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座谈会随笔
创新是有根本前提的,且这些根本前提是恒定的,比如创新的根本取向是真善美;创新的根本方法是实践;创新的根本原则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创新围绕的根本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可以进行理论创新指的是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具体形式、具体方法。进行这样的创新也是需要前提的:
内容创新前提:其一,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经典文献要熟悉,这是内容创新的基础,也是纵向创新的前提;其二,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参照的中西学术观点要熟悉,这是横向比较创新的前提;其三,掌握时代实践新材料,这是内容创新的鲜活素材。
形式创新的前提: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表现出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而这个形式依托的就是具体实践的差异。但他们的共性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各自形成自己的风格,前提是他们都有广博的学识和亲身实践,都善于总结,也都很勤奋。也就是理论创新要求创新主体的知识性、实践性、觉悟性是统一的。
方法创新前提是在遵循根本方法原则下,针对具体问题谈具体方法。因此有什么样的问题才会有什么方法,因此依然是内容决定方法。民间理论创新只能结合自身实际谈理论创新,好高骛远的理论创新是有局限性的。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具体内容、具体形式、具体方法都是由具体实践决定的。从具体实践出发,梳理具体内容,以恰当方法介入,以合适的形式展现,必然就是新的观点、新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核心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以这样的灵魂这样的原则分析出的问题结论,再经实践检验,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
旧材料、新材料掌握越多,创新基础越雄厚;实践经历越丰富,感性及体悟经验越细腻,揭示问题能力越强,创新越有能力。旧材料新角度可以出新观点,新材料提炼新问题就会得出新观点。旧内容表述采用新形式,也会有理论新突破。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照样会得出新结论。新材料采用新形式自然观点就更新了。无论新旧材料主要采用新方法都会有创新。因此,微观和相对宏观创新是可以随处得出的。
总之,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实践感悟能力具备,理论创新是比较容易的。缺一,都很难有原创性的观点及理论诞生。当然需要再次强调的就是创新根本前提是要坚持的,尤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立场。没有这样的立场的创新都会走向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