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感恩文化  >  王浩林:转变

王浩林:转变

2018-05-26

转变
                            王浩林
高中第一天报道,从我第一眼看到他开始,我就不喜欢他。明明是高中生,却穿着一身皮夹克,留着爆炸头,难不成以为自己是哪里来的小混混么。当他使用在下来称呼自己时,我不禁暗暗发笑,一个人身上这些奇怪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实在太滑稽了。
开学过了一个月,虽然按照学校的规定他穿了校服,但是那头奇怪的发型却怎么也不肯换。老师也找他谈过话,但他却坚持留这种发型,甚至叫家长也没有用。除此之外,奇怪的只有他的自称和对别人的称呼了。他的自称为在下,对别人的称呼无论男女皆为殿下,似乎是受到了一些奇怪电视剧的影响。
更令人奇怪的是,班里同学都和他关系不错,但他也非常喜欢找我聊天。因为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所以也比较委婉的拒绝过他,但他似乎一直没有察觉。没有眼色,我只能这么评价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坚持不懈的找我聊天,虽然大部分时间我都只是简简单单的回复“嗯”,“对”这种听起来很明显是在敷衍的词汇,但他还是尽可能的找话题跟我聊天。甚至有些同学对我说是不是对他太过于冷酷了一点,应该接受他。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可能这种毫无必要厌恶关系是存在的,人是可以毫无理由的讨厌另一个人的,毕竟我从第一天开始就对他莫名的厌恶,到现在也没变。
我对他的厌恶加深是在期末成绩出来后,他超过了我拿了班里第一,大家纷纷献上祝贺,他却走到我面前,说:“在下的努力不及殿下。”我从这句话里听到的只有满满的嘲讽,不禁有些生气,于是没有接话。他没有等到我回话,有些失落,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句“那殿下明天见。”就背上书包,和朋友一起回家了。看他默默的回家,我反而感到有些爽快,甚至还有点小得意。结果第二天,他又回复平常的样子,继续强行找我聊天。虽然我还有些不爽,但是一想到马上就是寒假,那一丁点的不爽就被将要放假的喜悦压倒,一不小心表现了出来。结果他看见后便说,“一直板着脸的殿下终于笑了”。这话被旁边的同学听到,大家都笑了。我脸上有些挂不住,烦躁的情绪再次盖过了放假的喜悦。
寒假过后,春节带来的懒散还残留在身上,结果他又精力满满的跑来找我聊天,这次我连应付都懒得应付了,完全不回他话。他讲了一会发现我一句话都没回他,似乎有些尴尬,便回去了。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天,直到春游开始。
春游班内分组进项,每个组都要自己决定游览地点共同完成报告。在分组时,仅仅只有两位朋友愿意同我一组,这并不能达到老师至少五人一组的分组要求,这让我不免有些尴尬。“殿下”,他又跑了过来,还带了一个同学,“能让我们一起来么?”。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这正好解决的我们组人数不够的问题,两个朋友都表示赞成,我无话可说。
确定好了分组便出发了,队内气氛没有我先预想的那么尴尬。虽然我对他颇有意见,但不得不承认他非常善于活跃气氛,除了我之外他们四人聊的非常融洽。他似乎有些顾虑我,想方设法的让我加入话题,虽然感到抱歉但我并不想和他有过多的交流。尝试了几次之后,他就放弃了。于是我便低头跟着他们走,图个自在。发了一会呆,突然感觉前面的人停下了脚步,抬头,只剩他一个,其他人都不见了。
“在下让他们先去拍照了。”他看着我,脸上依然带着往日的笑容,“我觉得我们可以谈一下。”
“谈什么?”难道他终于察觉到我讨厌他了么。
“殿下似乎有些不合群。”
“哦,怎么不合群了?”
“殿下对待班里同学一直板着脸,大家都不敢靠近。”
“是吗,我不这么觉得。”
他犹豫了一下,“在下觉得这样不好。”
“我不这么觉得,我很喜欢现在的环境。”我反击道。
“殿下明明可以和朋友好好说话,为何对在下就这么呛。”
“你不是我朋友。”这句话我最终还是说出来了。
他的笑容转变成了悲伤,在其他人回来之前,再也没有说话。
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主动找我说过话,每次在走廊碰面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虽然觉得自己可能有些过分了,但还是无法拉下脸去和他道歉。我的朋友们也发现了我们俩之间关系变得有些僵硬,但由于不知道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也不好说什么。可能是心里有些愧疚的原因,看到他的样子再也不像往常那样觉得可笑了。
突然有一天,他把他的头发剃成了平头。这件事震惊了班上所有人,那个即使被叫家长也不剃的爆炸头怎么突然就给剃了,但是无论大家怎么问他都是笑着搪塞过去,并没有说理由。晚上放学,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出现了,脸上没有了之前的犹豫,又变成了笑容。
“殿下现在可以把在下当朋友了么?”
我被他突如其来的问题震惊到了,“为什么这么问?”。
“在下问了殿下的朋友,他们说殿下可能是讨厌在下的发型。”
“就因为这个,你就把发型剃了。”
“嗯,在下还是想和殿下做朋友。”
听到这直白的话语,我愣住了。我一直都明白,他很想和我交朋友,可是由于第一次见面时的印象,导致我对他一直存在偏见,我只不过不想改变。但是当他直白的说出这句话时,再结合他那个小平头,我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这次轮到我犹豫了。
他友善待人,诚实,认真,学习也好,也没有什么陋习,奇怪的称呼方式在习惯以后也没什么大不了,之前那个令人发笑的发型也没了,而且,那股莫名的厌恶感也消失了,似乎没有理由拒绝他。
“好吧。”我突然轻松了。
“作为朋友,在下想要对殿下提几点要求。”
“行啊。”我被他这句话逗乐了,还提要求,小孩子么。
“第一,殿下以后不能在无视在下了。”
“可以。”
“第二,殿下要对班里同学温和一些。”
“行。”我承认以前是有些冷漠了。
“第三,希望殿下以后不要从外表否定别人。”
“。。。好。。。”我有些尴尬。
当第二天我们在班里聊天的时候,班里沸腾了,因为一直看起来孤僻的我竟然会与他聊天,这似乎激起了班里人的好奇心。当他们发现我不在像之前那样冷漠时更好奇了,纷纷询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有如此转变,我自然不会回答。曾经我只是简单的附和他,从未关心过他所聊的话题,当那些偏见消失时,我才发现他真的是个有趣的人,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他那么受欢迎。一个人,他善良,诚实,风趣,他便很难不被他人所喜欢,当我对他的偏见消失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我们一直都是朋友,直到大学也未变。

上一篇:孟祥瑞:原来老爸有这么多优点

下一篇:殷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