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教育
经济因素,今天已经成为处理许多事情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经济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古人讲: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尽管放到今天已经有些偏颇,衣食足未必知荣辱,仓廪实也未必懂礼节。但确实我们依然处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俗人世界,荣辱礼节依然受经济因素影响。
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消费已经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杠杆,从国家层面都在力推刺激消费政策,以便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在消费攀比中,有形与无形的现实,教育了人: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无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各行各业,以利益刺激人心,调动积极性举措层出不穷。教育界也是如此,尤其是教育产业化后,经济因素成为上自校长下至普通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昔日教育创收不太讲了,但实际还在有序的进行。教育经费划拨,与利益指标挂钩,这样课题、文章成为分配利益的硬通货,全国上下在发文章和争取课题进程中一浪高过一浪,学校也不惜重金跑部钱进,各学校甚至都精选跑业务人员,校长带头为经费扩张而努力奋斗,校长成了企业的经理人,教育行业实际上成了生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教师所能做的,要么学而忧则仕,进入利益分配决策圈子,尽可能将自己利益扩大化;要么踏踏实实写立项本子,琢磨发文章路径,将产品与刊发渠道对接,在指标体系中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要么走投机取巧的生意路。至于自小接受的,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早已放到一边,经济杠杆才是灵魂塑造师。在此环境熏陶下,学生也日益功利化,算计精巧化,为争取各种大小指标而精打细算。
在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日益发展下,教育也伴随这种模式突飞猛进。敢于争取的,勇于争取的,善于争取的,无论从标题概念创新,还是文本嫁接揉搓,都力求符合范本。概念越吸引眼球,越容易争取立项。文本越符合范本,越八股化,越容易通过。这样,在各级指挥棒中,层出不穷的成果不断涌现,教育经济也在这样发展进程中不断拓展。伴随逐年的通货膨胀,国家可再分配的经费也在上涨,教师队伍中三六九等经济差距也日益拉大。有的靠此路径已经名利双收,这种模式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正当的发展模式。
推进这样的教育经济,教育水平到底提高得怎样呢?学生的表现是最好的注脚。教师反映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自己表现是厌学、翘课、打游戏等人数日益增多。学校也不得不在加大科研经费同时,加大教学的投入刺激。这样玲琅满目的教学改革开始推展开来。但浮躁的风气,已经侵染得没有读书的动力,投机取巧,搞形式化的创新成为时尚。什么时候教师能不为利益指标驱动安安静静读读书,那是自己和学生的福了。但指标体系下不进则下,教师长年为填各种表忙得不可开交,为写论证书而忙,为发文章而焦急。举国上下,在此教育大跃进中,经济是发展了,教育效果似乎倒退了。因此,教改呼声也伴随政改的呼声此起彼伏。但高速飞跑的教育经济由于利益链的稳定依然忘我地奔跑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举国体制中,教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仅是一领域的具体显现而已。
教育不走出经济发展为中心,不回归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必将走向它的反面,事实上教育领域已经大面积腐败化了。这又成了一个体制性的问题,当下反腐所向披靡战队,是否能化解各行各业体制性的腐败,而不只是抓些老虎和苍蝇。教育界的这种变向的体制性腐朽,其祸患可能是祸及几代人的,远甚于几只老虎和苍蝇的危害。但愿打完老虎和苍蝇之后,探寻体制性变革。否则教育产业必将是社会腐败的重灾区,因为社会精英腐败了,民众也会随之腐败。整顿军队、公检法腐败之后,整顿教育界腐败是净化社会的关键。
高山流水于学正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