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数学的教学就是自始至终的严格要求,前几年有网上爆料称:英国大学一年级的数学考试题是勾股定理。而中国的学生在这之前好几年就能够解出需要做出众多辅助线的复杂题型。但是为什么在全球数学和科学一类的成绩榜单排名中中国会落榜。在我国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似乎就是为了考试而生的,也就是通说的“应试教育”,也就是说整个学术氛围也就是浮躁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在之后的考试中获得高分,在高考中鹤立鸡群,摘得榜首。这也就意味着在学生这里,数学就像是为了特定题型而生的。而一旦出了固有题型,中国的学生们几乎对此束手无策。
中国是一个强大具有悠久文化的国家,为什么现如今国际上关于中国数学上的赞誉几乎都是停留在中国古代,例如像是各种中国数学世界之最,这些全部都分布于古中国。是什么造就了中国学生数学成绩长期占据世界前列,而中国数学成就鲜有的巨大落差。学习数学本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是大脑灵活,数学的严谨性也能够培养来人的严谨习惯。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学已经偏离了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断提高难度,学生也几乎丧失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目标就是考试,除了考试没有任何意义。这跟现如今的教育制度有关,但又显得无可奈何。中国人口数目庞大,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也是数目庞大,而每年大学招收的大学生人数又非常有限,高考制似乎已是现在刷去考生人数的最佳手段。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至理名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关于这个的争论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为学生所质疑。从九九乘法表到二次方程,再到三角函数,微积分。数学已经至少贯穿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在十年前,关于这个的讨论就已经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有些老一辈的家长说过,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只要知道怎么算账,能够帮家里卖菜就足够了。确实,数学在生活中估计也就那么点作用了。在学习了数学的所有中国人中,估计能够用到更高级一点点的数学知识的人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十。不过,关于数学没有用这个言论也就只能发生在普通生活中的随口唠嗑中了。
数学是有用的,关键是看怎么用。学习较为深入一点的人都知道,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数学是一门重要性最高,优先度最高,是所有其他理工类科目的基础中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任何一样新科技的研发都离不开它,就比如近几年中国研发出的震惊世界的各种高科技成果:天宫、蛟龙、北斗、C919,有谁能够反驳这些没有数学的作用。16世纪,当意大利数学家塔塔利亚、卡丹和费拉里找到了求根公式,使欧洲的数学第一次超越了东方数学,此后,欧洲的数学发展如雨后春笋,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心在欧洲辗转了几百年,以此可以说是数学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也不为过。
最后说一句比较功利性的话,处在现代这个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在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