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优点与缺点,被广泛地用作评价或定义人的性格品质,但性格特点会随着人的经历环境不断改变,于是有一个词叫盖棺定论,对此人一生高度概括总结,接着我们就看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出现了不同甚至完全相悖的理论。而人们即使在今天知道如此,依旧乐此不疲的去总结事或人的丑美,善恶,好坏。正如我要写的作文。
“早晨,我睁眼醒来翻身下床,又变成了原来那个浅薄无知、善于伪装的滑稽角色。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趁着还没有受伤,我想就这样赶快分道扬镳。我又放出了惯用的逗笑烟幕弹。”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的一段话,初看觉得可悲而又现实,最近重新读过时并不像几年前那样感到孤独无望,相反却感到格外的欣慰,当时觉得自己格外的乐观开朗。后来想了好久,这种感觉哪来的,为什么。然后终于在某天早上发现“早晨,我睁眼醒来”意味着还能睡着。就好像你看着隔壁老王家的儿子长得不错挺开心,结果发现自己头顶一片大草原一样的悲催。
现在说回征文活动主题,格外类似我小学初中的作文主题,首先:记叙文并且感恩和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这当时脑海就冒出来一句: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应试作文第一得分要点: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吸引老师的注意。其次:以孝为核心最好能从怨气最大的人身上下手找到闪光点。这就是作文第二大得分要点:欲扬先抑,使故事情节戏剧化,更容易带动读者情感,最后:和我们征文的结尾相同为第三大得分要素:以小见大,由个人经历联想至全人类,将中心从个人身心升华至,家庭,团体,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康。我有一丝欣慰得意我还记得大部分老师所教的应试作文的套路,觉得作文并不难写,毕竟套路有,故事可以编,当打算动手百度动手写的时候,瞬间我又有了和上面一样的悲哀感,更对这个征文感到格外的悲哀。先不说这个极其类似八股文的格式,和高中作文题材都会倾向于让人们以辩证思考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至这个主题显得格外的幼稚。
中心思想,写作指导,故事概念都给出的前提下,去征文,那么征文收集上来的文章大同小异,当然不乏文笔斐然,才华横溢的。然而一个想反应现实温暖的征文活动建立在暗示笔者去刻意描写编造的基础上,而大多数的我们已经习惯并且默认或赞同。这种文章或许会激励很多人,他有着属于自己的积极意义,而同时这种固定无聊的模板与套路如果长此以往会不会让真正的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众,是导致两极分化还是雅俗共赏?
只有做事的人,和事情在特定环境中所展现的品格。
我们感恩的不应该是因为他人或自己优点带来的便利或者好处,我们感恩的应该是我们无愧于人这个字,这种生物或是这个种族。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