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群星点评  >  李英花:叶绍翁与《四朝闻见录》研究

李英花:叶绍翁与《四朝闻见录》研究

2017-07-04

叶绍翁与《四朝闻见录》研究

李英花  
叶绍翁其人,大约出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活到南宋末年,且存在入元的可能性。他的籍贯应该是福建建安。是太学生出身,担任过史官。在朝为官期间,叶绍翁多与学者型显贵名宦交往,以真德秀为代表。在辞官或致仕后,叶绍翁隐居临安十年以上,与葛天民等隐逸名士吟诗唱和,以江湖派诗人的身份闻名一时。 叶绍翁私淑朱熹、叶适,不过,他的学识见解,周览各家之说,并不拘泥某一学派,他与朱熹紫阳学派、叶适水心学派、陆九渊象山学派中人,都有接触,所以,他不应该是某一特定学派中人,而应该是“学侣”。 叶绍翁的著述,有笔记《四朝闻见录》一部、诗作若干。关于《四朝闻见录》一书,其成书分为两段,甲、乙二集是在端平二年(1235)到淳祐元年(1241)间,丙、乙、丁三集是在绍定六年(1233)后编成,且可能未定稿。《四朝闻见录》的版本,目前有“四库”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和《说郛》抄录部分内容。比较三者同异,可知,作为今日点校本的底本,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本,质量最佳。 叶绍翁撰写《四朝闻见录》时,秉持的史事选取原则,是“外事、国政、人才”等“系于国”的史事。是书的史料来源,可分为四类:亲身经历、阅读所得、听人转述、转引他书。因为叶绍翁比较重视一手史料,所以转引他书的内容很少,且多是商榷考证性质。同时,叶绍翁蓄力于条目考证功夫,增设专门的“考异”条目。从叶绍翁对龚颐正、史弥远的态度,可以看出叶绍翁的修史立场,是站在士林公论一边,颇具史德。 《四朝闻见录》全书条目归类为史事、制度、人物轶事和评骘、钱塘地理、风景及习俗等四大类。但其编纂体例,存在失序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叶绍翁自己没有预先设计,未作如是想。不过,编纂体例“烦碎”,不影响该书史料价值,既可以辑佚《全宋文》、《全宋诗》,也可以校勘他书记载,还可以为《宋史》等史籍中相关记载进行注释。 针对《四朝闻见录》具体内容,一个方面,以书中所载“太学生置绫纸”为切入点,考证官告绫纸、僧道绫纸、监贴绫纸的制度、形制和功能等。发掘该书所反映的南
宋中期史事。另一方面,仿效徐规先生的《四朝闻见录记事纠谬》一文的体例,于《四朝闻见录》书中再摘取七处记载谬误,进行考证。

上一篇:四朝见闻录全稿

下一篇:北师大施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