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教育争鸣  >  袁正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袁正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2010-10-18

大家好,很荣幸和大家交流这个话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首先我们要回答什么是精神?精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科学精神首先是指一种科学的观念,还包括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它透着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

我们人的智慧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方法,而最高层次是观念。总体而言,观念,也就是现代观念,有两层含义:以“理”为核心的科学观念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观念。科学观念诞生于近代科学;人文观念也就是现代人文观念,一般说来诞生于文艺复兴。

首先我们对近代科学要有一个认识。科学技术本来应该叫科学和技术。科学是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真相和原理。技术是变革现实,运用科学原理发明技术,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能我们有这么一个说法:为什么原来的5000多年,人类始终在农业社会缓慢爬行,而到了最近的二三百年,特别是最近的十几年,才以超级加速度迅猛发展?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300年以前,人类做什么事情一般是遵循生产——技术——科学这样一个模式,从经验出发,凭经验盲目地进行生产,然后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过程当中,产生科学。这样的模式经历了几千年。但是近代以来,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革。人类干什么事情首先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规律,然后运用这个原理从事于发明技术,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遵循的是科学——技术——生产这样一个模式。从此,人类就进入了理性社会。

我们的四大发明主要是凭经验发明的。甚至蒸汽机的发明,主要凭的也是经验,所以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但是蒸汽机以后的许多重大发明,比如发电机的发明过程,先有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实验室里经过10年的奋斗,发现了电生磁、磁生电的基本原理,这就叫科学,然后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也就是说西门子在发明发电机的时候,就不是在黑暗中摸索,或者说盲目地去试,而是有了科学的指导,少走了弯路、错路。紧接着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89年美国威斯汀豪斯发明了交流输电,电能够远距离输送,从此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从发现到发明前后不到5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说50年的时间超过了以往的5000年。

又比如1905年,一个26岁的犹太人——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时候,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了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E—mc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40年以后,1945年原子弹爆炸,靠的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科学原理。科学原理转化为原子能技术。这一系列的例子都说明,近代以来,人类聪明到这样的程度,做什么事情首先弄清这个事物的根本原理。人类进入了理性的时代。我们把这种观念叫做科学观念。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尤其重要的是转化为一个崭新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科学思想。

什么叫科学思想?现在要下个定义非常难,粗略地讲,科学思想是科学家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我们简称叫科学价值观,如果再简称就叫做科学观念,及其实现这种观念的勇气。这个勇气,我们把它叫做科学精神。由此,我们推出了三个概念: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不仅具备这种观念,而且还拥有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它透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心理。一般说来,我们把科学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个叫探索精神。科学始于好奇。人的好奇心是科学诞生的第一动力。我们经常说,在教育中要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个好奇心,就是探索为什么。物质是什么组成的?过去我们说金木水火土,没有进一步地去探讨,近代科学发现金木水火土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质子、中子、电子又是最基本的粒子,基本的粒子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的,一直到现在发现了三对夸克,那么夸克又是什么组成的?科学家还在不断地探索。如果我们不了解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就没有现在的化工产业,所以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要去探索。

第二个叫实证精神。科学源于事实,成于思维,一个是实,一个是证。要多次重复事实,才能找到规律,但是,还要思考。比如哥白尼当初提出日心说的时候,除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因为当时还没有望远镜,所以观察是很粗略的。根据地心说历法老不准,但假如九大行星同时围绕太阳旋转,则整个自然界的秩序有条不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正好365天,有点小小的误差,那就是2月份是28天或者是29天,这就是观察、实验加思考。一般说来我们把科学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归纳的思维方法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当然还要加上想像、灵感、直觉等。所以科学精神就表明一个人善于去观察,而且还要善于去怀疑,这叫有根据的怀疑精神。然后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假设,再慢慢地去证实它。

第三是科学精神,我们又把它叫做原理精神。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追求根本,追求最根本的原理。像物理学中的F=ma,表明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任何物体动则恒动,静则恒静,这表现了惯性的原理,加速度的原理。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事物的一些最根本的东西。这个思想可以再发挥一下,人类社会有治理社会的基本原理。比方说,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又是什么?只要弄清了基本原理,在构筑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就更加理性,也就更加符合实际。

第四个方面是创新精神。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要能够解释现实,也要能够预测未来。当一个科学理论既不能解释现实,也不能预测未来的时候,它就要发生突破,发生革命。就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家认为经典物理学已经非常完美,甚至认为它下一步要做的只是小数点后多少位的完善问题了,但是突然发现它解释不了光速不变的原理,就像空中飘来了两朵乌云一样,给物理学带来了危机,这样就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反传统的,当时许多经典物理学家,坚决反对。作为一个26岁的年轻人,爱因斯坦之所以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就在于创新精神。当然这种创新精神必须产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暂时不赞成你的意见,但是我们尊重你的意见,所以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中大多了事物的普遍性,那么他在处理事物的特殊性时,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少走弯路错路。所以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我们在处理特殊性的时候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没有掌握事物普遍性,就可能是事倍功半。处理事物的普遍性就是我们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但是绝不要因为操作过程中的特殊性而扭曲事物的普遍性,这么做,往往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我们就去扭曲事物的普遍性,一扭曲就变味,一变味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规律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规律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而且越具普遍性的,就越具本质性,就越深刻,越重要,越能说明问题。实事求是的“是”就是求了个最基本、最本质的原理。比如,我们发现事物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就比过去金木水火土更本质一点,我们进一步找到质子、中子,又更本质一点了。越能够掌握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就越能够抓住根本。当然如果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讲,比方说我们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市场机制。什么叫市场机制呢?生产者和消费者或者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关系。如果我们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的钱给少了我不卖给你,你的东西卖贵了我不买你的,讨价还价达成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叫什么呢?就叫价格。所以市场机制又叫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是个人利益制约机制。所以,我们说,在市场经济当中,不能回避个人利益的问题,那么个人利益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总体体现是什么呢?是产权问题。所以,建立市场机制体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逐渐地明晰产权。而产权最终要明晰到人。因为现在我们是政府所有制,或者说是国有制,它往往都是机构所有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它应该是人有制。我们搞社会主义是大多数人拥有,那要形成规模效益怎么办呢?最普遍的形式就是股份制。生产资料,或者说,设备集中起来,形成规模。而它的产权以股份的方式分散在广大公众手上,所以必须要解决好产权。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应该要抓住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产权问题的改革,这就是体现了一种科学思想: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抓住它的根本原理。

我们现在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科学思想?第一,懂得承认和尊重规律;第二,懂得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第三懂得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弄清它的根本原理,都必须抓住最基本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现代国民的素质问题,我们把这又叫做理性的观念。如果我们民族有了这种观念,凡是规律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再去争论它,就按规律办事。当然在发现规律,在探讨这个东西是不是规律的过程当中,要有大量的争论,但是一旦公认了,这是规律,那么我们就要同心协力地按规律办事。这样我们在改革过程当中,可能过去的一些无味的争论就减少了。这就是我们有了统一的价值观,或者是有了共同的语言,就是按理性办事,同时我们又做得到,又懂得干什么事情要从根本抓起。治理社会同样要抓住它的基本原理。我刚才谈到,这个规律体现在实际行动当中,它表现为一种规则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讨论,这些规则是不是符合规律,是不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一旦规则制定以后,我们在行为当中,就要遵守这个规则,而且把遵守规则看成是~种习惯,一种价值观,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于把它看成是一种下意识的东西,而成为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观念。

当然,科学观念是现代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一切。科学使人明白过去做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也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比方原子弹,生物武器。所以我们还要有人文思想,而人文思想始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就是把创造出来的东西,始终造福于人类,把它对人类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什么叫人文观念。

关于人文观念,如果我们说得非常通俗和简单的话,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现在大家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关于人文观念的诞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方面是欧州中世纪的文艺复兴。黑暗的中世纪压抑人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禁欲主义,压抑了几个世纪,到了15、16世纪,人类受不了了,所以就爆发出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文艺复兴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文艺复兴更多的是通过文学和艺术、小说、诗歌、美术、音乐来表达对人的情感。人文观念的产生的另外一个角度是我今天要重点介绍的。

刚才我谈到了,从哥白尼到牛顿,把颠倒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就理顺了宇宙的次序,表现出一个井井有条的自然规律,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规律意识。而这样一种观念,给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深刻的影响,震撼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约翰·洛克。他是牛顿的好朋友,比牛顿大10岁,是牛顿的莫逆之交,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所产生的规律意识的影响。他就想自然界如此有规律,如此井井有条,为什么人类社会如此混乱,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规律?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混乱不堪,不是因为没有规律,而是因为规律没有被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律之所以没有被遵循,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社会仍然建立在一个传统观念基础之上。这个传统观念就是我刚才说的君本位的观念。以君王为中心,所有的人都是来赎罪的,既然是罪犯,赎罪的,当然就不能够有自己的欲望,那么他的个人的利益,他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被压抑。约翰·洛克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可以问,君权是从哪儿来的呢?君权神授。那么既然日心说表明神不存在,授予君权的神不存在,所以君权也不存在,所以他就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所以他就如同哥白尼、牛顿把颠倒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他也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伟大学说。我认为约翰·洛克在用理性创建人文观念这方面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人是社会的中心,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是保护人创造财富和享受自由。他的观念实际上为英国的光荣革命、后来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美国的宪法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本位的观念导致了民主政治体制的诞生,这是他最伟大的发现。我们既然说科学就是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那么人类社会最大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人是社会的中心,人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要尊重人的利益,而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到了18世纪又出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当然我们~般把他叫做经济学家,或者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人专业化了,有时候往往把它们割裂开来了。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科学往往让人追求一种真,人文让人追求一种爱。我们要懂得按规律办事,又要懂得规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使人类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演讲人:袁正光(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教授)

上一篇:汤天明:我期待的大学改革

下一篇:郭齐勇:大学精神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