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人文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humanities
学分/学时: 2 /32 课程性质: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 各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 上半年(俩班)
先修课程: 无 开课单位: 人文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人文科学概论是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在内的重要话题进行探讨,用以提升大学生人文视野,培育大学生公共美德,树立现代大学生人格。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人文学科:历史与现状(4学时)
1、基本要求:古典人文学科:古希腊罗马“七艺”、中国先秦“六艺”;近现代学科分化与自然科学范型的确立;唯科学主义及其现代危机。
2、难点重点:
重点:近现代学科分化与自然科学范型。
难点:唯科学主义及其现代危机
3、作业:如何化解唯科学主义及其现代危机?
(二)人文科学的对象(6学时)
1、基本要求:对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概括性把握,对人文理想、人文意义、人文精神等重要话题,择取案例进行深入对话。
2、难点重点:
重点:对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概括性把握。
难点:对人文理想、人文意义、人文精神等的理解。
3、作业:分组阅读《中庸》、《道德经》、《圣经》、《红楼梦》,思考人文学科的精神意义。
(三)人文科学方法观(8学时)
1、基本要求:人文科学方法观特性、人文科学方法观的若干代表性形态(理解、直觉、智慧、描述、个案性)。探究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名家的学术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人文科学方法观的若干代表性形态。
难点:对人文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3、作业:阅读陈寅恪相关传记及论著,思考人文学科的方法。
(四)人文学科与教育(6学时)
1、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教育、大学(University)理念。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大学理念。
难点:化解大学教育理念实践的困境分析。
3、作业:结合时代教育热点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五)人文社会观(6学时)
1、基本要求:人文科学社会观的内涵与特性、家园与思乡、人文精神团契、自我与他人。
2、重点难点:
重点:人文精神团契的构建。
难点:建设自我与他人良性关系。
3、作业:结合师生见闻探究人文精神团契现状及问题。
(六)人文自然观(2学时)
1、基本要求:人文观与自然观、人文自然观的历史演化、生态伦理学困境与新人文主义。
2、重点难点:
重点:人文自然观的历史演化
难点:生态伦理学的困境解决。
3、作业:思考自我与生态环保的身体力行。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22 学时,实验(或上机或多种形式教学) 10 学时。
课程内容 |
讲 课 |
实 验 |
习 题 课 |
讨 论 课 |
上 机 |
参观或 看录像 |
小 计 |
人文学科:历史与现状 |
2 |
|
|
2 |
|
|
4 |
人文科学的对象 |
4 |
|
|
2 |
|
|
6 |
人文科学方法观 |
6 |
|
|
2 |
|
|
8 |
人文学科与教育 |
4 |
|
|
2 |
|
|
6 |
人文社会观 |
4 |
|
|
2 |
|
|
6 |
人文自然观 |
2 |
|
|
|
|
|
2 |
四、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贡献点
在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性已遍喻社会的时代,让学生把握对人文科学原理。理解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教育形态及人文价值立场。理清人文主义对现代科技商业主流的抗衡,关注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区分的方向。反思省查现代化及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科技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进而从更加远大完整的人文视野协调与规范现代。让学生认清在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加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原理性知识核心结构的举一反三“迁移”(transfer)能力提出了更高,从而更为根本的不是既成的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知识的人文主体性智慧、意志、情感素质。领会马克思的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让未来社会的中坚骨干阶层即今日之大学生施行原理观念水平的人文思想教育,应当是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和小论文等组合而成。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40%。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程论文成绩:6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可自拟题目或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并在一定形式下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论文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尤西林著《人文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2004 。
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沉晖、海平、叶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徐纪亮译,商务印书馆,1986。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奎利译,三联书店,1998 。
伽达摩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七、说明
人文科学概论对与《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国学经典诵读》、《中国思想史》、《西方哲学史》、《唐诗宋词》等课具有统合与支撑作用,有助于西电通识课程品牌效果形成。
(执笔人:曹印双 审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