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网站首页
国学资讯
儒道学院
释迦禅院
西学汇通
影音集锦
人文彩云
群星点评
陈寅恪学
教育争鸣
时代观察
德胜学堂
孔子学会
感恩文化
三隆佛典
志同道合
玉山蓝河
里仁漫谈
国学网公告
首页
>
国学网
>
群星点评
> 中大袁伟时
中大袁伟时
2011-11-27
袁伟时(1931年12月- ),
广东
兴宁人。
中山大学
哲学系退休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曾任中
袁伟时
山大学中山学院院长。
1947年考进
广州
南海中学念高中,1950年考进中山大学经济系,至1957年在
复旦大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毕业后回中山大学工作至今。1970年代起年在该校哲学系教中国哲学史至退休。
学术理念
自称“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稿》的后记:“如果我们不愿再做受谴责的一代,就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从百年的屈辱和挫折中充分汲取教益……学术与盲信势同冰炭。因此,
我的信念
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本来面目写在纸上。”。
著作
《中国现代哲学史稿》(1987年)
袁伟时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1992年),增订新版易名为:《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2003年)
《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
》(1998年)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1998年)
《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2004年)
《晚清大变局》明报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另主编几套丛书与《
大学精神档案
》(当代卷)(2004年)
[1]
[2]
[3]
[4]
[5]
[6]
观点摘要
敢于正视现实的民族,应该坦然地承认自己有哪些不足,不把应该集中于如何学习的精力浪费在要不要学习的争辩中。一个伟大民族的自尊心应该显示在善于学习而又善于创造上。这里决定性因素也是制度。
———袁伟时《两次世纪之交大改革的若干交叉点》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成了
中国
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因为它是中国已经建立的现代文化学
袁伟时
术和教育制度的产物。
学术自由
,言论自由,兼容并包。西方现代文化与国粹,世间各种学术和思想文化流派,各种学问和艺术,自由介绍,自由探讨;激烈争辩,以理服人,拒绝暴力干预。新的学科,新的艺术,思想家,学者,作家、
艺术家
……如繁星在天,异采纷呈。这是思想解放的高峰,也是创造力
高扬
的年代,归根到底,这是向现代文化教育制度转型的辉煌里程碑。
———袁伟时《两次世纪之交大改革的若干交叉点》
自由的唯一边界是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以国家或其他集体和尊长的名义压制和吞噬个人的自由,是中国极大的弊端,
中世纪
的西方同罹此病。这是古今之争,而非中西或东西之争。
———袁伟时《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20世纪中国最大成就和最大的遗留问题之一,似乎首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很多“
卖国贼
”,政治家也以此互相攻讦,其中虽然有真有假,必须认真分辨;下半叶却难得一见。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不可能一夜飙升,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经济。1912 1926年间,中央政府每年财政收支各在4 5亿之间,赤字通常是一亿多乃至两亿左右。为填补这个大缺口,15年举内债近8亿,外债约10亿。那时,几乎没有那一派政治力量不靠外国资助。吃了人家的嘴软。从清末至民国,他们答应给外国的利权,不知凡几。共产主义运动升起,亦用过俄国人的钱,这是众所周知的。到了本世纪下半叶,
海峡两岸
的经济日趋强大,情况就大为改观。不能轻视个体道德素养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但就整体状况而言,决定性的是经济。
———袁伟时《20世纪的启示》———书
上一篇:
复旦朱维铮教授
下一篇:
武大杨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