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三隆佛典  >  贾雯:《菊花台》之“赋比兴”运用

贾雯:《菊花台》之“赋比兴”运用

2014-05-03

《菊花台》之“赋比兴”运用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并对后世文学、艺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流行歌曲的歌词文本作为现代文学形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流行歌曲又称通俗歌曲,是种十分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作为表现艺术的一种载体,与诗词创作相同,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虽然大多篇幅较短,但寓意深长。作为《诗经》中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在现、当代歌曲中也有广泛运用。下面我以方文山笔下的《菊花台》一曲为例,试分析其运用。

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 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 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花已向晚 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 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 你轻声地叹

一夜惆怅 如此委婉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赋比兴三种基本表现手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三者综合运用。

赋,南宋朱熹对赋在《诗集传》中解释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从此解释可看出赋的表现特点一是直言,二是铺陈。《菊花台》是一首描写在外的征人与在家守候的妻子之间相互思念之曲。词中“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用赋的手法,让人不禁想象那人孤独地站在寂寞高楼之上,没有爱人温暖的怀抱,思念之情似乎将人逼到了极致。下段中“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曲曲十九个字为听众描绘出一身戎装的将军在战场上为江山社稷拼死厮杀的沧桑场面,气势之宏伟大气,似乎那千百年前的战争就呈现于我们面前。但紧接着,话锋忽转,“天微微亮,你轻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又体现出那英武的将军在内心深处,儿女情长的一面。因长久相思,情感多少变得有些麻木和无助,每当想起对方时,只有淡淡叹息与无限惆怅。不得不感慨这种千里相隔的痛苦真是消磨人的感情和意志啊!

比:朱熹解释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类比等,包括面较广,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显而为人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此处将新月如钩的画面人格化,就好像人对往事的回忆真的是弯月所钩来似的。接下来“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作者将孤寂的黑夜比喻的十分抽象,漫长的似乎已经冰冻成了霜,定格在那,而黎明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其中“纸”字有两种含义。其一,征人连年在外,夫妻无法相聚,只能以鸽寄书,互通消息。所以他们本应相亲相爱的青春年华都流逝于信纸之上了。其二,古时男人一生功名事业何在?不外乎皇上的圣旨与地图上的兵术罢了。所以这句可谓一语双关,将凄凉之情进一步推进,也为下文做以铺垫。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在本段歌词中,三种手法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此句使用比兴手法,即兴中含比,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也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句中将壮士之志,在潜意识中生成了一缕幻想,随风飘回到家中。可是在无休止的功名利场和思念已久的妻子中,显得难以选择,这种矛盾的心情,在此段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堪称妙句。

在歌曲的第三部分副歌处,“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当菊花到了凋谢之时,落在地上任人践踏,而那久未谋面的妻子在征人脑海中也已然模糊。在这里运用比兴手法,将“菊花的黄”和“笑容的黄”混淆在一起,自然却又深刻,好像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然远逝。哀伤而又动人之情自然流露。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未央指没有结束。此句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一个“乱”字,既是风乱,又是心乱,在寂寞的夜,只能在烛影下思念着对方,而“剪不断”又似以刀剪烛,烛影不断。表现相思悠悠,暗合李清照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别!”的名句。

第四段,“花已向晚,飘落流露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再次运用起兴,以花瓣凋零之情景,抒发人生在无休止战场上,命运坎坷。“向晚”出自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作者以拆字的手法,将“愁”字分开看,“秋”“心”恰好是情景的写照。在古诗之中,“秋”往往有盼人团聚,孤单离愁之感,而“心”则恰好是妻子真实的写照,于是情景交融,却浑然不着痕迹。

古代描写战争之法,大多从侧面描述,而最常见的就是夫妻之分离,而《菊花台》短短几段歌词,用多种修辞手法,不断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哀婉惆怅”的画面,情感表现真挚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姓名:贾雯

                                 学号:1308122570

上一篇:荆三隆教授参加“法门寺佛舍利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韩亚男:《论语》中言与行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