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坐落于广州市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第三代子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传教时,在此建造大雄宝殿。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作为岭南第一间佛寺和岭南佛教的传播地,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削发的地方,有过著名的“风幡论辩”。寺内至今保存的建筑、历史遗迹及文物主要有: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和尚在此开凿的洗钵泉;唐朝建造的瘗发塔和经石幢;南汉时的千佛铁塔;宋朝时期的六祖殿和伽蓝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和菩提树等佛家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