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张宏强
我的表姐,1995年生的,比我大四岁,目前无工作。如今在我上大二的时候,她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儿。小时候,我们在外公外婆家长大,作为姐姐她总是处处关照、谦让我,我也十分喜欢她。在我的记忆中,小时的她在长辈眼中是一个勤劳、善良、有礼貌、懂得谦让、简朴的形象。而后,随着成长,我们都各忙学业,也分开了许久。直至如今,在长辈的眼里,她似乎判若两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抱怨等等。感谢有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回忆、反思一下,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之大的差别。
儿时回忆
小时候,我和姐姐被寄托在农村的外公外婆家。当时条件也不好,做饭用的都是自己捡的柴火。姐姐非常体贴爷爷奶奶的劳苦,每次和我出去玩,都叮嘱我“慧眼发现”上好的木材,捡回家烧火做饭用。我们都还小,可姐姐几乎每次都能抱一大捆柴火回来,不管多累,脸上都乐开了花。
当时的农村,还普遍存在跳蚤。我初到农村,很难忍受跳蚤叮咬的折磨——一只小小的跳蚤,都会使人浑身被叮咬,而且十分痛痒,甚至难以入睡。就这么令人生畏、讨厌的东西,姐姐当然也怕,可她更怕家里的小狗被叮咬——姐姐经常为小狗捉跳蚤,每次都会惹得一身痒,可她仍然坚持做下去。多么善良、纯洁的心灵啊!
处在黄土高坡,夏日是酷暑难耐,汗如雨下,而且受限于条件,当时根本没有空调,家里唯一有的就一台旧电扇。我们干完农活回来,姐姐由于比我大,干的活多,自然比我热得多。可每次回家,她都让我趴在风扇正面,自己站在侧面,咯咯得笑着看我享受清凉的风。而且,每次购买冰棍、零食的时候,姐姐总会给我也买一份,甚至有时将自己的一份给我。要知道,当时的零花钱不像现在这么“丰裕”,那每一毛钱都是姐姐平时积攒下来的啊!
求学之路之隔阂
时间不等人,我们很快也长大了。由于年龄、家庭差异,我一直在县里的重点学校上学,而姐姐则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一旦真正步入求学之路,繁忙的学业便接踵而来,我们也不再想之前那么交往频繁了——而这一晃,从小学,就到了我大学二年级。
当今反思
姐姐高中就辍学了。当时这在所有长辈眼里,这是丢人、不孝、懦弱、愚蠢的做法。从此,姐姐心里上也备受打击,变得抑郁、封闭、迷茫、堕落、无所事事,在亲戚的眼中,貌似已不再是那个伶俐、懂事的孩子,也慢慢降低了关注度。短短几年,在一个鲜活个体上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仅仅是由于她个人的原因吗?我觉得不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所接触人的性格、品质都会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尽管老话说得好——“内因起决定性因素”,我却觉得在一个人身心成长、正需要正确引导的孩童、青年时期,外因的作用会反作用于内因,从而外因在某种程度上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姐姐由于上的是村里小学校,老师个人素养、知识水平能力有限,还时常打骂、体罚学生,而且,她的同学也是村里的伙伴,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而姐姐的父母也由于忙于生计,没时间照顾她。所以,外因、家庭内因共同作用,并没有给予一个孩子应得的教育权利。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那这些长辈又有什么资格全怪罪于一个年轻、正值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孩子呢?
姐姐辍学之后,家里人有考虑让她学习高护、幼师等职业,可已经对学习产生畏惧,又缺少良好引导的她,全都拒绝了。之后的几年里,她边打杂工,边生活着,就这样直到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这也导致姐姐人生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她有了孩子之后。从她的经历来看,养一个孩子,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孩子要吃奶粉、纸尿裤、衣着服饰、病了还要看病买药,这些要花费巨大资金。而且,孩子小的时候,数小时就要喂奶,甚至凌晨需定闹钟,照顾孩子需要极大的耐心、体力与毅力。而姐姐由于没工作,自然没钱,管孩子又没经验,所以一直住在父母家里。这在外人看来,俨然是一副“啃老族”的形象,姐姐在家庭中的地位又进一步下降,还饱受父母的责骂、嘲讽。我想请问,这难道又都是她的错吗?对姐姐予以一致批判的人,不过是针对表面的现象,图嘴的一时爽快罢了。刚才说过,姐姐高中辍学了,心里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没有固定的工作,这使得她也只能这么做。当然,姐姐自身缺乏学习的欲望,是自身的缺憾,而这也是基于缺少教育引导导致的。看到姐姐经常在朋友圈发“心灵鸡汤”,聊以慰藉自身受伤的心灵,以激励自己艰难前行,我深深同情姐姐的遭际,我所看到的,更多是姐姐通过有限的微信空间,售卖各种孕婴用品而努力谋求生活;看到的是,尽管她自身处境艰难,仍然用自己钱买最好的营养品孝敬爷爷、奶奶;看到的是,耐心照顾孩子,竭力把最好的给予自己的孩子……
写到这,我愈来愈清晰,又愈来愈迷茫。我清晰——教育决定人的发展。姐姐的不幸遭遇,更多的责任在于父母、学校的忽视,在于教育所给予人的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我迷茫——这种“教育缺失”何时得以了结?难道这种与家庭、父母密切相关的缺憾会在一代代幼小心灵种形成死循环吗?冥冥之中,我又似乎明白,为何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当今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速度,也不断使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盲”将不再有,每个人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种看似的“死循环”定会彻底消除。
最后,感谢我能拥有这么好的一个姐姐。对于姐姐的遭遇,再次表示我深深的同情,希望我能在今后,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她从生活中解脱,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
(张宏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1701015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