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十多天的行程
李常生 隨園隨筆 3/25/2015
三月四日,我從南京出發至海南島憺州。
然後順著蘇軾北歸路線(自海南島憺州北歸,次年死在常州)向北行進,大約過瓊州海峽、雷州半島,再渡海至廉州(今廣西合浦),順南流江經白州(今廣西博白),至鬱林(今廣西玉林),上陸行至北流江,過北流(今廣西北流市)、容州(今廣西容縣),轉西江,經梧江、肇慶、鶴山,至廣州、東莞,再沿北江上行,經清遠(今廣東清遠市)、英德、韶關、南雄,出陸後,過大瘐嶺,順贛江北行至贛州、吉安、南昌、高安(蘇轍被貶謫地)、九江、湖口(以上均在江西),再轉長江,過安慶,回南京。前後共計二十一天,昨晚方回南京。
這次追循蘇軾,上過廬山、經過大海、行過南北大江,幾乎每日換旅館,無法肩負過多的衣物,因此許多時間,衣服穿了十天,才敢換。行走旅行,最忌諱揹負電腦,因此與朋友無法聯絡,收不到大家的訊息,也無法回信,非常抱歉。
許多蘇軾走過的地方,徐霞客也去過,特別是蘇軾在容州的朋友邵道士,住在都嶠山懸崖峭壁上的石洞中,不易登頂。據當地人表示,當年徐霞客也無法登上去,大家也都勸我不要上去,但是,我順著懸崖,費了兩個多小時,背著照相機總算爬上去了,我見到蘇軾寫給邵道士的詩,刻在山壁中。
我也去了清遠峽北江邊的飛來寺,此寺在江邊,也屬峽谷邊,沒有任何陸路可達,我包租了一艘漁船載我入峽,尋到飛來寺,順山勢往上爬,當年蘇軾南渡與北歸,均在此寺歇腳。
我到過極為落後的鄉村、城鎮,甚至都市,看到了輝煌中國的另一面。我上了盧山,尋找到了蘇軾去過的七座佛寺及道觀,至今多已衰敗,或者已不存在,但我努力尋找與觸摸到了,非常歡喜。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都是乘坐大巴運行,城市內或鄉村裡的交通大多乘坐小巴、三輪車、載客機車等五花八門的交通工具。
二十幾天跑下來,大約沒有吃過一次正餐,多是以零食或路邊小食代之。
如果要問我對這段旅程的感想,我真誠的告訴你,實在是不容易,勞力、勞心,每天還要被一堆騙子要脅。
有些地方,還是無法走到,比如鄱陽湖中的鞋山(大孤山)、長江邊的小孤山(屬安慶市管轄),都因交通工具的問題,成了漏網之魚,將來還是得想辦法再去一趟,想盡辦法登上二座孤山。
下次要去四川了,得自眉山順嘉陵江、長江東行至宜昌,出陸後,行至汴京。還有一條路是自成都過劍門,過秦嶺,出鳳祥,再東折長安、洛陽、鄭州至汴京。杭州、湖州方便去,就放到最後去吧!
幾年,一路走來,隨著蘇軾走過的地方,一點一點的挪移與累積,對蘇軾的文學、藝術、宗教等的思想、看法,甚至生活點滴,逐漸熟悉,完成《蘇軾行蹤考》後,再撰寫比較精準的《蘇軾傳》,隱然已經抓到脈絡,希望不會辜負蘇軾,也不會輸給林語堂。
幾次跑下來,蘇軾各地的後裔,多半幫上了忙,非常感激。
容州蘇軾友邵道士的洞居,在都嶠山最高頂,懸崖峭壁上的石洞中。(李常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