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02
刘浦江:正视陈寅恪
15-01-07
木屑下的河流——谈关陇集团与关中本位政策
14-12-08
刘克敌: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
14-11-23
2013年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4-11-23
1994年纪念陈寅恪教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4-11-23
1989年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14-11-23
《知网》陈寅恪学
14-11-23
《凯迪网》陈寅恪学一览
14-11-23
《凤凰网》视频陈寅恪学
14-11-23
梅贻琦、陈寅恪“解放”前夕为何要“出走”?
14-11-23
《共识网》陈寅恪学一览
14-11-23
《爱思想》陈寅恪学一览
14-11-23
桑兵: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14-11-23
孔庆东:陈寅恪对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14-11-22
傅国涌:陈寅恪是做人的标准
14-11-18
余英时:陈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14-11-18
吴小龙:陈寅恪的历史悲情
14-11-18
陈明:谁解陈寅恪
14-11-18
刘广定: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悼念陈寅恪先生逝世三十年
14-11-18
蒋寅:考量历史的平常心——《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后
14-11-18
葛兆光:吾侪所学关天意——读《吴宓与陈寅恪》
14-11-18
胡晓明: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
14-11-18
胡戟: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14-11-18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14-11-18
季羡林:回忆陈寅恪先生
14-11-18
试析陈寅恪《武瞾与佛教》
14-10-26
陈寅恪:走出“史料学派”
14-07-23
曹印双:试析陈寅恪先生视域下的中西文化战略融合点
14-06-14
书生金应熙再认识
14-04-13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14-03-11
纵有名山藏史稿,传人难遇又如何?
14-01-12
陈寅恪晚年诗中的“梅兰芳”
14-01-12
江西社科院胡迎建研究员
13-06-20
杭州师范刘克敌教授
13-06-20
广东张求会教授
13-06-20
台湾汪荣祖教授
13-06-20
中央文史馆刘梦溪研究员
13-06-20
经学与史学──读陈寅恪札记
13-05-05
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13-05-02
吴学昭:希望陈寅恪三位女儿继续写下去
13-05-02
佛吉尼亚汪荣祖
13-05-02
广州文研所陆键东
13-05-02
中大吴定宇
13-05-02
复旦蒋天枢
13-05-02
北大王子舟
13-05-02
上海社科院唐振常
13-05-02
北大王永兴
13-05-02
杭州师大刘克敌
13-05-02
中大胡守为
广东省党校张求会
13-05-02
中大陈美延
13-05-02
南昌大学刘经富
13-05-02
修水叶绍荣
13-05-02
大师陈寅恪
13-04-08
顾真:略论台湾新史学的崛起与成就
13-02-21
钱 穆:中国今日所需要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
13-02-03
曹印双:陈寅恪《论韩愈》的弘道意蕴
14-10-21
曹印双:陈寅恪种族文化理论新阐释(下)
13-01-21
曹印双:陈寅恪种族文化理论新阐释(上)
13-01-21
钱穆:简化制度,让人才自由发展是最要紧的
12-11-19
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
12-11-16
吕思勉谈历史
12-11-16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12-11-16
赵元任说研究学问是为了“好玩儿”。
12-11-13
钱钟书与陈寅恪
12-11-13
毛泽东与陈寅恪
12-11-13
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
12-11-13
史坛南北二陈论
12-04-24
学大师陈寅恪的港穗因缘
11-12-15
牟发松:略谈前辈学者对唐长孺先生治学的影响
11-12-15
余英时:陈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11-12-08
余英时:追忆与唐长孺先生的一次会谈
11-12-08
谷川道雄:受教四十年
11-12-08
与唐长孺六十年交往漫忆
11-12-08
曹印双:散论陈寅恪先生《对科学院的答复》
11-04-20
国学大师陈寅恪论著目录
10-11-19
陈寅恪纪念馆
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