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陈寅恪学  >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

2010-10-17
    ■西安的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位为灰色,并辅以土黄色、赭石色的色彩体系。

     ■"我们的城市里应该少一点里程碑式的好大喜功,多一些人性化的空间。"

     ■让古老的文明与现代市场同步,给后人留下思考和借鉴。

                                     

    引言:著名城市理论家芒福特曾说:"人类花费几千年时间才对城市发展的规律有了局部的认识。"对于西安来讲,这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城市,又是如何在城市规划的道路上前行的? 本报记者 师永涛

  2007年10月13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2007学术年会上,中国建筑学会向西安市规划局颁发了"城市特色探索与研究特别贡献奖",这也是该学会首次向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此类大奖。而此前两天备受世界关注的"大明宫遗址区城市概念规划评审会"更是将人们的眼光落在西安城市规划之上。

  今天的中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令我们不得不对城市的形成、现状、未来进行思考,就一个城市的形成过程而言,哪一种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制度、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的原因?

  对于西安而言,这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城市,又是如何在城市规划的道路上前行的?本报专访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希望通过关注城市规划,了解城市规划与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联系,更希望从它背后发掘出更多的原因以及更多推动城市形成的力量。

  西安的颜色和性格

  城市经济导报(以下简称"城经报"):从古至今,西安拥有众多的优秀建筑,这些建筑产生的时代不同,风格各异,色彩纷呈,它们使西安特异于诸多城市,西安在当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如何延承与发展历史文脉,合理、充分地突现西安的城市个性?

  和红星(以下简称"和"):城市建筑总是处在时间、空间、人间的坐标系上。城市既是地域的产物、又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城市魅力体现了不同时代建筑的有机结合。一个城市的环境色彩由城市的硬质环境和软质环境组成,它包含城市的方方面面,如自然景色、文物古迹、市政交通与管线设施、小品等构成。而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构成物,对一个城市色彩主色调的确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经报:说到城市色彩,有专家分析定位北京为古雅灰调,上海斑斓多彩。那么西安有适合自己的城市色彩吗?

  和:城市色彩直接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细致地调查摸底,我们将西安的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位为灰色,并辅以土黄色、赭石色的色彩体系。

  周秦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最辉煌时期,周代出现砖瓦,在建筑上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秦砖、汉瓦是传统的灰色,西安众多的历史遗存建筑中,灰色所占比重很大,如钟楼、鼓楼、明清传统民居、西安城墙等,它们是构成西安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安市建筑色调定位为灰色,灰色让人感到厚重、沉稳,符合西安的古都特色,表达了我们对传统的尊重;陕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与之相适应的窑洞民居,保持着与地貌一致的土黄色,土黄色平和、稳重,是典型的关中地方色彩,也是西安人尊崇的颜色,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都是土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赭石色赋予建筑庄重、高贵、典雅的形象,是汉唐建筑色彩的主色,形成了汉唐建筑庄重、典雅、鲜明的建筑色彩。灰色、土黄色和赭石色协调统一,共同构筑西安城市建筑的主色调,体现古都西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建筑的色彩必须突出地域特色,并且与周围的建筑相协调。

  "还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

  城经报:和谐社会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一些现行的城市已经纷纷提出建设和谐城市的目标,您对此如何看待?

  和:所谓和谐是一个人所知的常识性问题。比如从城乡之间来看,差距拉大了,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的1.8倍,就区域层面考虑,矛盾加剧了;就城市内部而言,摩擦变多了,有居住空间的分异,穷人区、富人区,规划的不平衡导致了管理的落后,还有对历史文化日益严重的破坏,但我们要问:还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呢?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强调社会和谐,正是针对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的社会不稳定状况而言的。由于利益的失衡,导致心理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情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如果通过规划,通过管理,在这方面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在我们做规划当中一个重要方面。

从我们现在来讲,一部分人获益了,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可见增加收入是一方面,关注公平,让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是达到更高的境界。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有整体的观点,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有助于我们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长远与短期、整体与局部、经济与社会等各种矛盾。

  城经报:如您上述所言,西安在这方面的努力和目标是什么?

  和:西安的城市职能定位为:国际旅游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科研教育、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一线两带"的核心城市。

  在用地和人口规模上西安总用规模是10108平方公里,我们要考虑如何确定到2020年的人口规模,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规模为1070.7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70.57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200.21万人。2020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1.7平方米以内。

  和谐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的城市里应该少一点里程碑式的好大喜功,多一些人性化的空间,我们的管理中应该少一点对外来人口的歧视,多一点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我们在建设中应该少一点铺张浪费。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城市的中心作用,和谐的规划是建设和谐城市的保障,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城市规划目标也应该更多面向和谐发展。

  西安就是西安

  城经报:在您看来,西安如何使自己的城市真正具有活力、具有魅力?

  和:必须利用它的文化来产生它自己独有的特色,如果没有了特色它就不会产生活力。

  "长安寻梦,愿西安的模式能在探索中成为现实!"这就要求西安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不要同于其他城市,西安就是西安。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了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古城西安在保护的前提下寻求发展提出了良好的法律法规保障。在古城西安的城市复兴进程中,最重要的是传统城市格局复兴,传统建筑美学复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富于活力的再次表达与传承,让这个历史的链条不能断。

  "唐皇城复兴"规划正是对西安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唐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一个涵盖西安各个历史时期完整的文化板块,以文化带动经济,增强西安的整体实力,整个规划大大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做唐皇城复兴规划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建旧如旧,更不是照搬历史,而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再次传承与表达。西大街并不是把原来的传统建筑原封未动地搬过来。实际上就是把历史文明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强调城市的个性,提高城市的品位,让古老的文明与现代市场同步,给后人留下思考和借鉴。

    规划局长眼中的西安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还有一个头衔:"博士生导师、教授"。和红星说:"我是一名教书匠,然后被调到西安规划局担任副局长、局长,但是教学我一直没有停过,研究生、硕士、博士我都带,我总在想如何把一个城市规划做好,这对一个城市太重要了,所以说不光责任重大,而且压力也很大。"

  作为一个从事城市规划数年的专家,和红星认为还是要用规划和手段将特色保护复杂起来。面对着"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象,他感觉人们似乎都面临着某种文化的失落感和城市模糊的归属感。他一直在考虑:"这个城市给我们今天赋予了什么,我们如何报答这座城市,使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和红星上任西安市规划局局长之初,一个城市研究中心在规划局设立。这个中心只有两个人,但长期参与研究、调查和讨论的博士、硕士达十余人,内容涉及规划、景观、雕塑等多个学科,这也正是和红星的"教授之道",参与课题者多是他带的研究生,这种密切联系城市规划实际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也直接服务于西安的城市规划。

  和红星表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城市的规划保持高水准、高品位。"此前获得的"城市特色探索与研究特别贡献奖"也正是对和红星和他领导的西安市规划局的高度肯定。"评委投票的那一刻,108个代表齐齐举手,我站在后排,特别感动。"和红星说。

  谈及对西安的感情,1953年出生在山西晋城,1978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和红星说:"我对西安有一种情意,情系西安,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局长,对这座城市必须要富有热情、激情和感情,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真正达到城市健康化,西安就是要走振兴城市精神之路,走特色城市之路,走复兴中国民族城市文化的和谐道路。"

上一篇: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下一篇: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曲江让西安人找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