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国学资讯  >  家園第93期目錄

家園第93期目錄

2017-09-08
家園第93期目錄 
 
目录
行善積德是福報的源泉 2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 4
記住這18句終身受用的話 6
氣節驚蟄 8
扁鵲為什麼被尊為「神醫」 11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 12
一問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不知” 14
抗日持久戰的國際意義-劉羨冰 16
卫灵公篇:第十四章 文章是鲜花 家园是硕果 《论语妙义》之151 17
爬山小技巧 19
多數人煮飯會犯三個錯 21
溫水洗頭法真能防掉髮不禿頭-日專家告訴你 22
 
 
 
 
行善積德是福報的源泉
2017年02月02日
 
 
 
世間人都希望能得福報,過好日子,做事順利平安,能發大財,當大官,所以大陸的新年那一天,很多人要想盡辦法去廟裡燒第一柱香,撞響第一聲 鍾,祈求新的一年裡能得福報。按照傳統文化觀念看,人能不能得福報,不是求來的,是行善積德積來的。人只要在世上做了仁義行善之事,福報不求自來,這是善 惡必報的天理所決定的。
 
蠢頭蠢腦人的福報
 
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清代人胡牧亭說,他的家鄉有一位富翁,平時安於養尊處優,閉門不問天下事,人們很少看見他在公眾場合露面。說起來也怪,這人並不善於賺錢謀生,但他的財 富,總像是用不完。他不懂得調養身體,但他一輩子也沒得過什麼大病。偶爾發生了意外的禍患,又往往意外地得以解脫。
 
有一次,他家的一名婢女,忽然上吊自殺。鄉里的公差,幸災樂禍,以為有機可乘,大肆張揚並報了官。地方官接報後,也即時興沖沖地帶著大批皂役,前來 驗屍立案。及至勘驗屍體時,忽然,那婢女的手腳微微顫動起來。眾人正感詫異,不一會兒,只見她打了個哈欠,伸一伸腰,又側轉過身子,接著就坐了起來,她竟 然又活了。
 
地方官還想以“逼奸上吊”來羅織罪名,便不斷地用種種語言,對婢女加以暗示,誘供。這位婢女卻向上磕頭,說道:“青天大老爺!我的主人,姬妾成群, 個個容貌如仙子,哪會鍾情於我?假如他看上我,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肯自殺?實際上,因我聽到我父親不知何故,被當地官府杖責而死的消息,心中又悲 痛,又氣憤,所以才不想活了,實在沒有別的原因!”地方官聽了沒轍,大失所望而去。
 
這位富人其他的一些經歷,也往往類此。他鄉里的人都說:“這人看起來蠢頭蠢腦的,可他為什麼偏有這麼大的福分?真是莫名其妙。”
 
有一次,偶然有人扶乩召仙,鄉人就以這個疑問,來請教乩仙。那乩仙判語說:“各位的想法全錯了。他之所以有這福分,正因為他是個蠢人。這位富翁,上 輩子是個地地道道的鄉巴佬。他淳樸敦厚,絲毫沒有與人計較之心。他悠悠忽忽,從來沒有患得患失之慮。他雖然落落漠漠,但待人平等,心中無愛無憎。他襟懷坦 蕩,總是直心直行,無偏無私。有人欺侮他,他不與之爭競。有人欺騙他,他不心生巧詐。有人以惡言誹謗他,他既不心懷嗔恨,也不遷怒於人。有人捏造罪狀故意 陷害他,他也不圖報復。一生平平庸庸,老死於茅舍,並沒有什麼功德,獨有那顆淳樸善良的心,卻為神明所讚賞!所以降福於他,使他今生終身幸福。他這輩子所 表現出來的愚蠢無知,正說明他與上輩子身形雖異、而稟性猶存,並沒有埋沒了前世的善根。諸位似乎疑心像他這樣碌碌無能的人,不該僥倖得福,那你們就想錯 了!”
當時在場的人,信與不信者,各占其半。胡先生(胡牧亭)認為:乩仙這段評語,很是耐人尋味。
 
看起來蠢頭蠢腦的人,為何一生福報這麼大,甚至在飛來橫禍與栽贓陷害面前也不了了之,原因就在於這位富翁的前世為人善良,心態平和,一生做的都是行善積德的事,雖然一生平庸無奇,但是行了善事積了大德,沒有現世得福報,但是來世卻福報一生,這才是真正福報的源泉。
 
父與子行善積德 福報兒孫
 
明朝人商輅的父親曾任嚴州府吏數年,一味廣積善德,力行善事,甘守清貧。他經常勸同事們要奉公守法,不要在文字上耍花樣害人,不要收取枉法的錢財,官員們都聽從於他。下屬各縣有囚犯押解到州府,但凡有冤屈的,他一定要替他們申訴,救助他們,許多人因此而保全了性命。
 
一天夜間,太守遠遠就看見府吏的家中有光亮閃爍,尋跡象查看,並不是火光,感到很詫異。第二天早上,太守問府吏昨夜家中發生了什麼事,府吏說:“我 家生了一個兒子。”太守聯想到昨夜的光亮,就說:“這一定是個貴子,待滿月後,抱來讓我看看。”孩子滿月後,府吏抱他到太守家堂屋裡去,太守一看又驚奇又 羨慕,對他父親說:“爾子上應天象,必非塵凡之器,他日必為朝廷大瑞,與國家增光者也!”
 
府吏家生的這個孩子就是商輅,自幼天資聰慧,才思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後來中鄉試第一(解元)、禮部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一(狀 元),連中三元,正如《明史》所述“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輅一人而已”、“明朝三百年,科名第一人”。商輅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人稱“三元宰 相”,他的父母也都受了誥命,人們都說這是其父當年為民洗冤,累積陰德之報。
 
商輅秉承父志,心繫於民,正義敢言,為國家增光。明憲宗時,商輅根據當時多地區出現的水災,提出了首先要修德消除災禍的八件事,即《修德弭災疏》, 憲宗讚許並予以採納。商輅還上了《政務疏》,強調君王要納諫言,“伏望自今以後,凡遇建言之人,乞賜優容所言,可用即可施行,如不可用,亦不加罪。”
 
仁壽太后家管田莊的內吏與百姓爭奪田地,侵占民間地產,眾民與內吏發生爭執。太后大怒,憲宗想把百姓遷徙到塞外,“欲盡徙蘇民之邊者,計八十餘 家”。廷議中商輅正色道:“天子以天下為家,何以莊為?”“只有內吏侵占民地,未有平民百姓敢侵占官地者。”一語甫出,震驚四座,閣議不能通過,憲宗不得 不收回成命,商輅替百姓說話,使眾民得以安寧而免徙邊庭。憲宗想在宮殿的北面修建一閣樓;工部請采木修築乾清門,商輅皆極力諫阻取消。當時有開封、鳳陽諸 府流民流徙濟寧、臨清一帶,均被有關官員驅逐,商輅於是招集他們開墾京城附近的閒置田地,發放糧種,使百姓有了歸宿。
 
商輅在任內的一大功績是力諫撤銷特務組織“西廠”,為民除害。宦官汪直掌管西廠,橫恣胡為,越過刑部、都察院任意抓人殺人,製造冤獄,官民人心惶 惶、怨聲載道。商輅率領同僚毅然上了著名的《請罷西廠疏》,奏說汪直和西廠是國家一大危害,主張撤掉,並分條列出汪直的十一條罪狀,憲宗看了大怒說:“朕 用一內臣,怎麼就危害天下了?”商輅嚴肅地說:“陛下聽信汪直,而他安插耳目在群臣中,如韋瑛、王英等這類小人。他們假傳聖旨或都稱自奉密旨,濫殺無辜, 作威作福,欺虐善良,有時一天擅拿十幾人,如此國法安在?害得士大夫不安於職,商賈不安於市,旅行不安於途,士卒不安於伍,庶民不安於業。此輩不罷免,天 下怎麼會無危險呢?”這時大臣萬安、劉翊、劉吉等也站出來參劾汪直,商輅向他們道謝說:“諸公都為國家這樣做,我又有什麼擔心的呢?”在商輅等人的力諫 下,憲宗下令罷免汪直,廢除西廠,朝野肅清,人心大快。商輅的《請罷西廠疏》也成為歷代相傳的不朽之作。
 
商輅秉公執法,屢次平反冤案,極力營救受奸佞誣陷的正直官員及無辜百姓,伸張正義。他不計較個人官職升降,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凡所做的事,都是有益 於國家、生民之事。《明史》稱“輅為人,平粹簡重,寬厚有容,至臨大事,決大議,毅然莫能奪”,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
 
他的同事去看望他時,看見他子孫眾多且賢德,不禁感嘆道:“與公同事歷年,未嘗見公筆下妄殺一人。宜天之報公厚。”商輅也深有感觸地說:“正不敢使朝廷妄殺一人耳。”
 
商家善報不斷,子孫後代人才輩出,多數科舉及第。商輅之子商良臣任翰林侍講,商良輔任禮部少卿;其孫商汝頤官至吏部司務;其曾孫商承學官至監察御史;其七世孫商周祚官至吏部尚書,可謂富貴榮顯。
 
如何行善積德,傳統文化故事裡講的非常明白。“身在公門好修行。”商輅的父親和商輅為官多年,一心為公,做的都是善事積德事,所以後世兒孫人才輩出,多數科舉及第,富貴榮顯,福報不求自來,是祖上積德,福報兒孫的明顯例證。
 
相比:中華傳統文化教人善待他人,行善積德以得福報,生命有好的未來;但今日西來共產黨文化卻蠱惑鬥爭,弱肉強食,然行惡勢將毀滅生命的未來。中共摧毀了中華傳統文化,另立一個邪惡的黨文化,終將毀滅人類。於此可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之重要。
 
 
◆◆◆◆◆◆◆◆◆◆◆◆◆◆◆◆◆◆◆◆◆◆◆◆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
 
 
有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子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弟姐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日死去。因此澆過1、2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弟姐妹們所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愛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地變得樂觀向上起來。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棵小樹?
 
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則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棵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儘管沒有成為一個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這只是一句話。
 
食物能夠喂飽我們的胃,愛則能夠喂飽我們的心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愛對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但愛,並不是溺愛,愛對了是鼓勵,愛錯了則變阻礙。
 
就如,對身有殘疾的孩子,若你覺得他可憐,而處處幫助他,捨不得他吃苦,他會覺得自己更可憐,而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怨憤。
 
對這樣的孩子應該給予平等看待,並常給予正面的鼓勵,當孩子能完成一件事時,即使只是件小事,也應該給予肯定與鼓勵,才能為孩子建立健全的心靈。
 
何謂逆增上緣?
 
「逆增上緣」是印度很有智慧的四句話~
(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2)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3)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4)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   
 
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
 
有這麼一句話非常值得品味。"真的很累嗎?  累就對了 ……舒服是留給死人。"
 
苦…………才是人生 。
累…………才是工作 。
變…………才是命運 。   
忍…………才是歷練 。
容…………才是智慧。
靜…………才是修養。
捨…………才是得到。
做…………才是擁有。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
 
《逆增上緣》   獻給所有正在努力的人!
 
 
◆◆◆◆◆◆◆◆◆◆◆◆◆◆◆◆◆◆◆◆◆◆◆◆
記住這18句終身受用的話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請一定要記住這18句終身受用的話!
 
待人處事也是一門藝術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
 
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這 18 句話,每一句都說進心坎裡…
 
1. 絕不去恨人
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2. 看待緣分的哲學
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3. 別和傻子爭辯
不跟傻子爭辯,否則就搞不清誰是傻子了。
 
4. 人的 4 張牌,這張最重要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5. 成功的人,贏在「這裡」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6. 太過守財,說穿了就是…
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紙」,是遺產。
 
7. 氣質修養,是這樣體現的
長得那麼美那麼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那麼有錢那麼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
 
8. 控制脾氣也是種能耐
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下去,那叫本事。
 
9. 做事的學問
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10. 謹言慎行,多說無益
管好自己的嘴,講話不要圖一時痛快、信口開河,「良言一句三冬暖,傷人一語六月寒」,說話要用腦子,敏事慎言,話多無益,不揚人惡,自然就能化敵為友。
 
11. 愛別人其實就是愛自己
沒有愛的生活就象一片荒漠,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要學會「愛別人其實就是愛自己」,讓愛如同午後陽光溫暖每個人的心房。
 
12. 請懂得感激、多用同理心
多去理解尊重別人,常懷寬容感激之心,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海納百川是多麼廣闊,感激你的朋友,是他們給了你幫助;感激你的敵人,是他們讓你變的堅強。
 
13. 好的心態讓你一輩子健康
這個世界,有兩件事我們不能不做:
一是趕路,二是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擁有一份好心態,好心態是一生的好伴侶,讓人愉悅健康。
 
14. 人情是人的資本,存越多賺越多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樂善好施,長於交往,「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的情緒要儲存」,就像銀行存款,存的越多,時間越長,紅利就越大。
 
15. 換位思考,別妄下結論
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於下結論,尤其生氣時不要做決斷,要學會換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複雜的事情盡量簡單處理,千萬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16. 少一點計較,多一點知足
學會知足,人生最大的煩惱是從最沒有意義的比較開始,這世界總有不如你的人,也總有比你強的人,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了腳。
 
17. 對敵人生氣,代表自己沒把握贏他
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
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了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不要太在乎別人的咒罵。
 
18. 尋找並享受工作的樂趣
別把工作當負擔,與其生氣埋怨,不如積極快樂的去面對,當你把工作當作生活和藝術,你就會享受到工作的樂趣。
 
最後的最後,還是想獻上這段話:
 
人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應該珍惜,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一字一句都講到內心裡, 真的太中肯了! 內心累了、迷失方向了, 請看看這些話,讓你重拾熱情喔!
 
 
◆◆◆◆◆◆◆◆◆◆◆◆◆◆◆◆◆◆◆◆◆◆◆◆
氣節驚蟄
 
 
惊蛰丨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2017-03-05 知行君 大道知行
 
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春雷响,万物长
从3月5日开始,就进入了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时节,“春雷惊百虫”,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割房霜为匕,天寒百虫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之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惊蛰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后,春进入温风如酒、春阳如沐、春云如笑的醉人阶段。一夜春雷百蛰空,万物都开始进入争春闹春的春喧时期。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惊蛰的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节气中的“化”是变回旧形的意思,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此时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忙碌中的“惊蛰”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开花,在乡村田野上,处处可见弓背弯腰、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高歌吆喝,忘却疲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泥染衣腿,也打不断他们那“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兴致。此时节,春从前几日的嫩芽,一夜之间长成万里青田,让我们不禁惊叹一声春雷带来的天翻地覆。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时节,气候还不完全稳定,乍暖还寒的天气使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鲜甜多汁的梨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因此民间在这天人们大多会吃梨。
 
惊蛰时节,天气渐暖,草虫渐生,此时,地方百姓还会用香草熏房,或者在门槛外面撒上石灰,防止蚂蚁小虫上门。另外,惊蛰后微风起,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仲春三月,多有淅淅沥沥的雨点敲窗而来,是时河水涌奔,伴着“蝶衣晒粉花枝舞”的雅致,和着“池塘水满蛙成市”的喧闹,惊蛰,是大自然恩赐予我们的一场美梦。
 
惊蛰时节话“养生”
 
着装要“春捂”,饮食要“少酸”
 
惊蛰养生,在着装上要“宜捂不宜冻”。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也就是气候刚转暖的时候,注意保暖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侵扰。
 
春天是一年之始,年初身体没有调养好,到了年中、年尾就会生病。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对应的是肝,肝气旺会伤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饮食调养既要根据节气变化,考虑每个人的体质,又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适当多吃温补阳气、抑肝养脾的食物。因此,惊蛰时节要注多吃甜、少吃酸来养脾。除了“惊蛰吃梨”外,大家还可以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多吃蔬菜,以韭菜、菠菜、荠菜为宜。
 
巧运动慎防风
 
惊蛰时节,生机盎然,人体阳气上升,各个器官组织机能想要充分活跃起来,就需要均衡得法的运动。惊蛰时节需顺势早起,在春光中舒展四肢。人在清晨如登山观海,胸中会有一股清气升起。若在春天迟迟沉睡,整年都可能暮气横秋,人也会越来越没精神。
 
另外,农谚道“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可以看出惊蛰是多风的节气,此时风邪最猖狂。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惊蛰气温明显变暖,空气湿度增加,万物复苏,病毒、细菌也开始大量繁殖,人们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晒晒太阳,平时常揉三穴,以提高身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重防三种易发病
 
从气候特点来着,惊蛰后气温明显升,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时期。这时虽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早晚温差大。某些疾病容易发生、复发和加重。
 
感染性疾病增多发和加重:惊蛰前后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活跃期,加之多风会加快病菌传播,所以感染性疾病较为多见。因此,最好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同时,要多开窗,既能保持空气新鲜,还能杀菌消毒。
 
情致病易发: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常相对不足,应注意养肝、护肝,人容易出现阴虚、肝火偏盛,直接影响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正常功能,由此会导致急躁、易怒等情绪。此时应避免大过急躁,别为小事生气,尽量保持心境平和。
 
诱发心脑血管病:惊蛰前后气温变化大,对血压、血液循环影响较大。此时是高血压、中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急症的多发期。建议早睡早起,以迎合春天之朝气,让自己精神焕发。
 
 
 
 
◆◆◆◆◆◆◆◆◆◆◆◆◆◆◆◆◆◆◆◆◆◆◆◆
扁鵲為什麼被尊為「神醫」
文/王元甫(內科醫師、中醫博士)
 
 
扁鵲有一次經過虢國,聽到虢國太子死亡的消息,因而拜見虢國的國君,扁鵲診視虢太子,發現並沒有死,而是因為「屍厥」昏死,扁鵲施以針灸湯藥,虢太子甦醒後痊癒,扁鵲博得「神醫」的美名。
 
扁鵲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代人,距離現在二千四百年前。司馬遷《史記》記載扁鵲學醫的傳奇,扁鵲原是一家旅館的舍長,專門處理旅館事務。
 
有一位客人長桑君,前後投宿十多年。有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過來說:「我已年老,有祕方要傳授給你,但是你不可以告訴別人」,扁鵲答應了,長桑君於是拿出一包藥說: 「此藥用上池水(清晨還沒有落地的露水)泡來喝,三十日後就能知曉人的生與死」,然後交給扁鵲所有的醫書。
 
長桑君說完話之後,就突然消失不見了。《史記》描述長桑君不是凡人,可能是神仙吧!扁鵲就照長桑君的話去做,吃了三十日的藥,果如長桑君所言,神奇的事出現了,扁鵲可以隔牆看物,可以隔著牆壁看到牆壁另外一邊的人,所以扁鵲就是用「透視人體」的功能看病,脈診只是做做形式。
 
神醫扁鵲透視人體的功能是真的存在嗎?這是我們今日接受科學教育的人,心中存在的大疑問。
 
為什麼神醫扁鵲的特異功能那麼重要呢?因為這是中醫理論形成的關鍵。《難經》相傳是扁鵲所寫,第二十五難(問題)提到「心主與三焦為表裡,俱有名而無形。」無形是指我們人看不到的東西,不只心主與三焦人的眼睛看不到,中醫還講到許多無形的東西,包括神、魂、魄、氣、命門等等,這些都是中醫精華的部分,但因為是無形的,至今還無法用現代科學方法驗證。這些無形的東西是古代大醫學家用透視人體的特異功能直接看到的,所以才能寫在醫書如《黃帝內經》上, 而成為中醫理論的基礎。
 
當今我們許多人都信仰宗教,宗教有許多神跡,例如道教元始天尊讓姜子牙封神,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神通第一,基督教耶穌治病、驅魔的神跡,對信徒來說,這些是不需要科學驗證的。古代文化是神傳文化,與現代科學有極大的差異,現代人用神傳文化的觀點,就不難理解神醫扁鵲的真實性。
 
 
 
 
◆◆◆◆◆◆◆◆◆◆◆◆◆◆◆◆◆◆◆◆◆◆◆◆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
2014年10月16日 3:00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短短兩句的成語,引出眾多美女的典故,足以證明兩句成語對美女形容之極致,這在中國歷代的詩詞成語中,誠屬罕見。
 
女孩有多美,文墨雅士常用成語「沈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美女之豔貌,讓魚見羞而沈入,讓雁見驚而高飛,使月蔽閉,使花含羞。
 
一般來說,大都認為「沈魚落雁」是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毛嬙是越王的嬖妾,與西施齊名;麗姬又稱驪姬,為晉國之寵嬪。李商隱的詩作〈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曾描述麗姬之美:「鄒顛蓐發軟,麗姬眉黛濃。」
 
根據成玄英的解釋,莊子這段〈齊物論〉原是言人之所美,魚鳥糜鹿不知其美,以明凡夫愚迷,妄生憎愛,世間固無真是非也。後來流傳的傳奇小說,反而將沈魚落雁用為形容美人之辭。
 
但後人認為唐人宋之問〈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才是傳奇小說中沈魚落雁的由來。
 
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4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4個修辭來形容4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宋之問〈浣紗篇〉形容的美女,是春秋戰國時代越國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傳說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清徹的溪水倒映著她婀娜多姿俊俏的身影,美麗動人。這時,連溪水中的游魚看見她的倒影都忘了游水,結果魚兒竟然慢慢地沈到水底。當地人見此狀無不嘖嘖稱奇,就送給西施「沉魚」的美號。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至於「落雁」,有人認為指的是王昭君(名嬙,字昭君)。據說,西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匈奴呼韓邪單于(?-前31年,名稽侯狦)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1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憂傷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竟忘了拍振翅膀而跌落到地上。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閉月羞花」這句成語,主要出自兩個典故。
 
閉月是見之於《文選》曹植〈洛神賦〉,他形容這個洛神現形的時候,「髣彿兮若轉雲之蔽月」;好像那個雲飄過來,把月亮都遮蔽起來,也就是這個月亮看到洛神的時候,好像自己都覺得不如洛神美。
 
李白的〈西施詩〉裡頭,形容這個西施說「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荷花羞玉顏」這是羞花這個成語的來源。
 
所以「閉月羞花」後人也常常用來形容女孩子的絕色之美,這是跟「如花似玉」、「花容月貌」同樣功能的兩句成語。
 
據說,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的〈洛神賦〉是描述他愛戀的嫂子甄宓。甄宓原是袁熙(?-207年,字顯奕)的妻子,在官渡之戰後,為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所虜獲,曾引起曹操、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諡文皇帝,魏文帝,3國時期曹魏的開國皇帝)、曹植父子相互爭愛,後嫁給曹丕,然父子兄弟間,因而感情破裂,傳聞情滅的曹植,在郭皇后毒害甄宓香消玉殞後,於洛水河畔寫下這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傳世佳作。
 
也有人將閉月的典故指向貂嬋(山西忻州村姑,出生年月均不可考。一般認為,貂蟬並非本名,為司徒王允的義女,元代雜曲《連環計》中說她的真實姓名叫任紅昌)。貂嬋是三國時東漢獻帝大臣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師)的歌妓。根據《三國演義》所描述,貂嬋在花園拜月時,忽然一陣清風,吹來一片浮雲,把皎潔的明月給遮住了。王允暗中窺看,藉機渲染讓外人聽見:「貂嬋比月亮還要美,月亮都比不過她,因而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去了。」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也就這樣吸引了當時朝中兩大亂臣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跟呂布的注意,進而施以美人計,離間董呂2人,讓呂布因貂嬋而殺董卓。
 
貂蟬是「四大美人」裏唯一的虛構人物,為文學創作,原先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1個完整的形象。正史三國志、後漢書中皆完全未提及貂蟬其人。
 
「貂蟬」一名,在歷史上本身有實際的意義。據史書記載,「貂蟬」貂指貂尾,蟬指附蟬。秦始皇讓將軍在頭盔上縫貂尾,讓謀士在帽子上縫貂尾。除了縫貂尾,秦始皇還要求縫「附蟬」,就是用白玉或金箔等材料做成蟬的樣子,縫在頭頂。秦朝的將軍和謀士頭上就有1條貂尾和幾隻附蟬,合稱「貂蟬」。秦始皇往大將和謀士頭上放這兩樣東西,是希望他們能像貂一樣聰明伶俐,能像蟬一樣品行高潔(蟬站在高枝之上,喝樹汁度日)。漢朝侍中和中常侍頭上有貂蟬。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兩宋,貂蟬一直都是部分高官頭上必不可少的東西。
 
李白的〈西施詩〉,很明顯的是在讚頌西施之美。不過,有人認為「沈魚」已是西施美的象徵,「羞花」應是另指其人。
 
民間傳頌,「羞花」乃是指貴妃楊玉環(719年6月22日生於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756年8月15日,開元7年6月初一日-天寶15載7月15日,正史未載其名,僅知號為太真,一說小字玉環,一說小字「玉奴」,世人多稱以楊玉環,詩家多喚為楊太真)。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唐明皇選入後宮之後,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據說,有1次楊玉環在花園中遊玩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歎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無意間觸碰了含羞草,含羞草立刻合起了葉子。這時,宮女們見此狀,無不讚嘆楊玉環之美足以「羞花」。當然一傳十、十傳百,傳到唐明皇的耳中,引發皇帝的注意與愛憐,自此以後,楊貴妃便集寵愛於一身,讓六宮粉黛無顏色。
 
「沈魚落雁,閉月羞花。」短短兩句的成語,引出眾多美女的典故,足以證明兩句成語對美女形容之極致,這在中國歷代的詩詞成語中,誠屬罕見。
 
 
◆◆◆◆◆◆◆◆◆◆◆◆◆◆◆◆◆◆◆◆◆◆◆◆
 
一問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不知”
 
 
 觸動靈魂的文字
 
“一問三不知”是怎麼來的呢?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為什麼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 俗語常說“一問三不知”,當然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是說什麼也不知道。
 
人們辦事情最怕碰到一問三不知的工作人員,他(她)不給任何指引,不做任何說明,讓人無所適從。
 
“一問三不知”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沒說一問四不知呢?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為什麼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
 
它本來是出自《左傳》。據記載,晉國的荀瑤率領軍隊攻打鄭國時,荀文子認為,不可輕舉妄動,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這段記載在古書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說法。荀文子說話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進攻謀略,是開始、中間和最後終結(即“始衷終”)都弄得瞭若指掌明白清楚才進攻。現在我們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難嗎?
 
所以,從這段話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開始、中間、結局都全然不知。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筆》一書中的說法也印證道:“俗謂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蓋本《左傳》。”
 
“一問三不知”是指事情從始對終三階段全不知曉,囊括了世間萬事的來龍去脈,加則累贅減又不足。
 
   **故事全貌回顧
 
西元前468年,晉國的大夫苟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後來日漸衰弱,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於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
 
齊國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晉國吞併鄭國而更加強大,構成對齊國的威脅,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陳成子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
 
鄭國的嚮導子思說:“晉國的兵馬就在敝國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來告急,敝國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齊軍早日到達。如果再不行進,恐怕要來不及了。”
 
陳成子披著雨篷,拄著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揮齊軍過河。戰馬見了的舀滔的河水嚇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們過河,經過一番努力,齊軍安全地渡過了淄水,準備與晉軍交戰。
 
晉軍統帥苟瑤見齊軍軍容嚴整,心裡有點害伯,便對左右的部將說:”我占卜過攻打鄭國,卻沒有占卜過和齊國作戰。他們的軍隊排列得非常整齊,我們恐怕打不過他們。”
 
部將們也贊成他的看法,主張撤兵。苟瑤一邊下令撤軍,一邊派一位使者去齊軍營地拜見陳成子。
 
使者說:“我們的統帥讓我向您解釋:這次晉國出兵,其實是為了替您報仇。您陳大夫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文出來的。陳國雖然是被楚國滅掠的,但卻是鄭國的罪過。所以,敝君派我來調查陳國被滅的原因,同時間問您是否在為陳國憂愁。”
 
陳成子聽了使者的活,知道這是苟瑤編造出來的說言,十分生氣他說:“欺壓別人的人絕沒有好下場:像苟瑤這樣的人難道能夠長久嗎?”
 
使者走後,有個名叫苟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
 
陳成子聽了嚴肅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苟寅自知失言,後悔地說:“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怎能不碰壁呢?”幾天後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
抗日持久戰的國際意義
劉羨冰
 
 
《烽火八年》開篇是唐德剛教授在《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的序言和他的大會致詞。總括海外學者闡釋我國抗日的國際意義,影響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截然異趣”。
 
我一直認為,兩次大戰都是帝國主義因搶奪殖民地分贓不勻的內戰。明治維新後日本要求按實力重新分贓,首先侵奪半殖民地的中國東北、華北。那西方列強的撕殺更不用說,二戰性質怎麼會與一戰不同?
 
唐教授認為二戰因為有中國的“唯一黑白分明、義正辭嚴的反侵略、反殖民的戰爭”,一場抵抗最早,結束最後,犧牲最大,全民奮起而取得勝利的正義鬥爭,而且勝利後“導夫先路,才有亞非拉殖民地風起雲湧的解放運動”,與一戰就有本質的區別。
 
唐教授還提出多個反詰,拓展我們的思路:他說如果中國人也像歐洲某些國家那樣,迅即投降,而不是拖住這幾十萬瘋狂的日本軍國主義惡勢力,那麼,太平洋戰爭會否爆發?各國的結局會怎樣?
 
去年,我還聽到質疑中國戰勝靠美國的原子彈、靠蘇聯打敗德國法西斯等話題!真遺憾!史料已證明,到了1944年10月,日本國力已耗盡,連有經驗的飛行員都傷亡殆盡,海軍也幾乎沒有作戰能力了!我們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十四年持久抗戰,不但挽救了本民族的淪亡,在現代世界史中的貢獻也不可低估。唐教授以民族深情提出我國犧牲的三千五百萬軍民,總算沒有白死,數千城鎮村莊的毀滅,也有不朽的意義。
    
正義之師得道多助,我們當然不能忘記盟國的援助和支持。
 
(寫於2016/4/12  611字  讀《烽火八年》之二)
 
梁啟超留下華章超千萬字,筆端常帶滲人心肺的情感。唐德剛寫歷史,嚴謹而形象、直截又幽默、筆端也帶出喜怒哀樂的真情。他廣搜史料,揭露軍閥梟雄為一己私利,在國難當頭仍內訌撕殺;他熱情頌揚青年學生熱血沸騰捨身救國,切齒痛斥漢奸走狗賣國求榮。他寫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既揭露國內派系的明爭暗鬥,又對照同期日本軍國主義內部陸海軍的利益衝突。給讀者還原複雜多極的歷史真貌,讓讀者掌握歷史必然規律的同時,也未忽視偶然性的微妙。半個世紀後,他對照解國內外檔案、尋得新線索、補充新物證,參考當事人的耳聞目睹,去追尋事件的關鍵,去破解歷史的謎團,閱讀過程不但引導深刻的反思,還引起感情的衝擊與共鳴,誠增益精神養份。
    
(寫於2016/4/   字  讀《烽火八年》之三)  
 
 
他渴望寫一部中國人民抗戰的血淚史,惜壯士未酬。
    
人物的精神面貌鮮明,人性光譜的層次也十分豐厚。其中收集汪精衛投敵的過程十分詳細,佔全書編幅的一半。
 
士氣方面:國人深知國難當前,民族生死存亡繫於一線,故即使在初期戰況不利的情形下,仍能不分階層、黨派,團結一起,上下一心,奮勇抗敵,爭取最後勝利。
 
戰略方面:抗戰初期,中國採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消耗日軍實力;及武漢撤守後,國軍退至西部山嶽地帶,使日軍機械兵團失去平原作戰之利,並開展敵後游擊戰作配合,牽制日軍,扭轉戰局。
 
外援方面: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得英、美等盟國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戰鬥力大增。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聯合八路軍擊敗日本關東軍;美軍擊潰日軍主力,並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對日抗戰終告勝利。
 
 
◆◆◆◆◆◆◆◆◆◆◆◆◆◆◆◆◆◆◆◆◆◆◆◆
卫灵公篇:第十四章 文章是鲜花 家园是硕果
《论语妙义》之151
利天生
 
 
一、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我写文章,只不过是用明白流畅的语言,通达无碍地表达我的想法而已。”
 
文章若是用来指导大家做人做事,便必须在内容上,具备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思想和方法。在文辞上,则要明白流畅,通达无碍,使大家易于理解接受,把握并实践。只有具备这两点,文章才能指导大家的生产生活,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
 
二、“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盲人大乐师冕,来拜访孔子,孔子扶着她,到了台阶,孔子说:“到台阶了。”到了坐席,孔子说:“到了坐席。”都入座后,孔子说:“某某先生坐在你左边,某某先生坐在你右边。”大乐师师冕走后,子张问孔子:“你刚才与大乐师的谈话,也是修身上进之道吗?”孔子说:“是啊!这就是尊敬老师,帮助老师之道。”
 
子张把道看得神秘莫测,孔子把道解释得实用平常。人修身做事,只要从简易平常处好好去做,便可以步步成功,绝不可好奇务怪,好高骛远,自己障碍自己。
 
三、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要用武力攻占颛臾这个小国。冉有和子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动武。”孔子说:“冉求!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这个小国,在过去,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的主祭者,并且在咱国家之中,是我们的附属国,其国君和季氏一样,都是鲁国之臣,为什么要用武力攻占他呢?”
 
冉有说:“这是季氏的决定,我二人都不愿意做。”孔子说:“冉有,周任曾经说过,有力量就摆出来用上它,无力量则干脆放弃。国家危险,而不知去保卫它。人民遭难,而不知去帮助它,还用你们这些大臣干什么?并且你冉有也曾说过,老虎猛兽出了牢笼,美玉宝物被毁在箱柜之中,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池牢固,而且靠近费城,若是今天不用武力夺取它,让它发展壮大起来,便会给后世子孙带来灾祸。”
 
孔子说:“冉有,君子最恨那种心中贪图别人便宜,口中编造正当借口的人。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怕贫困,而怕贫富不均;不怕土地少,而怕战争不息。大概人们财富平均了,便无所谓贫困;住的地方和平了,便不在乎土地少,人们之间相安无事了,便不会有破家亡国之灾。
 
“虽然这样说,但贫困总是不能使远方的外人信服,还要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和经济,积极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和获得,吸引四方豪杰都到我们国家来,并且来了以后,能安心住下,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现在子路和冉求辅佐季氏治国,外国的豪杰之士,因为不信服鲁国政府,所以不到我们国中来。我们本国的各地方,如同一盘散沙,不能团结成一体。并且季氏还想着在本国动武,制造战乱,我怕季氏的灾祸,不在颛臾这个小国,而在自己的家门之内。”
 
人类的残暴远在各种野兽之上,野兽也不过是吃别的小动物,很少伤害同类。而人类为了掠夺财富,经常大规模地杀戮同类,罪恶的战争,将美丽富饶的家园,变成了白骨和焦土。
 
因此正义战争,也就是为了消灭战争。孔子认为,建设一个国家,首先要平息战乱,使国内人民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安居乐业;发展文化,普及教育,造就人才,然后吸收四方豪杰,便能共成大业。
 
四、文章是鲜花,家园是硕果
 
文章是鲜花,真理是花中蜜,它哺育人的灵魂,使人类走向真善美。
 
老师是采百花酿成蜜的蜜蜂,在蜜蜂的忙碌下,花儿不但开得更鲜艳,而且通过交流,结出了硕果。
 
家园是人类的硕果,这里远离仇杀和贫穷,人类可以享受富有和天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奉献自己的爱心。
 
 
◆◆◆◆◆◆◆◆◆◆◆◆◆◆◆◆◆◆◆◆◆◆◆◆
爬山小技巧
 
 
這是日前上大雪山遇見一對腳步輕盈的夫婦,相談之下授予很多拉筋方法外,也傳來爬山小技巧,在此分享各位好友!
 
爬山小技巧爬山不是逛街,首先膝蓋要微彎;其次,不是腳尖著地,盡量腳掌著地,下山,盡量腳根著地。
 
報導登山運動,本人20多年前,有感於發胖和氣虛一樣快速,痛下決心運動; 家就在山腳下,登山成了最優先的選擇。以每天一小時、一年300天的頻率,匆匆已逾20年。
 
長時間的體會,以及向資深山友請益,對怎麼省力、保護膝蓋、避免受傷有些心得,再參酌體委會登山出版品,及《登山輕百科》一書,整理給讀者參考。
 
大前提:爬山不是逛街,首先膝蓋要微彎;其次,不是腳尖著地,盡量腳掌著地,下山,盡量腳根著地。
 
上坡:步伐要小且無腳步聲
 
開始爬山兩、三年後,氣虛、肌力不足的現象改善許多,尤其經過一次半程馬拉松考驗,更有自信。
 
有一天,在一條直上約1500階的山路上,我覺得爬得還不錯,速度也可以,但一位白髮老翁很輕鬆地超過我,像是無聲飄上去,身形輕盈得可以。追到山頭 向老 先生請益,他提示我步伐太重了,「沒有腳步聲」就對了。
 
揣摩了幾個月,懂了。上階梯沒有聲音,表示是最不消耗能量,若一步步重重踏在階梯上,腳步聲愈大,表示浪費的能量愈多,也越讓膝蓋承受無謂震動;之所以腳步聲大,也表示肌力不夠,控制腳步輕重不精準;肌力既已不夠,還重重踩出聲音,一定更快累。
 
小步、速度均勻、無聲,是最具邊際效用的使用體力,及保護膝蓋減少震動。
 
下坡:膝蓋微曲學七爺八爺
 
下坡竅門是自己長時間的體會,簡單講,像「七爺八爺」的走法是最輕鬆的『古步稱之太樟步』重量在後腳跟【或稱之腳掌,身體重心也向後千萬不可向前,膝蓋受損大部份應該是您上下樓梯或年青時,爬山快步下山,使力不當等因素造成的】;(換句話說就是讓後腳跟,像根彈簧式的帶動您對了)反之,腰及膝蓋都挺得很直,還左右腳在一條線上走「模特兒台步」,既容易累,也容易摔跤。
 
膝蓋微彎,是讓肌肉來分攤膝蓋負荷;加上行走時雙腳稍微分開,重心自然落在兩腳之間較大的塊狀面積內,重心會較穩;看看七爺八爺還左右甩袖子,多輕鬆。
 
錯誤示範:模特兒走法當心摔跤!!
 
錯誤的模特兒走法,左腳踢右腳跟,右腳接左腳跟,兩腳間只有一條線,而不是塊狀區域,重心很容易跑出去。
 
學過物理的人 都 知道,物體重心跑出底面積,就很容易傾倒、摔跤;再加上腰、膝蓋都挺直,容易累不談,膝蓋承重大,更容易受傷。
 
別忘了人類是哺乳類中唯一常態是站姿的動物,打從會站那一刻起膝蓋就超負荷,因此更要小心。
 
身體每一滴水分都要經過腎臟過濾後新陳代謝,這個逆循環很耗費能量;猛灌水,增加腎臟工作量,加大能量消耗,其實是浪費體力;而且灌水後大量流汗,鹽分、電解質隨之排出,對身體循環也不好。
 
正確的作法是休息時少量、適度補充水分,而且在嘴裡多含些時間,不要一口嚥下去(就像喝一口水含在嘴裡,然後分三、四口或五、六口慢慢吞下去)。
 
 
◆◆◆◆◆◆◆◆◆◆◆◆◆◆◆◆◆◆◆◆◆◆◆◆
多數人煮飯會犯三個錯
 
 
吃飯時,這十個習慣決定你的壽命!
 
說到長壽,幾乎每年都有人更新長壽食物“排行榜”。如果給最常見、最便宜的抗衰老食物打分,相信蔬菜、水果、穀物、紅茶等等一定都榜上有名。
 
不過換個角度看,“怎麼吃”有時比“吃什麼”更重要。近日,美國MSN網站刊文指出,只要雷打不動地堅持以下10個飲食習慣,就能幫你找到那把長壽鑰匙。
 
1.用涼開水泡紅茶
美國農業部最近研究發現,與青菜或胡蘿蔔相比,紅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用涼開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
 
2.維生素飯後吃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於康表示,生活中吃得精細,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蔬菜過度浸泡,會泡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這時,補充複合維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後吃。
 
3.生吃洋蔥
美國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洋蔥含有大量保護心臟的類黃酮,每天生吃半個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好膽固醇”。尤其在吃烤肉這樣不怎麼健康的食物時,裡面的洋蔥就像你的“救命草”。
 
4.餐前喝兩杯水
飯前喝兩小杯水能減少飢餓感和食物攝入量,比節食減肥的效果更明顯。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布倫達.戴維說:“喝水是控制體重的一種最簡單、廉價的方法。”餐前飲水的人一天能少攝入近300卡熱量。
 
5.睡前吃高纖維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說:“睡前半小時吃些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穀類食物,有助於睡眠。”大多數人每天攝入的纖維量只有身體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議抓住睡前的最後時刻補充一下。
 
6.素菜要“葷”著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孫孟里表示,南瓜、胡蘿蔔中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營養素吸收。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里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7.冷盤汁蘸著吃
很多人去飯店都喜歡點盤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覺得這樣能補充維生素。其實,這些菜中的醬汁反而會給原本健康的菜帶來不少熱量。最好把調好的醬汁放在一個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著吃,這樣,你需要的醬汁只是原來的1/6。
 
8.冷水洗肉熱水菜
用溫水或熱水洗肉,不但容易變質、腐敗,做出來的肉口感也會受影響。
 
最重要的是,會加速肉中蛋白質、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的流失。與之相反,洗各類果蔬時用溫水更好。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洪巨指出,溫水比涼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農藥殘留。
 
9.深色水果抗衰老
買水果時拿不定主意,就選深色的那種。相比淺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硒、鐵、鈣、鋅等物質。
 
10.晚餐早比晚好
衛生部首席健康顧問洪昭光教授表示,人體排鈣高峰期是餐後4—5小時,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
 
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最好在下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
溫水洗頭法真能防掉髮不禿頭-日專家告訴你
早安健康/孫于琛編譯
 
 
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掉髮,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嗎?其實不然,掉髮的原因,正是每天使用的洗髮精。日本美容醫學醫生宇津木龍一認為,只要逐漸減少洗髮精的使用量,再配合正確的洗頭方法,頭髮很自然就可以長出來。
 
《シャンプーをやめると、髪が増える》(暫譯:不用洗髮精頭髮就會增加)作者宇津木龍一,醫學系畢業後開設日本抗老醫學中心,研究美容醫學多年,目前自行開設美容診所,為專業的美容醫學醫生。研究範圍有色斑、皺紋、鬆弛等老化現象,並努力研發改善之道。
 
停用洗髮精與掉髮的關聯
 
停止使用洗髮精,可以讓生長頭髮的細胞正常運作,長出更強韌有力的頭髮。這是因為洗髮精內含有防腐劑與界面活性劑,會傷害毛囊,讓毛囊活躍度降低。此外,停用洗髮精,就能讓頭皮產生防護網,讓頭髮更能往下扎根,長出來的頭髮也不容易掉。
 
【預防禿頭的水洗頭髮法】
 
開始水洗頭髮的時間點
 
只用水洗頭髮的時間點,最好選夏天與梅雨季節以外的季節,因為這兩個時候容易流汗,如果僅用水洗可能會濕黏且產生臭味。另外,也可以利用連假期間嘗試,因為如果有頭皮屑、或是出油過多,比較不會影響到個人形象,但如果不在意這些,想水洗的時候就水洗。
 
會需要循序漸進的安排水洗時間,是因為一般人無法馬上就戒除洗髮精,甚至會覺得自己很髒,因此一開始,可以選擇假日才水洗,接著,漸漸增加水洗的日數、漸漸減少洗髮精用量,最後再達到零洗髮精的境界。
 
水洗頭髮的溫度
 
水溫約34、35度是最適合的溫度。洗的時候不須像用洗髮精般,需把毛孔通通洗乾淨,而是要留一些皮脂當做頭皮的保護層。
 
留下來的皮脂碰到空氣會氧化,可能會變成難聞的氣味,但如果用34、35度的水洗,就不會有這種味道,汗水也會一併沖走。當然冬天的時候也許會覺得這個水溫太冷,但如果提高溫度,保溫的細胞間脂質就會融化,頭髮可能會變得乾燥。
 
手指按摩方法
 
頭皮用指腹輕輕按壓,注意不要過度用力,也不要用指甲,因為如果傷到頭皮,很容易會發炎。頭髮越短的人,洗頭的時候髒汙越容易隨水流走,因此長頭髮者須要用手指順者水流把頭髮刷開,才能讓髒汙順利沖走。
 
市面上售有刷頭髮的刷子,但最好還是用自己的手指,手指以外的道具都盡量不要使用。
 
把頭髮弄乾
 
洗完頭,要用毛巾盡可能把頭髮擦乾,最好先用毛巾把頭包起來,越乾就能縮短吹風機使用的時間。
 
包住頭髮後,可以按壓,並微微敲打,讓毛巾充分吸收頭髮的水份。長頭髮者可以使用兩條毛巾,擦得越乾越好。雖然吹風機會傷害髮質,但是一定要把頭髮吹乾。
 
用吹風機吹頭髮時,先把頭髮舉起來,從頭髮下方開始吹,接著溫風與冷風交替,不要同一個地方集中吹。距離頭髮約15公分,基本上只要頭皮乾了,髮尾還有一點點濕就可以了。短髮只須要吹1分鐘,而長髮也只能吹5分鐘。

 
 
◆◆◆◆◆◆◆◆◆◆◆◆◆◆◆◆◆◆◆◆◆◆◆◆

上一篇:曹印双《唐代政治文化论稿》出版

下一篇:祝贺荆三隆教授“三隆讲经堂”五卷精装版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