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挺好的
俞越
大学之前我讨厌过一个老师,一个很喜欢絮叨,还有点笑面虎的老师。
他在我眼里有无数缺点,要说优点,好像并没有发现......
不仅我如此看他,班里其他同学也大都如此认为,经常听到同学们议论他的不好之处。也许是受了周围人的影响,我也开始厌恶他。慢慢地,我发现了他更多缺点:比如,在校长来巡从此视时,他总是一脸笑意的迎上去,热情的攀谈起来,让我有点不屑,认为他只是一个小人;再比如,他上课经常上到一半就开始和我们讲故事,课程没有教完,逼得我们不得不经常自己自学,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只能相互讨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再比如......
总之,他好像有无数的缺点,值得我去厌恶他。
直到有一天......
“在你想要评判别人之前,要知道很多人的处境并不如你。”这句话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第一句。这句话教会我不要轻易地评价别人,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原因,也都会被自身所局限,要尝试换位思考和共情,求同存异的去理解别人。
有一位他曾经的学生来学校看望他,这让我们感到很奇怪,像他这种令人讨厌的人怎怎么还会有学生来看他呢?好奇之下,询问了那位学长。我们委婉的询问为什么他会特意来学校看望他呢?那位学长笑着说:“你们是不是很烦他啊?”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
学长告诉我们,其实老师也是很无奈的。他早些年和妻子离婚,女儿一直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找了另一个人生活,对女儿也不是很关心,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女儿一直就很叛逆,在学校里虽不至于打架,但是总是和同学发生口角,经常顶撞其他老师,学习成绩也很差,他离婚后一直一个人生活,他对女儿很关心,一直觉得自己愧对女儿,是自己没有给女儿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女儿犯下错误,他无法做到严厉的斥责女儿,只能听之任之,或许他的确不是一个好父亲吧。
原来,他笑呵呵的和校长攀谈不是为了自己的职位,而是为了求校长关照一下其他老师,多关心他女儿,不要放弃女儿,至少让女儿考上一个三本学校,不至于将来没有工作。原来他上课和我们讲故事,只是为了让我们放松一下高中紧张的生活压力,其他的主要科目已经让我们压力山大了,他不愿意让一个并非高考主要科目的课程再给我们压力(我们省有小高考,考的是选修课程,对高考成绩影响不大)。也许他不是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但是他却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和一个温暖的笑容——让了解他的人不由自主的也露出笑容,彷佛生活的压力不再那么大。仔细观察后发现,他好像还有不少优点......
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几乎就没有见过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而且他的笑容似乎充满了感染力,让我们觉得高考也不是那么的可怕;他的见识很广博,每天上课给我们讲故事,而且都是不同样的,既让我们放松了心情,也增加了见识;他为人宽和,学生犯了错误,他从来没有向班主任报告,总是下课时找哪位学生单独谈话,并且语言温和,没有疾风骤雨般的数落和批评,在他的身边似乎总是觉得很轻松,并且可以和他谈论心里话,而他也总会认真思索你的话语,并给出他忠诚的建议,没有敷衍了事,他就像哥哥一样对待我们(尽管他看上去并不是很年轻)。
自从重新认识了他以后,我和他的关系慢慢地再改善,到高二时我们已经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原来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他做什么,哪怕并不做作,你也会从中挑出各种毛病;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他在其他人眼中是怎样的不好,你也总认为他是优秀的,符合你的审美观。
老师,老沈,想你了,不过这次还是得你请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