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恩全集
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其一,马克思最开始就注重对公共性问题的思考,并倾注了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其二,出版自由与书报检查这一矛盾的政府要求组合,今天也是我们所面临。
正如马克思所说:
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当你能够感觉你愿意感觉的东西,能够说出你所感觉到的东西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其三,马克思辛辣的个性中语言表述对中国这个讲中庸之道的国度,还是有些让人有些如坐针毡,此应剔除的情绪。
2、《路德是施特劳斯和费尔巴哈的仲裁人》
这篇短文展示了唯物对唯心的辩驳,是马克思坚定唯物信仰的确立的标记。
但“可耻啊,基督徒们”这种征战与讨伐的语气,确实让人有些感觉刻薄。作为24岁的他有如此激情与愤慨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还年青。
我们奉为伟大精神的导师毕竟是人而不是神。
3、《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
为了自由,先要争取出版自由,没有精神的自由表达,哪里会有优秀的文章和论文问世呢?没有自由的灵魂的作者把持的出版物,必然逐步促成整个民族国家精神的衰落,因为格式化的东西与僵硬固化相连。
为了自由,难怪马克思满怀战斗激情。还有什么比“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使人成为人的呢?自由是人的本质。扼杀自由就是扼杀人性,就是罪,是人民公敌。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为自由而战吧,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写到这,我感觉到了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力量,意识到了共产党人为自由而前仆后继的精神动力。为自由而奋斗是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前提条件,也是党继续存在的理由。自由是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还是党代会制度都是伸张自由的良好渠道,只是不知道代表们是否还知道这些的本质都是为了人的自由,为了大多数的自由。
4、《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
这是马克思驳斥胡果学说的文章,涉及了对自由、婚姻、教育、私法、国法的思考。年青的马克思很喜欢与人家商榷,应该说是批驳,批驳到体无完肤。这种性情很适合从事革命事业。为晚请民国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树立了斗士的榜样。不知道今天这种斗争精神还在吗?
马克思从年青时就是当时对主流社会批判的斗士。
5、《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
继续推进文艺复兴的理性思潮,进一步清理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影响。强调哲学而不是神学对国家的重要性。24岁的马克思以年青的哲学家的风度登上现实的舞台,开始发挥他在形态领域的影响。
6、《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这是马克思在公有的共产主义与私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时回应资本主义报进攻的文章。现实的经济分化促成了两种社会目标追求的冲突,正如今天的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人们对改革的反思,事实两种道路的走向的争辩。主流对边缘的挤压才出现了马克思的尖锐的批判。看来有时刻薄尖锐的言论出现是有时代背景的。我们对当下的批判也应持有宽容的态度。如果经济上没有扭转,又限制言论的表述,迟早会引发畸变的。何况我们的立国导师就是民众的榜样呢?
7、《关于深林盗窃法的辩论》:
批判省议会,质疑森林法,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
法律究竟在保护谁的利益?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我们是应该关注政府出台的法律,是宣扬是批判,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8、《论离婚法草案》:
"法院判决的离婚只能是婚姻崩溃的记录。
人们应当服从伦理的自然的力量。"
维持不道德的婚姻才是真正的不道德。对离婚中内涵的自然的力量多份理解与宽容。
9、《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著作的研读及批判,使他在掌握辨证法及清算黑格尔唯心主义方面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0、《论犹太人问题》:
宗教问题是个大问题。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扬弃了犹太信仰及基督教信仰。难怪在中国传播流行,其实用主义性与中国明代形成的百姓日用即道吻合,也难怪洪秀全太平天国失败,实际是有违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传统。在基督教文明冲击下,中国人拿起西方的盾回应西方的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是这种历史选择。
1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弱者的福音。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
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对宗教的批判也是对苦难世界的批判。
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12、恩格斯:
《乌培河谷来信》:
用散论的笔触描绘了乌培河谷的宗教信仰和文学状况,作者对当时的精神生态的观察可以说是鞭辟入里。这是作者1839年的文章。展示了年轻的恩格斯的才华与实力。
13、评亚力山大容克的《德国现代文学讲义》:
恩格斯笔端飞扬的语言虽然没有马克思的犀利,但同样让对方感受到痛感。难怪两位导师走到一起,他们有一样的气质类型,中国近现代史上能达到如此犀利的也许鲁迅还可以与他们一比。哲学领域两种哲学的交锋是两大阵营的交锋。年轻的恩格斯已经走到历史潮头。前日朋友聊起马恩,他说马恩将思想领域的理论被实践应用,这是多少哲学家梦寐以求的。从马恩年轻时的气质类型可以找到些答案。其实毛泽东也有同样的气质类型。他们天生就是战斗的勇士,这该归属天分范畴。
14、《英国对国内危机的看法》、〈国内危机〉、〈各个政党的立场〉、〈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谷物法〉、〈伦敦来信〉,这是恩格斯用德文发表在赖茵报及瑞士共和主主义者上的文章,主要针对英国的政治社会现状发表的社论。在德国发表英国的现状。〈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则是用英文发表在英国刊物上,介绍法国、德国、瑞士的社会改革运动,这时的恩格斯对欧洲局势已经有了自己全面的观点,他的心胸格局在拓展。已经将英国的命运放到国际背景下来考察。年轻人的时代使命与担当意识已经跃然纸上。
15、读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才知道马克思写《资本论》的背景。可以说没有恩格斯的超前思考,不会有马克思的后面的潜心研究,也知道了恩格斯之所以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事实上也是完成自己的计划。这样我想起当年罗振玉与王国维的关系。彼此的需要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这篇大纲里论及有:私有制、资本、劳动、价值、价格、土地、生产与消费、生产力、经济危机、垄断、竞争、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及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麦克库洛赫等人的观点。
恩格斯有一句话我相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真理那就是:
商业是一种合法的欺骗。
16、恩格斯在《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谈到的欧洲的泛神论语境时,谈到他承认相信宇宙有永恒的内在本质。其实这是唯物者另一种承认神的存在。但更倾向与人间性的思考。好比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纬度。由此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契合中国传统的选择。我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实践精神在恩格斯的语境中的劳动能找见,究竟马恩思想是否深受了中国的哲学精神的影响,至今还真是有待进一步思考的话题。
17、恩格斯《英国的现状》两篇文章,上篇谈到了工业革命,这是近世界史很好的参考资料,至少比三四流的教材讲义好;下篇谈到英国的宪法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法制化的进程的艰难,这对当下中国的法制进程有很好的启迪,我们的公民是否关注了宪法的执行情况呢?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应该学习恩格斯的批判精神,完成社会良心特定的工作指标,对社会的批判反思,才能纠正社会的不公正,这样才能避免社会周期的大痉挛。今天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恩格斯笔下的英国遇到现实情况有许多雷同问题,需要应对需要反思批判。
18、全集第二卷
《神圣家族》,一文尽管标记的恩格斯、马克思合写的,但从文风可以感觉到主要执笔人是马克思,只有少部分是恩格斯写的,如第四章评注1、2。马克思的文章大开大合,思想奔逸,有时让人不得要领,读到刻薄多处后常引人思维抛锚,恩格斯则逻辑性更强,并很务实,读起来也平和。二人一个注重理论,一个注重实践。
19、共产党宣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节录: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