界定创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原创,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是为创新知识而知识,还是为真理而知识,这是有本质差异的。在中国学术日益功利取向的今天,学者们多为稻粱谋,少为真理谋,学术发明很大程度上已经是技术活,正如当下量化的评价机制一样,看重发表刊物的级别,看重课题取得的级别,如地产界看重概念地产一样看重课题的名词概念,至于是否是追求真理,已经少有人问津。如此本末倒置,功利性创新知识的诉求淹没了真理的诉求,虚假的学术繁荣终将无益于国计民生。
发现真理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真问题,面对真问题,发现真规律,原创发明自然在其中了。中国今日依然处于三千年未有变局之转折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转折之中。问题繁复,标本模糊,择取问题,持续坚守学术规范,是中国各领域学术复兴关键。
然国内学术独立依然道路漫漫,看今日经济学亦步亦趋步西学后尘;语言学,非驴非马;电子、机械、数学、物理等理工学科,除少数有独创发明,多数为欧美马首视瞻;哲学、文学、史学日趋琐碎化,少有振聋发聩之鸿篇巨制;艺术已经完全功利化,游荡于豪门权贵附庸风雅之间;政治学泛滥的多是西学巨子的注疏,祖宗的五千年政治学早已荡然;教育学,当下中国教育之光怪陆离,已见其真理发明之一般;心理学,西学时髦之理论,何曾化解多少国人心理之问题,似乎五千年心性之学均在心理学之外。当下,各种学科之所谓发展,实际多在真理的包装下功利大行其道,如此,学术焉能独立。士人学子多为俗谛之桎梏,真理焉能发扬,学术原创道远,遑论真理之发现。
原创发明之路,真理发现之路,还是从历史上大师巨子的发现、发明的步伐及轨迹中探寻规律,或可早日登堂入室,走上中华学术独立之康庄大道!
(高山流水于学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