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身边人找优点——我的父亲
王学子
对每一个人来说,父母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自我们呱呱落地,我们的生命就和父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父母不仅仅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更重要地是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道理,无论我们走多远,父母的教诲都能始终牢记在我们心中。
我的父亲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是一名军人,在我上中学之前,我的记忆里他出现的频率很低,小时候,我是通过母亲的故事和一张张照片才开始对我父亲有了认识,那时候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不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能让母亲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
在我开始上学之后,和别的小朋友不同,每次放学后在校门口等着我的只有爷爷奶奶的身影,上了小学,父亲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年回来不了几趟,但他每次回来后总会有数不清的问题问我,其中问的最多的就是我在家里有没有听爷爷奶奶和妈妈的话?在学校里成绩怎么样?那个时候我开始明白,虽然他离我很远,但他心里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每次当他把得到的军功章拿给我们时,我总会因为好奇抢过来把玩,在妈妈的训斥中,他也总是笑嘻嘻的看着我。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部队看望他,到现在我还能记得第一次去部队时他在部队门口等着我们时看到我和妈妈时心里那难以抑制的激动。
可能是出于男孩子的天性,第一次在部队里见到枪时我就有种迈不动脚的感觉,父亲的战友们似乎发现了我的好奇,把枪的弹夹卸下来就打算教我怎么使用,但我由于激动根本顾不上多听,拿起枪就开始朝各个方向乱瞄,这时我父亲直接把枪一把夺过去,然后就是一顿严厉的教训,虽然他的战友在旁边劝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但他却丝毫不理会,当时的我还很不理解,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他是在教育我守规矩的重要性。
在我即将上中学时,父亲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向部队上交了转业报告,回来陪着我读书学习,由于年龄还小,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对于一个在军队里工作了十三年的人脱下军装意味着什么,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父亲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多少。由于家庭的影响,我中学时有了考军校的想法,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和父母提出这个想法后,得到的却是他们一致反对的意见,但我没有放弃这个想法,最后,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父亲在假期送我去了他之前的部队,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段时间我心中的军旅生涯。通过一个月的生活让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一方面我体会到了军人生活的不易,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是对心理和身理的双重考验,另一方面我也对父亲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是什么支撑他在部队里工作十三年?我也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通过让我体验生活,让我的人生中有过这样一段“半军旅”的经历,对我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不同意我走他之前走过的路,因为他知道这段路走起来是多么不容易。我也明白了父亲也是一个有教育方法的人。
上了大学之后,和父母逐渐变得聚少离多,但每次放假时,父亲总会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打,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几点到车站,即使深夜到站,他也总会在出站口等着我,虽然时间在变,但父亲对我的关心一直都没变。
为人子,方少时。孝於亲,所当执。虽然小时候我们可能对父母的行为不理解,当但我们现在回头看之前的经历,我们会发现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父母对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人,我的父亲是一个对待孩子严格要求,心中有家庭,教育有方法的人,他的优点,也在不断影响着我,让我学到了许多。
举头仰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像一幅飘摇在天空中的画卷,总有点点繁星闪烁着,指引着我们,启发着我们,父母给我们无私的关爱,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他们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会感恩,最基本的就是先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好的家庭可以培养和谐的性格,造就一个好人。因为有了父母,迷茫中才有了坚定的信念;催擦的星光,才有了瞬间的点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认知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因此对待父母的关爱,我们必须学会感恩,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对传统文化这块瑰宝有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