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三隆佛典  >  李利安教授西电科大讲座——《菩萨信仰的文化解读》

李利安教授西电科大讲座——《菩萨信仰的文化解读》

2011-09-04

李利安教授西电科大讲座——《菩萨信仰的文化解读》(图)

 

西电科大国学网讯 (魏玮报道)201192日晚上,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邀请,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安教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举办文化讲座——《菩萨信仰的文化解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宗教学硕士点主持人荆三隆教授主持了这次讲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硕博士生以及部分佛教文化爱好者百余人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中心是菩萨信仰。菩萨信仰是具有宗教性质的,对菩萨信仰进行文化解读,就是揭开菩萨信仰神秘的外衣,在一个客观、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诠释。

教授首先对“文化”进行了解说。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能为人服务的财富。教授提出中国文化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是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一种是西方的自由文化,这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已经内化到心里深处的。一种是传统的文化,也是一种慈善文化、菩萨文化。还有一种就是马列主义文化,这是长期深入影响中国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主要分为三大家,即儒家、佛家、道家。佛教文化虽未外来文化,但是却是长期深入中国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佛教文化即就是大乘文化,大乘又为菩萨乘,所以,也就是一种菩萨文化。菩萨的理论、菩萨的实践,是支撑中国佛教文化的最强劲的基础。可以说,不了解菩萨文化就不了解中国佛教文化,也就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即所谓的中华文化,因此也就很难理解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菩萨文化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突破口。

在对文化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授又为我们解读了“信仰”。信仰是内化到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追求。现代人的信仰主要分为五大类:哲学信仰、科学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和荣耀信仰。哲学信仰是对哲学思想理念的认可,并把他作为指导自己现实生活一生的理论基础。科学信仰是认为理性精神是至高无上的,科学可以解决一切可以为科学奉献一切的。政治信仰是把政治问题的解决作为解决人类问题的根本途径,一生为自己的政治理念奋斗。很多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战士都是有着崇高的政治信仰的。夏明翰的著名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就是对政治信仰的执着体现。宗教信仰是对超人间存在的认可,宗教文化是直指内心的,宗教信仰是内心世界的指向。荣耀信仰是荣誉至上的观念,像荣光耀祖,青史留名等。

那么菩萨,又是什么呢?菩萨,巴利文 Bodhisatto 的音译“菩提萨埵(拼音:duǒ)”的简称, 梵文 Bodhisattva,“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全译是“觉有情”,它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就是说,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自觉觉他”就是菩萨,就是大乘佛教的精髓。

教授在讲座中告诉我们,菩萨一般有六大标志。即为大愿、大行、大慈、大悲、大智、大力。

一、大愿。即是心志。凡是菩萨,必发普度众生的大愿。观世音菩萨有十二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而最为有名的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贤十大愿是最能反映佛教基本哲学思想的。而所有菩萨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二、大行。即是修行。这是菩萨最大的标志。大乘佛教中最有名的修行就是“四摄六度”。“四摄”是通过四种办法普度众生。即为: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是众生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例如终身缺少温暖就给他关爱,缺少胆量就给他勇气;爱语是激励众生,教化众生;利行是一切有利于众生的行为都要去做;同事是与众生同吃同住同劳作,与众生一起。“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持戒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忍辱是能够包容、爱护他人的,是一种大度、胸怀;精进是努力进取、不断追求。禅定是内心保持沉着、冷静、自在的精神状态。般若就是智慧,是一种认识方法,使人能够看破一切。

三、大慈。是给予快乐。大慈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有两大特征,大肚和大口笑。大肚是包容,是能容纳世间一切批评指责妒忌,包容一切,心胸宽广,才能带给他人快乐。弥勒殿前有副对联很有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星云大师说“佛教是给人快乐的。”佛陀当年的志向就是解决人的苦难,于是有了四谛,即为苦、集、灭、道。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盘境界的正道。这是佛陀的四大真理。

四、大悲。是说菩萨都是悲悯的。是救世人于苦难的,代表是观音菩萨。

五、大智。是给人智慧,改变人的认识观的。代表为文殊菩萨。

六、大力。是指超人间力量。菩萨能够解救众生就是有一种超人间力量的存在,这种超人间力量其实就是一种心力,一种心理作用。

李教授还对大乘佛教中的菩萨和小乘佛教中的菩萨之间的不同做了介绍。另外就菩萨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和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做了也说明。菩萨信仰是和中国哲学中“心性”之说相近相似的,在中国人心中都会有菩萨信仰的身影,而中国文学、美术、建筑、医学、养生等也都是深被菩萨文化影响的。

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听众们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李利安教授在讲座之后耐心回答了部分听众的问题,与听众就菩萨信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博得了听众们的阵阵掌声。

(魏玮报道)

荆三隆教授主持讲座

李利安教授精彩的讲说

认真聆听的学生

积极提问的同学

上一篇:恭贺荆三隆教授获得教育部项目

下一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思想研究所2011年工作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