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思想研究所2011年工作纪要
一、主要活动:
荆三隆教授的主要活动:
1月5日
荆三隆与西北大学李利安应邀赴大唐西市博物馆考察。
1月6日
荆三隆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立项通知书到科研处,立项经费9万元,首批到校经费7、2万元。
1月8日
荆三隆应邀参加华严寺建设座谈会
1月15日
师彬、张爱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
3月11号
荆三隆主持的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研究”
经费到校,配套一万元。经费一万元,前期到校5000元。
3月15日
王旭考博成绩157分,外语57,两门专业课,一门53,一门57。
3月23日
张爱萍在南京大学考博后,参加西大考博。成绩约4月10日出来。3 月 30日上午华为面试。
3月30日
师彬、张爱萍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张爱萍获优秀研究生二等奖。
4月26日
荆三隆在大唐芙蓉园参加法门寺灵园文化策划专家组验收。
5月5日
张爱萍被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录取为2011年博士生。(网上公示)
5月11日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在西安亲切会见了来自墨西哥学院的马丽雅(Maria Elvira)博士,宾主双方就终南山佛教文化与观音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荆三隆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交流会晤。
5月24日
荆三隆教授参加陕师大宗教学硕博士答辩,聘为答辩委员,共一位博士、六位硕士通过答辩。
5月27日
荆三隆应鹤壁市民宗局邀请参加浚县大佛高峰论坛,会上针对大佛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专题报告,并接受了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5月28日-6月1日
荆三隆应南通延寿寺主持法中法师的邀请,赴南通延寿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陕西省社科院宗教所所长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李利安以及李海波、王雪梅、王洪涛博士对南通地区的宗教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当地的市政府、统战部、民宗局的有关领导进行座谈、并针对狼山佛教风景文化区南通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6月4日
荆三隆教授应西北大学佛学研究所邀请任西北大学博士答辩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师敏、杨航、王宏涛,硕士生李永斌,通过答辩。
6月14号
荆三隆教授应西北大学干训处邀请,为处级以上干部开设“世界宗教的基本状况”的学术讲座。
6月15日
荆三隆、韩瑞、魏玮、陈潇到西北大学,参加由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主讲的“世界主要宗教”学术讲座。
6月23日
荆三隆、张爱萍、陈潇到西北大学,参加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广西莲音寺协办的佛学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
6月30日
荆三隆主持,张爱萍、陈潇参加佛教比喻经典项目研讨会。
7月5日
荆三隆、张爱萍、魏玮、陈潇参加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参加“无名讲坛”《上古图文与宗教神话原型研究》讲座。
7月14日-16日
荆三隆教授参加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中国宗教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发表“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一文,并作大会发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日报作了报道。
7月17日
荆三隆教授应道林法师邀请,赴北京顺义考察盘古像,了解中华文化起源的造像艺术。
8月11日
应陕西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邀请,荆三隆教授参加省宗教问题工作通报及相关工作研讨会,并就陕西宗教文化问题和“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8月21日
应立邦文化港邀请,荆三隆教授参加“十六罗汉图”文化研讨,就四幅明罗汉图相关的文化内涵提出了个人意见。
9月2日
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应人文学院邀请来我校做“菩萨信仰的文化解读”报告。荆三隆主持了本次报告,全体研究生参加。魏玮为陕西佛教网和西电国学网做了学术报道。
9月10日
应四川乐山大佛法琳法师邀请,荆三隆撰写“《圆觉经》弥勒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
9月15日
应苏州寒山寺邀请,荆三隆、陈潇撰写“佛教世界观中的和谐思想”一文。
9月20日
应“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的邀请,荆三隆撰写《大兴善寺在西安佛教文化建设中的定位》一文
9月22日
应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的邀请,荆三隆、韩瑞、魏玮出席樊光春所长的“神道教研究”的学术报告,以及《百丈清规》一书的研讨会。
9月28日
应湖北“黄梅禅文化论坛”的邀请,荆三隆、魏玮撰写“禅宗修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
10月1日——10月4日
应河南省宗教局的邀请,荆三隆教授出席在河南偃师举办的第四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玄奘政事观的当代文化解读”一文。
10月10日
荆三隆教授与学生韩瑞、魏玮参加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的“纪念辛亥百年反思世纪佛教”——百年佛教学术座谈会。
10月14日
应西北大学金珂文化大讲堂的邀请,荆三隆、高樱、吴正鑫参加南京大学杨维中教授关于“唯识无境”学说的学术报告。
10月15日——10月16日
应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邀请,荆三隆教授参加在曲江宾馆举行的首届中国华严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世界华严学会议。
10月30日
应铜川宗教局邀请,荆三隆教授出席香山文化讲坛,并作了“人生智慧与佛教”的学术讲座。
11月10日
应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邀请,荆三隆教授与学生韩瑞、魏玮参加“来生与净土世界”的学术研讨会。
11月12日
应大唐芙蓉园邀请,荆三隆教授为工作人员做了“佛教的生活智慧”的文化讲座。
11月18日
应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邀请,荆三隆教授与学生韩瑞、魏玮、陈潇参加“金珂文化讲座”,法师以“我从山中来”作主题发言。
11月25至27日
荆三隆应陕西佛教协会邀请在曲江惠苑宾馆参加“大兴善寺密教学术研讨会”,发表“大兴善寺在西安佛教文化建设中的思考”一文。
12月11日
荆三隆教授与学生韩瑞、魏玮参加西北大学佛教所“显密教学术研讨会”。
12月14日
荆三隆为西北大学干训班讲授“陕西宗教的现状”。
12月22日
应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的邀请,荆三隆、韩瑞、魏玮出席华东师大刘仲宇教授的讲座“早期道教研究”。
12月24日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宗教学者刘仲宇教授莅临西北大学金珂文化讲堂,做了题为《当代中国宗教的几个最新动向》的学术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荆三隆教授 对刘仲宇教授的讲座进行了回应。他说,刘仲宇教授的讲座体现了五大特点:第一,体现了中国宗教学者的独立思想和创新精神。第二,刘教授的报告带有国际化视野,将国际上流行的研究方法带进中国宗教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现状的田野研究提供了典范。第三,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第四,刘教授将中国宗教研究纳入到生活研究当中,将生活化的宗教在民间的体验和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第五,刘教授的报告带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人文情怀,将中国宗教所面临的问题深刻地提出来了,并以学者的高度责任感来探讨和解决。
12月28日
荆三隆教授与中国社会出版社签订四本佛教比喻经典的出版合同(月喻、旧杂喻、杂喻、重经喻)
常新教授学术活动:
1.《“仁义之根”与“万善之原”—关于李二曲性论的几个问题 》,《孔子研究》,2011(2)
曹印双副教授的学术活动:
1、2011年1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曹印双撰写的《论语、道德经新解》一书。
2、2011年上学期开设人文素质课:《论语》导读、《人文科学概论》。
3、
4、2011年4月应陕西毛泽东敬览馆馆刊编辑之约撰写《红色重镇,领袖关中》一文。
5、
6、2011年,曹印双撰写的《大西安唐文化产业化模式》入选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出版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7、2011年,陕西省文史馆主编的三秦文史收录曹印双的《李世民集团人才战略与长安新质文化的构建》一文。
8、2011年暑期,曹印双、董永强一起调研了长安国学院、迦南国学院、丽泽堂等民间国学机构。
9、2011年7月参加了陕西省国学艺术学会在老三届大厦、小雁塔等地举办的民间国学推广活动。
10、2011年7月,与赵淑珍老师、西电国学社黄力耀同学参加中华慈善总会支持推动的国学工程暑期培训活动。
11、2011年4月,与杨选德老师、常新老师、赵淑珍老师一起应邀参加西电国学社举办有关反思高等教育的论坛。
12、2011年9月到武汉大学哲学院访学,跟随郭齐勇教授上了《四书导读》、《礼记导读》两门课,并为国学班讲授了《中庸释读》。
13、2011年10月参加国家儒学联合会举办武汉大学国学院承办的“近现代儒学思想基本特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14、2011年12月参加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三地两岸四书教学研讨会,并于分会宣读了《西电论语教学报告》。
15、2011年12月参加武汉大学“比较政治与政治文化”研讨会、第六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16、武大访学期间,聆听如下学者讲座:张祥龙、邓晓芒、吴根友、李清良、黄爱萍(明清学术史)、黄宽重(宋史)、徐步(外交)、陈峰(政治史)、余洲(经济)、冉苒(马原)、孙劲松(佛学)等等,并多次参加武大研究生及博士后组织的学术沙龙。
17、2011年暑假协助杨选德老师、常新老师一起开发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素质网站。
18、2011年10月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学生社团活动嫁接到西电国学网。
19、2011年5月应西安青年进步中心邀请,作了《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的报告。
20、2011年7月修改国学网栏目及主持更新维护各栏目内容。
21、2011年12月25日参加湖北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活动。
22、2011年9月28日参加武大国学院举办的孔子诞辰纪念活动。
张鹏伟博士:
2011年在<道德与文明>第4期发表<荀子人性论再解读>一文.
二、相关图片、资料:
三、附录:
相关报道(媒体、网络)
荆三隆教授做佛教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学术总结 |
|
|
作者:心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55 更新时间:2011-7-5 17:58:38 |
|
中国佛学网讯西安讯 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广西莲音寺协办的佛教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于6月23日在西安举行。来自西安、宝鸡、贵阳、上海、北京、广州、广西等地的佛教学者、法师、居士、佛教管理者、佛教网站以及各领域的佛教文化爱好者共50人参加了会议。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主持会议,莲音寺代表丁小斌居士致开幕词,莲音寺代表叶灵居士在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词。会议分上下午两场举行,与会人员围绕佛教学术、佛教理论、佛教现状、佛教事务管理、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荆三隆教授做学术总结,对本次会议做了高度评价。他的发言全文如下: 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广西莲音寺协办的佛教热点问题学术座谈会就要结束了,会议主持人李利安教授让我做个学术总结,我感到很荣幸。我认为这个会开的非常扎实,从早晨一直到下午,主办方安排的很细致,也很周到。整个进程合理而紧凑,堪称一个高效而充实的会议。会议话题新颖,创见迭出,引人入胜。临近结束之时,大家意犹未尽,特别是还有一些青年才俊,他们有许多独特的想法,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没有表述或者没有仔细表达,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正常的。相信还有机会来搭建新的平台,给大家进一步展示智慧的机会。 今天,与会各位都是以真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佛教热点问题的想法,是用个人的独立观察和深入思考,乃至亲身的经历与感受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其态度之真诚,立场之理性,精神之自由,思路之真切,观点之大胆,建议之实在,在一般学术会议中是罕见的。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点,会议的主办者就佛教热点提出了五大系列问题,这五大系列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孤立的,而是把对于佛教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思考,和盘托出来了。我个人感觉:对于当前宗教研究的热点问题,西大佛教所的同志不仅以其敏锐的目光进行了观察,而且以严肃的态度和学术的勇气准确地提出来了。其中有些问题不仅仅是制度问题、实践问题、或理论问题,更是整体的、系统的、全局的、富有挑战的,甚至具有颠覆性的问题。所以,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能够提出这些问题,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目光的犀利和理论的洞察之力。 第三点,在当前国内学术界,以一校一所之力,以这样的力度去讨论如此广泛而深入的问题,是十分少见的。因为,这五大问题,几乎包含了中国佛教的所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许是一种胆大妄为之举,但这其中包含着对佛教学术的自信、对佛教现状的担忧,以及对中国佛教未来的热切期盼,所以,这不但是理论的呼唤,时代的需要,也是西北大学敢于面对现实、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众所周知,在佛教研究方面,西北大学有着非常光荣的传统。早在1980年西北大学就作为发起者之一,率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宗教学领域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此后,国内佛学的重要会议与其他重大学术活动,都是至始至终地热情参与,或作为主办,或作为协办,或作为发起,或踊跃参加,几乎没有缺席。今天,西大佛教所以如此广泛的佛教问题进行讨论,在国内外都是第一次。这是西北大学在佛教研究方面的又一创举。 第四点,佛教热点问题关系到佛教学术、佛教理论、佛教实践、佛教管理以及佛教与社会等很多重要领域,涉及中国佛教的未来和佛教学术的发展走向,是值得全社会尤其是佛教界、政界和学术界来认真面对的。多年来,大家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现佛教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由于制度约束、文化传统和学术视阈等多种原因,大陆学术界一直对这些问题持谨慎态度,尽管也有一些零星研究和个别的呼吁,但总体上看是沉默无语,很多人更是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这种现象就是我在发言中所提到的现实批判精神的缺失和独立理性精神的淡化。所以,本次会议最可贵的可能并不是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而是对问题的提出。所以,虽然本次会议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一些参加者的身份也仅仅是宗教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但会议的性质和价值并未因此而降低,会议对沉闷的学术现状是一次大胆的冲击,对停滞不前的佛教现代化转型是一次热情的呼唤,对呆滞的社会关注度是一次强烈的刺激。我个人在此表示真诚的祝贺。 第五点,因为问题的复杂和视角的不同,我认为对有些问题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和接纳这些问题,并以中立理性的精神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允许问题的存在,就如同允许大家来观察问题、评论问题一样。我呼吁有关各方重视这些问题,我也希望在座的诸君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去研究,去努力。听说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还将继续就佛教热点问题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我真诚期待并随喜赞叹。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