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德胜学堂  >  苏怡灵 :盈盈一水间

苏怡灵 :盈盈一水间

2018-06-04

盈盈一水间
 苏怡灵 
(一)
1949,世难如涨潮。
吴先孝作为一名年少的国民党军官,匆匆登上了撤退至台湾的船,九死一生,终于活着踏上了那片岛屿。
只是,当他在登上那艘船时,回望这片广袤的土地,心里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要想再次回来的话,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了。
 
(二)
吴是我的三外公,本姓彭。十几岁出头时给寄养到了一位国民党团长家,从此改了姓。
1987年。
三十多年了,三分之一的世纪已过去。吴先生也人到中年,在这座岛上,他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生活幸福——只是,人生被斩成两段,前二十年的岁月像是一个杏花春雨又伴着铁马冰河的残梦,其实不去想它日子也一样安安稳稳地过,他可以不提不想,但他知道,他到底还是被抽走了什么,心里某块地方是空的,静下来时能感到呼吸在那里放肆呼啸而带来的痛。
今生还能不能回去看看?他想看看故乡,听听乡音,想知道从前的兄弟姊妹如今怎么样,想看爹娘……也许,只能在坟前和二老说说话,跪拜磕头了。
形势不似前些年那样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了,他试着按原先彭家的地址给寄去了一封信。他很忐忑,不知道信能不能寄到对岸,不知道原先那个地址是否还有效,不知道能否收到回信,也不知道他的这封信是否会给自己或对岸的亲人带来什么麻烦。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看着这一湾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海峡,他有种强烈的信心。
 
(三)
90年代以来,社会氛围逐渐放松。
吴先生与大陆的亲人取得联系,他曾先后三次辗转回到故乡,探望亲友,为父母重修坟地。
故乡的确是很不同了,兄弟姊妹们也老了。还好,活着时还能见上几面,看到彼此都安好;只是自己不孝,一日也未能侍奉于父母跟前,现在二老都已作古,再没有机会了……
 
(四)
2011年,我的外公随旅行团赴台湾旅游,也几经周折联系上了三外公,兄弟俩难得相聚,都是感慨万千。
2015年,习马会举世瞩目。
2016年,三外公在台湾逝世。
2017年,十九大召开,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的堂兄说,有生之年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统一台湾。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是情思牵扯,叫人如何相忘?三外公半生絮飘萍泊,家国之重孝忠之道始终铭记于心——少年立志从军,投身行伍保家卫国,不负父母养父之恩,探索强国强军之路;中年流落他乡,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不曾稍减,至死不渝。他这一生,起承转合,他做人,有情有义,实在令我感动、唏嘘!
同样,令我感动的还有外公与堂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外公与三外公共同相处的日子虽然不多,可一母同胞、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损——见不到就挂念,祈祷彼此都平安,而一旦能见到,哪怕希望渺茫千难万险也一定要去试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稍长我一些的堂兄,也走上了军人的道路,一身戎装一腔热血,胸怀家国天下、忠义孝悌之理。今虽太平盛世,可内忧外患依然存在,他说过的帮助统一的承诺,我相信他一定会做出一些成绩的。

上一篇:戴宇轩:盖世魔女

下一篇:李承:换个视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