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生命线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老师们思维力的系统集合,不是大楼的集合,也不是大学生数量的集合。今天,全国普遍性的高校大楼集合已蔚为壮观。但大师思维力系统集合才是大学内在的钢铁公司。可惜的是全国普遍盖大学城的背后,教师思维力的集合与学生素质的集合在逐年下降。我们的大学是大了,还是小了呢?我们一个穷国办大教育,本身就很艰难,如今又以超英赶美的大跃进速度让世界惊奇。但回馈给社会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我们的人才好象出现供大于求,无论学理学文背后都有务虚倾向。也就是我们的知识技术,没有高思维力的含量,在国际优质市场中依然处于刷盘子洗碗地位。大学提升层次的号召,已从高校的评估中传达出来,但没有对大跃进根本的反思,经过下面学校与权力系统市场化运作离目标更远了。全国各高校都在跨越式发展,有限的资源已经巨大浪费,我们已经处在一个高危运行中。有些地区已经悬崖勒马,能从热中先冷却下来,给自己积累点真正的竞争力,才会真正实现未来的跨越发展。可惜,我们的许多高校领导们已经被新老校区的庞大阵区搞晕头了。核心竞争力建设还没有跟进。
现在不少高校都打出了“毕业生就业是一名高等学校生命线”口号与标语。大学是老师思维力的集合,高明的教授是大学的灵魂。那么何谓高等学校生命线?大概是生命的底线,是生与死的界线吧。万物皆有生命。学校也是个生命体,我们在校每个老师、学生、后勤人员都是它身上的细胞。生命在吐纳之中完成自己的新陈代谢,吐出去的流畅,意味着纳进来才会有流畅的可能,而确保吐纳流畅本身是生命体的机能是否健康。同时更要将每个生命体放到他所处的平等生命体的大环境中来考察,生命体究竟健康到什么程度?因为同类生命体在一个环境中都在尽可能多地纳入吐出,都有让自己更强大的内趋力。而内趋力是评价生命体的价值诸如高校评建工作促成的。环境制约性目前起主导作用,在高校生存环境中,毕业生、在校生、新生,能否在人数和质量上保持平衡,是学校生命体存活的依据,因为有学生意味着有经济基础,有经济基础意味着可以留住好老师,有好老师才有好教学,有好教学才有好学生,才能保证生命体的和谐与强大。目前因为许多学校毕业生面临的是买方市场环境。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学校生命发展过程中阶段性表现。当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足以在人才市场中乘风破浪时,才不会提生命线问题。而目前许多学校的举债经营,随时都面临清产还贷的局面,钱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表象就是能招来可以交学费的学生,而这前提是毕业生就业不存在问题。所以说生命线问题正说明高校面临的困境,尤其是民办院校。生命线问题也是时代面临的困境,我们的高校整体上正处在一个生命存留的边缘。需要每个细胞都有忧患意识,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