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释迦禅院  >  众集经

众集经

2019-04-11
第九篇 众集经
 
我曾亲自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那时佛陀和一千二百五十位佛弟子在在摩罗国一起教化前行,逐渐走到波婆城的芒果园林的寺院。
那时世人之尊,在十五日月圆之时,在没有遮蔽的空地坐,在佛弟子们的前后围绕下。世人之尊在当夜说了许多法后,对舍利弗说:“今天来自各地的佛弟子们聚集在这里,大家都很精勤勇进,克服了睡眠。我现在背上疼痛,想暂时停下休息,你现在可给佛弟子们说法。”舍利弗回答说:“好的,我会如您所教说法。”
这时世人之尊,就将袈裟叠成了四折,卧下右侧的肩部身体犹如狮子,左脚叠着着右脚侧身躺下。
这时舍利弗,对佛弟子们说:“现在这波婆城里有外道法师尼乾刚去世不久,其后他的弟子分成二部,经常一起争论,一争长短,屡次相互辱骂,各自相互讲说是非:‘我知道此法,你不知道这法;你存有邪见,我这是正法。’言语错乱,没有前后,自己称自己说的,认为是真正的正法:‘我所说的对,你所说的不对。我现在能作你们谈论正法的论主,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
佛弟子们,当时国内的人民尊奉尼乾的,都厌恶他们的争斗议论之声,都是因为他的法不是真正正法的原因。法不是真正正法,没有办法找到解脱的要道,好比朽坏的塔不能修复好一样,这不是正遍知、正遍觉、等正觉佛所说的。佛弟子们,只有我们的释迦至高无上的至尊佛法,才是最为纯正的正法,可以获得解脱出路,好比新塔容易装饰一样,这是正遍知、正遍觉、等正觉佛所说的。佛弟子们,我们今天在这里的,应该录集正法、戒律,以便阻止争论,让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树立,多多利益众生,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一正法,一切众生都仰赖它获得精神食粮得以保存。如实而来所说又有一法,一切众生都由实践往生,这一法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我们应当一起集录下来,以便阻止争论,让佛法修行持久树立,多利益众生灵,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有二种正法:一是心法,二是身法。又有二法:一是愚痴,二是爱欲。又有二种法:常见,断见。又有二种法:一是没有对不起自己,二是没有对不起别人。又有二种法:一是对不起自己,二是对不起别人。又有二法:一是所有烦恼都灭尽的智慧,二是所有烦恼不再生的智慧。又有二法则,正因、缘因二因及内缘、外缘二缘都由欲爱而生:一清净庄严,二不思考。又有二法则,正因、缘因二因及内缘、外缘二缘在瞋恨中产生:一是怨恨憎恶,二是不思考。又有二法则,正因、缘因二因及内缘、外缘二缘由邪见产生:一从他处听得,二从邪向思考得。又有二法则,正因、缘因二因及内缘、外缘二缘由正见中产生:一是从他处闻得,二是从正思考中得。又有二法则,正因、缘因二因及内缘、外缘二缘:一是觉悟得解脱,二者是没有觉悟得解脱。又有二法则,正因、缘因二因及内缘、外缘二缘:一是有因缘和合的,二是没有因缘和合的。佛弟子们,这就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法则,我们应当一起撰写集录,以便阻止争议,让正法修行可以长久存在下去,多多利益众生,让天界、人间获得安宁。
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三种正确的佛法,所说的三种产生不善法的根本:一是贪欲,二是忿怒嗔恨,三是愚昧。又说有三法,就是所说的三种产生善法的根本:一是不贪婪,二是不发怒,三是不愚昧。又说有三法,就是所说的三种产生不善的行为:一是不善的身体行为,二是不善的口语表达,三是不善的意念行为。又说有三法,所说的三种不善行: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又说有三法,所说的三种恶行:身体的恶行、语言的恶行、意念的恶行。又说有三法,所说的三种善行:身体善行、语言善行、意念善行。又说有三法,就是所说的三种不善想法:贪欲之想、瞋恨之想、伤害之想。又说有三法,就是所说的三种善之想:没有贪欲之想、没有瞋恨之想、没有伤害之想。又说有三法,就是所说的三种不善之思:贪欲之思、嗔恨之思、伤害之思。又说有三法,就是所说的三种善意之思:没有贪欲之思、没有嗔恨之思、没有伤害之思。
又有三法则,称为三种福德业:布施业、平等业、思惟业。又有三法则,称为三种感受:苦恼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不苦恼也不快乐的感受。又有三法,称为三种渴爱:贪欲之爱、妄有之爱、没有渴望和爱欲。又有三法,称为三种烦恼:欲界中的烦恼、色界中的烦恼、看不见三界中真相的烦恼。又有三法,称为三毒:贪、嗔、痴。又有三法,称为三诉求:欲界诉求、色界诉求、断离淫欲求。又有三法,称作种至高无上的尊贵:我至高无上的尊贵、世人至高无上的尊贵、佛至高无上的尊贵。又有三种法理,称为三恶界:有欲界、嗔恨界、伤害界。又有三法,称为三善界:解脱出离界、没有嗔恨界、没有伤害界。又有三法,称为三界:色界、无色界涅槃界。又有三法,称为种累积:戒行累积、禅定累积、智慧累积。又有三法,称为三戒:增进加深持受戒律、增进加深禅定、增加智慧。
又有三法,称为三种三种止观:止观万法皆空、止观一切无我的形态、止观没有业行妄有心念。又有三法,称为三种相的现象形态:止息相的现象形态、精进相的现象形态、舍弃和远离世俗相的现象形态。又有三法,称为三种明了:了知过去宿命的智慧、天眼清净的智慧、除尽烦恼的智慧。又有三法,称为三种变化:一以神通变化教化众生,二是了知他人心随从意念说法教化,三是佛语教诫的教化。又有三种法理,称为三种欲望往生之本一是由现在的欲望往生天界,二是由化欲往生欲界第五层天化自在天,三是由他化欲往生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又有三种法理,称为三种安乐往生天:一是众生自然形成,生欢乐心,如色界第四层梵天向往光音天;二是有众生以一心专念为乐,自己歌唱赞美,如色界第六层光音天;三是得停止安息为乐,如色界色界第九层遍净天。
又有三种法理,称为三苦:一切事物迁转流移无常而生苦恼、由苦难而生苦恼、由变化而生苦恼。又有三种法理,称为三种没有烦恼根:从来没有听过四真谛,想知四真谛就去修善解脱行;知道四真谛,断除迷惑,能观四真谛,清楚四真谛之境;洞知四真谛,已经解除烦恼。又有三法,称为三堂:人间圣贤堂、欲界天堂、色界梵天堂。又有三法,称为三种开悟:看见开悟、听到开悟、质疑开悟。又有三法,称为三论:过去有像这样的事,像这样理论;未来有像这样的事,像这样的理论;现在有像这样的事,像这样的理论。又有三法,称为三聚集:正定聚集、邪定聚集、不安定聚集。又有三法,称为三种忧虑:忧虑身业、忧虑口业、忧虑意业。又有三法,谓三种长者:年龄大的长者、讲法长的长者、修行久的长者。又有三法,称为三种眼睛:肉身的眼睛,粗细远近、众生生死之相都能看见的天眼,了知诸法平等、性空的慧眼。佛弟子们,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法,应当一起编撰记录,以便阻止争论,让佛法修行长久树立,多利益众生,让天神、人类平等安宁。
佛子弟们,如实而来说四种正确的法理,称为四种口恶行:一是说虚妄的话,二是挑拨离间,三是说粗恶话语,四是花言巧语。又有四法,称为四种口善行:一是说真话,二说文柔的话,三是不花言巧语,四是不挑拨离间。
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种不圣明的语言:没见过说见过,没听过说听过,没有觉悟说已觉悟,不知道说知道。又有四法,称为四圣语:见过就说见过,听过的就说听过,觉悟的就说觉悟了,知道的就说知道了。又有四法,称为四种食:日常的食物、接触的食物、心念的食物、认识的食物。又有四法,称为四业报:有的现在作苦行后遭受苦报,有的现在作苦行后遭受乐报,有的现下作乐行后遭受苦报,有的现在作乐行后遭受乐报。又有四法,谓四种感受:贪欲的感受、我的感受、戒法的感受、见解的感受又有四法,称为四种束缚的困扼:贪欲束缚的困扼、妄有束缚的困扼、见解束缚的困扼、无明束缚的困扼。
又有四法,称为四种刺:贪欲刺、嗔恨刺、妄见刺、骄慢刺。又有四法,称为四种出生:由卵出生、由胎出生、由湿出生、由业力化生。又有四法,称为四个安顿心念处所:在此,佛弟子念从内身观察身体,精勤不懈怠,意念时刻不忘,放下世俗贪欲忧愁;从外身观察身体,精勤不懈怠,意念时刻不忘,放下世俗贪欲忧愁;从内外身同时观察身体,精勤不懈怠,以念时刻不忘,放下世俗贪欲忧愁。观察身心产生的感受、观察心中意念、观察法尘,也是如此观察。又有四法,称为四正勤:在此,佛弟子没有兴起恶法,随机方便不让恶兴起;已产生恶,随机让恶熄灭;没有兴起善法,随机方便让善兴起;已兴起善法,随机方便思考,让善增长。
又有四法,称为四种定境:在此,佛弟子思考成就禅定灭度;精进定、意念定、思惟定,也是如此修行。又有四法,称为四禅定:在此,佛弟子除净欲念、厌恶不善,有觉悟、有止观,离开欲界之恶内心喜悦、身体受乐,进入初禅禅定境界。泯灭有感觉、观想,内心信相、一心明净,没有感觉、没有观想,禅定住于喜、乐,进入第二禅脱离喜修行施舍、正念、精进,自己知道自身喜乐,诸圣所求的,记住正念、布施、喜乐,进入第三禅。脱离苦、乐行,先灭除忧愁、喜乐,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进入第四禅。又有四法,称为四无量心:一慈心、二悲心、三欢喜心、四舍弃心。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无色定:在此,佛弟子超越一切有色想,先除尽瞋忿怒怨恨的想法,无思念差异,思维到无法估量的无色界第一层空处,舍去空处后证入无色界第二层识处,舍识处后证入无色界第三层一无所有之处,舍去一无所有之处后证入无色界第四层天非想非非想处。
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法满足:不贪求法足、不瞋恨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又有四法,称为四圣贤族:在此,佛弟子穿衣服方面知足,得到好的不欢喜,遇到不好的不忧愁,内心不染着、不执著,知道所禁止或忌讳的,知道解脱出来主要通道;在此法中精勤修行不懈怠,修成办到其事,无缺无减,也能指导别人修成办成此事,这是第一知足住圣贤族群从起始至现在,不经常烦恼慌乱;天神、魔众、梵天、佛弟子、婆罗门修行者、天上及世间人,不能诋毁辱骂;吃饭饮食、座椅卧具、病人医药,都能满足,也是如此。又有四法,称为四种菩萨修行渡人的办法:用财、佛法布施,善言抚慰,用身口意利益众生,利益均沾。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种修行初果:佛弟子对佛、法、僧、戒没有疑惑。又有四法,称为四种感受证悟:死生由眼证悟、八解脱由身证悟、宿命由意念证悟、了知烦恼除尽由智慧证悟。又有四法,称为四得道:苦灭迟得、苦灭速得、乐灭迟得、乐灭速得。
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圣谛:人生是苦的真谛、产生苦难原因的真谛、除尽苦难的真谛、消除苦难正确道路的真谛。又有四法,称为四种修行果位:须陀洹果位、斯陀含果位、阿那含果位、阿罗汉果位。又有四法,称为四处:实相处、布施处、智慧处、禅观止息处。又有四法,称为四种智慧:生出佛法的智慧、了知一切未知的智慧、平等的智慧、了知他人心理的智慧。又有四法,称为四种辩才:法辩之才、义辩之、词辩之、应辩之才。又有四法,称为四种心识安住所在:色的形态心识止住以色的形态为缘而色的形态止住,与色与爱的止观一起增长;受识、想识、行识中也是像这样止住的。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种束缚的困扼:贪欲束缚的困扼、妄有束缚的困扼、见解束缚的困扼、无明束缚的困扼。又有四法,称为四没有束缚的困扼:没有贪欲束缚的困扼、没有妄有的束缚和困扼、没有见解的束缚和困扼、没有无明的束缚和困扼。
又有四法,称为四种清净:持身守戒清净、除去烦恼心清净、辨别识见清净、除去疑惑得清净。又有四法,称为四种知道:可以身心感受知道身心如何感受,可以实践知道如何实践,可以快乐知道如何快乐、可以舍弃知道如何舍弃。又有四法,称为四种威仪:可以行动知道何时行动、可以停止知道何时停止、可以坐立知道何时起立、可以起卧知道何时起卧。又有四法,称为四种思维:思维寡少、思维广阔、思维无边无量、思维一无所有。又有四种法理,称为四种观点印记:作出的决定观点的印记、分析辨别观点的印记、质问观点的印记、止住结论性观点的记印。又有四种法理,称为佛陀四种不用维护的正法:如实而来身体实践清净,没有缺失遗漏,可以自我防护;如实而来言语清净、意念清净、生命清净,也都没有缺失遗漏,可以自我防护。这就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法,我们应当一起撰写集录,以便阻止争辩,让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树立,多多利益众生,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再有,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五种正确的法理,称为五种由外入内:眼睛入色、耳朵听进声音、鼻子闻入的香气、舌头品入味道、身体输入感触。又有五法,称为五种受阴:感受物质现象,身心感受、心理认知、由心理引发的行为、妄有的心识。又有五法,称为五种烦恼的遮盖:贪欲的遮盖、瞋恨的遮盖、睡眠的遮盖、邪恶戒行的遮盖、疑惑的遮盖。又有五法,称为五种欲界烦恼心结:执著我见的烦恼心结、坚持各种邪恶戒律产生的烦恼心结、对佛教教义怀疑产生的烦恼心结、贪欲的烦恼结、瞋恚的烦恼心结。又有五法,称为五种色界、无色界的烦恼心结:贪着色界五妙欲的烦恼、贪着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烦恼、耽溺色界无色界禅定对真性无所明的烦恼、色界无色界众生骄慢心理烦恼、色界无色界众生心念掉动退失禅定的烦恼。又有五法,称为五种根本法:信奉佛法、勤修善法、忆念善法、使心不散、思维真理。又有五种法,称为五根兴起的五种力用:依信根增加,对佛法僧三宝,坚信不疑,不受邪信所迷的信力;依精进根增上,除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能破身心懈怠的精进力;依念根增长,能破一切邪妄不善之念,成就出世离苦的正念功德的念力;依定根增长,能破一切欲烦恼想,发起禅定解脱的定力;依据慧根增加,能够消除三界见思二惑而得解脱,证阿罗汉果的慧力。
又有五种法理,称为达到灭度达到的要义:一是佛弟子信奉佛陀、如实而来、至高无上的真谛至高无上的尊、成就正确的平等正确的觉悟,十种称号具备;二是佛弟子不患病,身体常处安定沉稳状态;三是品格正直没有阿臾谄媚,能作到这样的,如实而来就开示寂静涅槃解脱道路;四是自己专守其心,使心不散乱,过去所诵读的,记忆持守不忘;五是善于观察法的起灭,用贤圣实践行动,力求达到痛苦的本源。又有五种法理,称为五种不正确的表达:不合时宜的表达、虚假的表达、不正义的表达、空洞的语言表达、没有慈悲心的表达。又有五法,称为五种善的表达:合时宜的表达、真实的表达、正义的表达、温和的语言表达、有慈悲心的表达。又有五法,称为五种对他人的厌恶妒忌:对居住环境的妒忌、对信众的妒忌、对财利供养的妒忌、对肉身的妒忌、对法布施的妒忌。
又有五种法理,称五种趋向解脱的法门:一是思考自身不洁净,二是思考吃的不洁净,三是思考一切事物运行无常,四是思考世间一切不可乐,五是思考死亡。又有五法,称为五种出离的主要范畴:一是佛弟子对贪欲不喜乐、不动念,也不亲近,心中只想着要解脱,喜欢远离,对所亲近的欲念不懈怠,将他的心调理温柔,从贪欲种解脱出离,他因贪欲产生的各种烦恼纠缠,也都放弃熄灭得以解脱,这就是从贪欲种解脱出来的主要方法;从瞋恚、嫉妒、色欲、自我执见种解脱来的办法,也类似如此。
又有五种法理,称为五种欢喜进入解脱境界。如佛弟子专心勤勉不懈怠,喜欢到文雅安详幽静的地方,心无杂念专注一心,没有明白的明白了,没有穷尽的穷尽了,没有心安的心安了。有哪五种欢喜呢?在此,佛弟子听到佛陀讲说佛法,或者听到修行的说法,或者听到师兄说法,思考观察,分析辨别佛法要义,心中得欢喜;心中得欢喜后,就有了怜悯众生的法爱;有了法爱后,身心安定平静;身心安定平静后,就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专注一境的禅定状态;进入禅定状态后,得证事物的真如实相,获得正确的判断,这是进入本初解脱境界。在此,佛弟子听闻佛法欢喜后,领受于心,忆而不忘,诵读佛法,也更加欢喜;为他人解说佛法,也很欢喜;思考分析辨别,也很欢喜;在佛法中得静定,也是如此欢喜。又有五法,称为五种离世般涅槃境界:不再往生人间的圣者投生到色界净居天后,没有到他寿命的一半就证般涅槃;不再往生人间的圣者投生到色界净居天后,超过寿命一半或接近死亡证得般涅槃;不再往生人间的圣者投生到色界净居天后,不需要努力就证得般涅槃;不再往生人间的圣者投生到色界净居天后,需要努力才能证得般涅槃;不再往生人间的圣者投生到色界净居天后,他从无烦天死后去到无热天,从无热天死后去到善现天,从善现天死后去到善见天,从善见天死后去到色究竟天,在色究竟天升起圣道,断除更上的束缚证得般涅槃。佛弟子们,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法,我们应当一起撰写结集,以便防止争辩,让佛法修行持久树立,多多利益众生,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再有,佛弟子们,如实而来所说的六种正确的法理,称为内六入,也称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又有六法,称为外六入,即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又有六法,称为六识: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产生六识。又有六法,称为六触身:眼与色为缘,生眼识,眼、色、识三和合为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又有六法,称为六受身,即六触所生感受身:眼触所生感受身,耳、鼻、舌、身、意所生感受身。又有六法,称为六想身,即六触所生感想: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又有六法,称为六思身,即眼、耳、鼻、舌、身、意所生六思: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又有六法,称为六爱身,即眼、耳、鼻、舌、身、意所生六爱身:色爱身,声、香、味、触、法爱身。又有六法,即六诤本:如果佛弟子好瞋不舍,不敬重如实而来,也不礼敬佛法,也不礼敬僧众,在持戒方面破漏,染着污浊不洁净,喜欢在大众中产生诸多争论,人人憎恶,扰乱修行清净的大众,天神、人不得安宁。佛弟子们,你们应当自己如实观察,假设有瞋恨,像那扰乱的,应当集合大众,多提供机会帮助,拔除其中争辩的症结。你们又应当专心自己省察,如果内心的怨结已经消除,应当再多设方法,遮蔽阻止怨恨之心,不要让它再产生。佛弟子们,违背不顺从真理、吝啬嫉妒、虚伪不实、固执己见、坚持错误、迷信邪见、赞成偏见,也类似如此解决。又有六法,称为六界:地界、火界、水界、风界、虚空界、意识界。又有六法,称为六种仔细观察:眼睛仔细观察颜色,耳朵自己观察声音、鼻子仔细观察香气、舌头自己品味味道、身体自己观察触觉、意识自己观察法理。
又有六法,称为六种出离主要境界。如有佛弟子这样说:‘我修行慈和心,又生忿怒怨恨。’其他的佛弟子对他说:‘你不要这样说,不要毁谤如实而来,如实而来不会这样说。想要修行慈和心得解脱,又生忿怒怨恨想法,这是不对的。佛陀说除去忿怒嗔恨后,然后才能得慈和心。’如有佛弟子说:‘我修行悲悯心求解脱,心中生有厌恶嫉妒;修行喜乐心求解脱,心中产生忧愁烦恼;修行布施心求解脱,心生憎恨和喜爱;修行不实无我之行,心里谨慎多疑;修行心中无所思念,反生众多混乱的杂念。’也类似如此。又有六法,称为六种至高境界:见至高、闻至高、利养至高、戒至高、恭敬至高、忆念至高。又有六法,称为六种思念:思念佛、思念法、思念僧、思念戒、思念布施、思念天。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法,应当一起撰写集录,以便防止争论,让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流传,多多利益众生,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七正法,称为七种非法:不相信、做坏事不感到羞耻、没有觉得对不起别人、见闻不广、懒惰懈怠、健忘、没有智慧。又有七法,称为七正法:有信心、有羞耻心、有自责不安、广见多闻、精勤勇进、持善不失、富有智慧。又有七法,称为七种心识安住:有的众生,有若干种身,有若干种想,欲界六天及人间是这样的,这是身异、想异初心识安住。有的众生,有若干种身且只有一想,色界初禅梵光音天是这样的,这是身异想一第二心识安住。有的众生,有一个身有若干种想,色界二禅光音天是这样的,这是身一想异的第三心识安住。有的众生,是一身一想,色界三禅遍净天是这样的,这是身一想一第四心识安住。有的众生,空无边处心识安住、识无边处心识安住、不所有处心识安住。
又有七种法理,称为七勤法:一是佛弟子勤于修行戒行,二是勤于熄灭贪欲,三是勤于破除邪见,四是勤于增长见闻,五是勤于努力向善向上,六是勤于修持正念,七是勤于止观禅定。又有七法,称为七种思想:想身体不洁净、想吃的食物不洁净、想一切世间无一事可乐、想生命结束、想万物无常、想无常是苦、想苦和空都无我。又有七种法理,称为七种真谛具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又有七法,称为七种觉悟正意:念觉意、法觉意、精进觉意、喜觉意、轻松安宁觉意、定觉意、无我觉意。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法,我们应当一起撰写集录,以便阻止争论,让那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树立,多多利益众生,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八正法,称为世间八法:利益、衰减、毁谤、赞誉、称道、讥讽、痛苦、快乐。又有八法,称为八解脱:为除内心的色想,对外诸色修不净观,即有色观诸色,这是第一解脱;内心的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所观外不净之相,令心生厌恶以求断除,即内无色想观外色,这是第二种解脱;为试练善根成满,弃舍前面的不净观心,对外色境的净相修观,让烦恼不产生,身证净解脱,这是第三种解脱;超越诸色想,灭除忿怒嗔恨想,住无边空处得解脱,这是第四种解脱;舍弃空无边之心,修无边之相得解脱,这是第五种解脱;超越无边识处,修无所有之相得解脱,这是第六种解脱;超越无所有处,住有想无想处得解脱,这是第七种解脱;超越有想无想处,修行一切心之灭尽定,这是第八种解脱。又有八法,称为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又有八种法理,称为八种修行到圣贤境界的人:须陀洹、向须陀洹、斯陀含、向斯陀含、阿那含、向阿那含、阿罗汉、向阿罗汉。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法,我们应当一起撰写集录,以便阻止争论,让那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树立,多多利益众生,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九种正确的法理,所说的九种众生灵安居环境:有的众生灵,有苦干种身,有若干种想,欲界六天及人间是这样的,这是第一种众生灵所安居的环境;有有众生灵,有若干种身且有一种想,色界初禅梵光音天最初的时候,这是第二种众生灵所安居的环境;又有众生灵,有一身且有若干种想,色界二禅光音天是这样的,这是第三种众生所安居的环境;又有众生,共有一种身一种心想,色界遍净天是这样的,这是第四种众生所居安居的环境;又有众生,没有思想没有觉知,色界无想天是这样的,这是第五种众生所安居的环境;又有众生灵,心识在无色界空处住,这是第六种众生所安居的环境;又有众生灵,心识在识处住,这是第七种众生所安居的环境;又有众生,心识在一无所有处住,这是第八种众生灵所安居环境;又有众生灵,心识住在非想非非想处,这是第九种众生灵所安居的环境。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确的佛法,我们应当一起撰写结集,以便阻止争论,让那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树立,多利益众生灵,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佛弟子们,如实而来说十种正确的法理。所说的十种不需要再加修学的正确的法理:就是证悟阿罗汉果位不再学的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正定、正智、正解脱。这是如实而来所说的正确的法理,我们应当一起撰写集录,以便阻止争论,让那佛法修行可以持久树立,多利益众生灵,让天上、人间获得安宁。”
这时世人之尊,印记了舍利弗所说的佛法。这时佛弟子们,听了舍利弗的解说以后,心都心中欢喜且信奉修行。

上一篇:坚固经

下一篇:梵音汉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