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陈寅恪学  >  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10-10-17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立项建设的研究基地。具体由西安文理学院副院长耿占军教授主持。基地主要是对长安历史及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环境变迁、文学艺术、民风民俗、教育现象、对外交流、社会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长安历史与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在古都西安所形成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涉及了古都西安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源头。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整体建设目标:经过三年建设,凝聚研究实力,推动研究的整体进步,产出科研成果,在全国乃至国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构建“长安历史文化”科研体系,形成长安历史文化学派;在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中开设《长安历史文化》选修课;围绕研究中心,成立服务西安旅游行业的有关“长安历史文化”的培训、咨询、教育机构;在西安文理学院名刊《唐都学刊》上设专栏,研讨长安历史文化问题;与在陕文化机构联合,做有关长安历史文化标志性的品牌艺术设计产品;结合西安市市民文明素养教育,利用媒体进行长安历史文化的宣传、弘扬和普及。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分工明确:潘明娟博士负责长安历史,贾俊霞教授负责地方文献,刘宁博士负责长安文化,于风军博士负责历史地理。

  2009年11月25日上午,由省教育厅、外请专家和院学术委员会对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年度评估验收会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窦海潮、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苟亚峰、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刘丰,以及院学术委员会人文社科专家组成员和长安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韩权副院长主持,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明娟向专家们报告了中心成立一年来,在队伍建设、研究方向的凝聚、规划的制定、创新管理机制、课题论文的发表、学科研究对教学的支撑、人才的培养、资料档案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紧接着与会专家仔细查阅了中心的科研成果和档案资料。查阅结束后,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一年来他们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同时从学科研究方向、长远规划、学术研究与地域文化建设、未来硕士点建设、基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建设性的建议。省教育厅科技处窦海潮处长在发言中指出,在西安文理学院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文科基地,既是对学院长期以来在此方面研究形成积淀的肯定,也是对学院今后关于长安文化研究资源的再整合和再开发,更是对学院建设省级文科基地管理水平的检验。长安研究中心一年来的建设成果颇丰,说明了学院在建设基地上的思路和措施是正确的。希望今后一是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二是重点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齐头并进,互相打造;三是亟待建设中心网络宣传,将长安中心的网页建立起来供大家知晓。陕师大苟亚峰处长指出中心的图书资料建设要专广结合,充分占有;还要为未来谋划硕士点和科研梯队。西大刘丰处长提出应关注团队建设,关注基础研究也可以为服务而服务的导向。科研处李越处长对中心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转变:一是期望中心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向新起点,研究方向应进一步有所趋同;二是期望研究以学者个人兴趣,转向有计划、有亮点、有热点的研究;三是实现从自觉化管理转向规范化管理。与会的学院评委王晓如、张进、梁瑜霞、张丹、张天社等也谈了对中心检查后的感想,他们普遍认为:研究中心成立后成绩较大,是我院学科建设的一面引领性旗帜,对其它系(院) 学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学院在学科建设上采取资源整合、提升办学实力和进行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举措。院学术委员会组长门忠民书记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强调在今后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要进一步将突出特色,凝练方向,点面结合作为重点;团队建设中要团结一致,专兼并举,新老结合;在目标上既要重基础研究,也要重应用研究;在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但又要立足年度计划的执行,长短结合,注重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高屋建瓴、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大家对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措施,都表示了积极地响应和赞同。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检查,凸显了我院对建设省级重点文科基地的重视。重点基地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体现了我院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也充分证明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具进、开拓创新的宗旨。


本文来自: 西安文理学院(www.xawl.org或者www.xawl.edu.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awl.org/cms/data/html/doc/2009-11/27/25854/

上一篇:长安大学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下一篇: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