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网  >  志同道合  >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2018-10-22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开课单位

 

教学大纲撰写人:曹印双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6

 

课程类别: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论文60%,课堂讨论40%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西方哲学、中国思想史

 

教学目标:了解中西宗教(儒释道、基督教)历史、经典、礼仪、艺术等概况,深入比较中西宗教与政治、宗教与人性、宗教与基层社会关系及当今宗教冲突及对策研究,让学生明确中西宗教文化异同,达到文化自信的目的。

 

英文简介:了解中西宗教(儒释道、基督教)历史、经典、礼仪、艺术等概况,深入比较中西宗教与政治、宗教与人性、宗教与基层社会关系及当今宗教冲突及对策研究。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西宗教历史 4课时

 

第一节:创始人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与耶稣比较

 

第二节:中西各教派代表传承及贡献

 

第二章:中西宗教经典比较 8课时

 

第一节:中西宗教经典的流传

 

第二节:论语、道德经与圣经要义比较

 

第三节:中西宗教经典中的人物比较

 

集中交流:4课时

 

第三章:中西宗教礼仪比较 2课时

 

第一节:中西宗教礼仪形式

 

第二节:当代中西宗教礼仪的教化功能效果比较

 

第四章:中西宗教艺术比较 3课时

 

第一节:中西宗教建筑比较

 

第二节:中西宗教音乐比较

 

第三节:中西宗教美术比较

 

第五章:中西宗教与政治关系比较 8课时

 

第一节:儒教与政治

 

第二节:佛教与政治

 

第三节:道教与政治

 

第四节:基督教与政治

 

集中交流:2课时

 

第六章:中西宗教与人性观比较 4课时

 

第一节:儒教与人性观

 

第二节:佛教与人性观

 

第三节:道教与人性观

 

第四节:基督教与人性观

 

第七章:中西宗教与基层社会关系比较 4课时

 

第一节:儒教与基层社会

 

第二节:佛教与基层社会

 

第三节:道教与基层社会

 

第四节:基督教与基层社会

 

集中交流:2课时

 

第八章:中西宗教冲突 3课时

 

第一节:儒释道的冲突

 

第二节:中国宗教与基督教的冲突

 

第三节:宗教冲突未来化解路径

 

集中交流:2课时

 

参考书目:

 

1、四书、道德经、圣经、坛经

 

2、汤用彤: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隋唐)

 

3、许地山:道教史

 

4、陈寅恪文集中相关儒释道研究。

 

5、赵吉惠:中国儒学史

 

6、牟中三文集

 

7、徐复观文集

 

8、杨真:基督教史纲

 

9、南怀瑾文集

 

分析报告:

 

讲授36课时,讨论10课时。专题讲授,有利于问题深化,适宜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学术视野;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其未来论文选题提供基础。

 

考核方式:论文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考核,有利于提升写作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可以快速提升。

 

 

上一篇:陈寅恪与中华文明标识

下一篇:人文科学精神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