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汤凯欣
佛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这句话常常被她挂在嘴边,比起通俗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似乎更喜欢把这句话作为她的座右铭,但是她却是一位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这还得从我们的家庭成员发生变化的时候说起。
作为一名佛教徒,初一十五吃斋念佛已经是她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尽管家人都欣然接受她的信仰,以及为信仰付出的一切,但是哥哥新婚后的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嫂子却显得有些不太适应。嫂子是在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和哥哥结婚后由于两人上班都忙,无暇顾及做饭和家务的事情,他们选择了和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奶奶、爸爸、妈妈和哥嫂这一家子就是三代人一起生活的圈子,生活、作息、饮食等不同习惯,也难免发生磕磕碰碰。可是,我的母亲却将这系列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得心应手。
我们原先都担心她们之间的婆媳关系让一家人的相处出现间隙,有时候年轻的嫂子难免任性,可是母亲总说:“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母亲对待嫂子亲如女儿,因为母亲只生了两个儿子,常常因为不能有一个贴心的女儿觉得遗憾,嫂子嫁过来以后,母亲虽然表面上还是那个母亲,但是对待嫂子却是发自内心的亲近。母亲是佛教徒,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清心寡欲的生活,她虽然少有对我们嘘寒问暖,但是对于子女的疼爱却是不言而喻的。
邻居家的张叔,早年因为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和我们家闹了一些不愉快,自那以后,我们两家也很少往来。虽然不再经常往来,邻里间也少了亲近,他们家情况和我们家也是相近,也是婆媳共处,子孙三代在一起生活的大家庭。比起他们家经常的吵吵闹闹,鸡飞狗跳,我们家可以说是小区里的模范家庭了。在嫂子刚来我们家的那段时间,也曾因为一些生活习惯发生过一些分歧,但是,我的母亲总是能很圆滑且巧妙地化解矛盾,从而不让一家人陷入尴尬的境地。何以见得?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例子看出来:奶奶是个老人了,每年睡得早醒得早,早餐也必须的白粥、包子和油条;嫂子是个新派白领,每天早出晚归,习惯西式的早餐;单是从准备早餐来看,我的母亲就是一家人里一大早最忙碌的人,但是她任劳任怨,虽然偶有微词,但我们也都知道那只是她刀子嘴豆腐心的表现。她尊重家里每个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虽然爱念叨一家人的麻烦,却是从从未罢工,都尽其所能为大家准备都满意的早餐,让奶奶吃上满意的中式早餐,去公园里舞剑打太极;让哥嫂吃上喜欢的西式早餐,满心欢喜地去公司上班;而我嘛,其实是最贴心的,反正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从不挑肥拣瘦。
当我看到这个命题要写一篇文章是“发现身边人的优点”的时候,我脑海里,第一时间涌现的就是我的母亲的形象,母亲是一名很传统的妇女,有着自己的信仰,有着自己的处事方式,但最让我敬佩的却是她的高情商。她的高情商,不是来源于课堂或高等教育,她的妥善处事风格,来自于她的母亲对她的教导,也就是我的外婆。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母亲做事稳当踏实,不浮躁不好高骛远,常常念叨的那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以前我真的只是认为是她来自于信仰的影响。到现在我才明白,母亲一直以这样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约束自己,让自己做一个自律自爱的人,由小家之爱拓展到邻里之爱,大家之爱。虽然隔壁张叔因为在楼道摆放鞋柜一事和我们家出现了矛盾,但是我的母亲却从未记仇此事,还记得有一回张奶奶在楼下散步,不慎跌倒,我的母亲恰巧在场,也都不计前嫌,亲自把张奶奶扶了回家,第二天还拉着我的父亲专门买了牛奶水果前去探望。此后,我们两家又和好如初,冰释前嫌,我为此事多有不平,私下问起过母亲,母亲一语点醒我,“且不说是远亲不如近邻,谁家也都会出点事需要人帮忙”,她还反问我应该学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奶奶也是一位老人了,如若哪天奶奶在路上跌倒,却没有人上前搀扶,我的奶奶该怎么办?我突然就醒悟了过来,是这样的啊,如果这社会上,每个人都怕麻烦,每个人都变得冷漠,那么不就变成邻居也是陌生人,大家都是在这么冷漠无情的社会里生活着了嘛?
我的母亲,只是一位平平凡凡的母亲,她辛苦养育我们成长,却从不提我们长大了以后要如何报答她的养育之恩,虽然没有什么太多的大道理教导给我们,但是她的勤劳、善良以及来源于她的信仰给她的人生信条,一直让她在家庭的繁琐小事中,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温和处理家庭矛盾,也让我们这个家从内而外透露着温馨。因为我的母亲爱着她身边的人,为她的家人朋友奉献着她的关爱,与此同时,我们也都十分敬爱我的母亲,并因着她的影响,而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母亲一样有爱、会爱、懂爱的人。这就是我母亲的小优点,不是特别的伟大,但却一直温暖着我们。
(汤凯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714022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