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知识分子
一、 知识分子的始祖原型
巫术逐渐分化开来的有: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伦理的胚胎。
主干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形态。
它是实际具体生活的一种阐释。这种阐释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的表达。
科学出现前,巫术将自然界的因果科学和价值意义的信仰贯通为一体。水浒传里,108将那都是星宿下凡。正史当中创业帝王都是受命于天,都有神迹。我小时就有过一个体验,1976年说毛主席去世了,很神,农村有童男童女逛筛萝子,桌上铺一层面,萝下面有一根棍子,旁边放着毛主席像,大人就向毛主席祷告,求问这家媳妇姓什么,将来做什么,我印象中比较深的就是我叔伯二哥正是谈恋爱年龄,问他的对象姓什么,说姓李,两个不识字的孩子逛出来的真是姓李。还有问和我一起光赛罗子女孩的弟弟,将来做什么,出来一个官字,后来他的名字就叫贵官,不过现在四十多了,依然在家务农呢,没有当官,只是名字里当官。我算我自己的,说是工人。当时农村人的概念,职业只有三种:农民、工人和干部。至今我还着。这种神秘的东西,用科学怎么解释,大家可以下去查查。尤其有意思的是,写出的字,还会画一个圆圈。这就是几十年前的民间巫术。
巫术的实质是主体的自我意识。也许是她希望弟弟当官,我希望自己当工人,我知道哥哥谈恋爱的对象姓李。问题怪在,我和她不识字,怎么会写出的。巫术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功能。
巫术施行,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需要熟悉形形色色的自然物与法器,有仪式,懂占卜性规律符号,饮酒用药、乐舞刺激,掌握这样的一个符号体系,这是需要有全职来做的。西藏一年纪录片中,今天西藏还有这样的驱魔人。
因此巫师是知识分子的始祖原型。
巫术是人与超越性神灵对话,强化自我意识手段,因此巫师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原型。
巫术超越特定实用技术知识、设定形上界,在其迷狂性消失后,便产生了超科学,是实用技术想象中的延伸,即形上学,它就是哲学本体论部分。周易,特别是占卜部分,历代阐释,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进而上学部分。
巫术先于宗教。巫术是手段,宗教则是神界不仅进一步实在化、人格化,而且排除了人的实用目的自身成为目的。巫术的仪式、想象凝固为宗教的组织和纪律。
文明时代宗教不再是信仰取代自然因果律的科学而越来越立足于伦理。
今天用巫术心态敢于科学技术,就是迷信。
巫术履行仪式、运用法器、投入想象与激情的操演,使人类自运用劳动工具的原始形式感获得了进一步的组织、稳固、定型与提升。无论是法器上的符号,还是舞蹈仪式,在巫术衰落后,这演化为艺术的起源。
巫术对人的身心强有力的震慑于控制,以及人才参与巫术对禁忌规范的遵循,除转化为宗教外,逐渐演化为更为普遍的伦理规范。
哲学家、教士、艺术家和伦理教化者曾长期构成了人文知识分子的骨干。
二、现代社会的两类知识分子:
除宗教团体的教士阶层外,中古文化人并无独立的社会阶层,主要依附于宫廷、贵族、艺术家、文书、技师。孔子年青时就干过多种工作:看过仓库、记过账、丧葬司仪,也赶过车等等。
当市民社会出现后,市民社会需要的法律、财政、医学及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教育市场。艺术民及艺术家,也进入了市场。阅读阶层兴起,印刷出版传播,现代知识分子阶层开始诞生。
几百年下来,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社会的领导力量。大学的科研、生产、商贸、管理、外交、国务输送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中坚。科技工商为轴心的民主国家最重要的功能性构成部分。科技知识分子也支配了现代知识分子观念。拥有知识多寡成为定义知识分子最流行的尺度。
脑体分工差别越来越小,人工智能日益取代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一部分也转到人工智能。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行业脑力劳动者也失去了意义。
现代技术专家、国家行政人员和工人有着更多的一致性。
人工智能取代的正是现代科技知识分子的技能性知识,不能取代的是直觉、智慧,它尤其不能进入终极价值意义判断领域。显然,人工智能在挑战科技知识分子的同时,留下了人文科学及人文知识分子的位置。
科技主义是无力把握终极价值意义的,导致了科学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自身的危机与现代化危机。需要人文科学的兴起和人文知识分子的化解。
三、现代知识分子的两个社会转型:
一是以左拉为代表的德雷福斯案件的反对派:哪些致力于保护德雷舒福斯并申诉他为无罪的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一种狭隘的政治动机所驱使。正如废奴役者一样,他们屈尊涉足政治舞台,是为了捍卫一套原则,而不是猎取私利和政治权力,这是一种良心政治。他们以人类普遍观念和共同理想的名义反对当权者。
对政治权力、对社会秩序、民族国家的态度。
二是十九世纪末俄国反对沙俄农奴制度的精神群体。
别尔嘉耶夫强调,知识分子不以从事脑力劳动或有知识作为必要条件,俄国知识分子是一种思想体系上的而非职业和经济上的群体。知识分子总是迷恋某些思想,主要是社会思想,并无私地献身于这些思想。他们完全能够我思想而活。
左拉不是政治反对派,而是自由平等理念的守护者。不是任何政治势力的代表。是一个人的遭遇所包含的的普遍的意义。
人文知识分子就是阐释和守护意义的人。
每个人强弱不等地具有人文自我意识。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活动在意识深处都有最起码的意义阐释。
从巫师到教士,到现在个体普遍的独立自我意识。现代个体对意义的阐释虽然有传统的某些东西,但已经分散和多元化。
由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终极信仰已经不再是公共讨论的话题。
问题是现代个体远没有成熟到无需普遍人文价值坐标自度自救的地步。
对公共领域精神消极淡漠式的原子化个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现代社会无形控制的对象。空前包围的并渗透到个体生活的消费品与大众传媒,现代个体日趋依赖并信托于家属工具理性与大众消费文化。
大众消费是无个性的盲从。这也是希特勒崛起的社会心理基础。对明星狂热。
四、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
人文知识分子不构成特定阶层。虽然属于某个单位的人员,但阐释和守护的世界的意义。兼任神使、人类代言双重使命巫师开始的大公无私与自我牺牲的传统。到无恒产有恒心、今天的社会良心。
人文知识分子阐释的终极人文意义,不具有交换价值。飘逸于社会系统之外。他不同于经济学、政治学编类统计的知识阶级和知识阶层。人文知识分子不是一种社会专业或职业。
康德的区分:
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者职务上所能运用的自己的理性。
只有当他超越外在的社会分工,而以内在社会使命感面对公众时,才成为公开运用理性的人文知识分子。
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关键特性:
人文知识分子依据人文理性关怀公共精神,但不拥有任何身份资格或特权背景;精神观念与权力的政教分离,是人文知识分子区别于教主权威的现代性背景与标志。人文知识分子是平等的对话者,而不是君临大众的教主。
人文知识分子是基于人文精神立场、态度和倾向的精神群体。