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群星点评  >  中国社科院徐友渔研究员简介

中国社科院徐友渔研究员简介

2010-10-25
 1947年生于四川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为杜任之、洪谦(维也纳学派领导人石里克的学生)。获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工作,1986—8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指导教师为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达梅特。? 徐友渔在本学科研究处于前沿地位,其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在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与人合著的《语言与哲学》在国内和海外均获得较高评价。最近出版有《哲学家和他的假面具》。维特根斯坦文集第6卷:《论数学的基础》。 1995年其研究发生了明显转移,他开始就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喧嚣的作用发言,并写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学术性论著,并于1999年出版专著《形形色色的造反》。他是中国学术界对给现代思潮在中国的负面作用发出最早、最有力抨击的人之一。 1997年他开始梳理90年代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并主张对自由主义的研究应大大加强。在中国知识分子出现思想分化和对立,在关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性质、主要问题,以及有关市场经济、社会公正等问题方面出现分歧和争论时,他积极地投入论战。在启蒙和理性遭到质疑时,他毫无含糊地表明捍卫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学派

  由于徐友渔的观点偏向于新自由主义学派, 近年来遭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

主要作品

  分化与流变:30年来的中国思想界
  进入21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从宪政民主角度看民主社会主义
  知识分子与公权——“长江《读书》奖”事件的回顾和教训
  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
  新世纪对自由主义的重新阐释
  评中国九十年代的新左派——说崔之元 甘阳 汪晖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分与合
  共和主义冲击波
  我对“文革”的总结和反思
  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成
  存在的意义和道德的政治——理解哈维尔
  为什么是自由主义,什么样的自由主义?
  民间社会和文化问题
  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应对劣质译著亮红灯——《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翻译错误举例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式民主的模式和道路
  实施公权力不能随意

代表作品

  “掌权者主动让权”的历史美谈
  中国文化有前途吗?
  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制度建设
  为何扼杀中学历史教材改革
  国人何时能人人喝牛奶会游泳
  思想争鸣有助于重建改革共识
  当前中国思想争论
  写小说也会犯诽谤罪?
  国学应该怎样热起来
  灾难也检验我们的良知和见识
  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不容消解
  理性对待卢雪松老师事件
  恐怖主义绝非追求正义
  认识恐怖主义,“深刻”向何方?
  “郑家栋事件”与儒学无关
  讨论国学,该如何讲道理?
  陈丹青出走 我们都有责任
  不应该制定违背宪法的法律
  面对海啸,理性才是力量
  警惕大学成为搞笑场所
  几个乡下人等于一个城里人?
  大学招收运动员不能破坏社会公正
  没有品德的“品德门槛”
  不应该制定违背宪法的法律
  学术不端行为应受严厉惩治
  用制度平台建构民间思想的通道
  “赢者通吃”绝非正义原则

最近作品

  警惕恐怖主义:理性与力量同在
  以理性面对这个世界
  乞讨权利无须法律来证明
  李泽厚:80年代独领风骚
  “2006·北京·文化大革命研讨会”简报
  我亲历过的武斗
  写作背后的另一种经验
  克服恐惧也是爱国
  王小波是什么人?
  作文与做人
  知识分子与时代
  追寻顾准的当代意义
  我们敢不敢直面历史
  上山下乡闹革命
  我的造反生涯
  悼念李慎之先生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分化和对立
  家乐福事件与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公正与平等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对转型社会的两种解读
  西方学术界对于文革的研究
  关于修宪的几个问题
  西方文革的研究
  另一种阅读经验
  一段打捞回来的日子
  读李泽厚新著《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思想家和烈士:《遇罗克与出身论》序
  武斗的结束 怀疑的开始
  深挖极权主义的思想根源 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毛泽东稿费再思考
  “过去年代就没有腐败”?
  五四先贤主张打烂家庭吗?
  面对文革中多起大屠杀的三重耻辱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何光沪教授简介

下一篇: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