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同學、朋友:
我已經順利通過南京師範大學論文答辯,算是已經獲得「中國史」博士。早期在南京東南大學讀建築學院,於2008年獲得「工學」博士,總計讀了四年;這次南京師範大學也是讀了四年,畢業也屬順利。
在南京師範大學,我的研究題目是《蘇軾行蹤考》。
九百多年來,有許多學者研究蘇軾的文學、思想、藝術,但是沒有其他人曾經完整的走過蘇軾一生所經過、到過的地方。要追蹤與研究蘇軾的行蹤,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體力。由於缺乏蘇軾行走各地的考證,因此,歷代有關研究蘇軾的論文、書籍當中,總會因此而造成一些誤刊和缺憾。特別是方向、位置、時間上的錯誤。
在正式研究蘇軾的學問以前,首先必須要研究蘇軾曾經去過的地方,並且必須循路線跟隨蘇軾走一遍,才能深入了解蘇軾的一生。有了《蘇軾行蹤考》這個研究以後,也比較容易繼續研究蘇軾的文學;哲學、思想與人生觀等。
這本書,就是我在全程走過一遍蘇軾一生所曾經到過的所有地方,並且經過考證與研究其確實的位置,然後,寫出這本《蘇軾行蹤考》,除了作為繼續研究蘇軾的文學、哲學、思想與人生觀等,作為準備,也希望給其他研究蘇軾的學者作為進一步研究蘇軾的參考用途。
《蘇軾行蹤考》這本書(論文),我總計寫了115萬字,1700頁,其中700頁為彩色頁,大多圖片為我繪製的彩色地圖,許多地圖是宋代城郭與現在城市的套匯圖,繪製時,歷經艱辛萬苦,長期考證方得其究。
今年四月八九日,我參加了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班的考試,昨夜,已在武漢大學網站上看到我的成績,各考試科目分數出乎我意料外的,都算是相當好,五月二十二日再經過複試,雖然還未正式公開發榜,但是,我估計自己應該考得上。
在進入武漢大學以後,我的研究題目是「蘇軾文學」,準備完整、精確的寫出蘇軾一生的思想、文學、藝術與人生態度,特別是幾個影響蘇軾的事件、環境人物的轉折因素與轉換的架構與結果。
三次博士班(南京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武漢大學文學院)的考試都是驚心動魄,每當看到發下考題的艱澀,常常都被考卷嚇的半死,還好仔細推敲,都能順利答完並考上。進武漢大學後,我的論文題目就是要撰寫《蘇軾傳》,此傳一出,即刻要面對的就是林語堂、李一冰、王水照等人所撰寫的《蘇東坡傳》,目前,我只敢說,我寫的《蘇軾傳》要比他們這些才子所寫的《蘇東坡傳》更要精準,其它,都不敢與這些才子、前輩作比較。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向上攀升的過程,勝利者必然一無所獲,學會過得從容與淡定,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和風範,寬廣自己的心胸,盡自己的力量為人類文化做點事情,豐富自己的人生,在開創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讓自己也出一點力氣。
李常生 2017/5/24 於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